-
公开(公告)号:CN11863696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1109667.5
申请日:2024-08-13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底盘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模块化全矢量动力底盘系统,其包括法兰盘,法兰盘下方配合有转向臂;法兰盘下方设有转向电机,转向电机能驱动转向臂旋转;转向臂上方设有转向承载机构,转向承载机构的圆锥滚子轴承各面与一梯形槽贴合,梯形槽位于法兰盘下端面;转向臂下端铰接有倍力增程杆系,倍力增程杆系铰接有下叉臂,下叉臂铰接在转向臂下端;转向臂中间铰接有上叉臂,上叉臂和下叉臂均与一轮毂架连接,轮毂架配合有车轮;转向臂上端铰接有主动减振器总成,主动减振器总成下端与倍力增程杆系铰接。本发明高度集成了底盘的各项功能,并且通过在减少车内空间占用的同时实现车轮的大角度范围转向,实现了多样化的行驶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926841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1811256801.9
申请日:2018-10-26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候耐久性全金属多点选频抑振结构,该结构包括开设有方形孔的支架板以及若干组设置于支架板上的抑振组件,所述抑振组件包括质量块、弹性模块以及垫块,所述弹性模块一端位于方形孔中,该端部上粘接所述质量块,弹性模块的另一端位于支架板上表面,所述垫块设置在支架板下表面,位于弹性模块的下方,所述弹性模块包括由上至下呈阶梯状设置的第一材料层、第二材料层以及第三材料层。该结构为平面结构,厚度较小,尺寸可灵活设计,在各种狭小的机械设备中易于布置,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所需材料均为常规材料,易于批量化加工、生产,值得在业内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2728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51601.5
申请日:2023-09-26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7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N3/0495 , G06N3/082 , G06N3/0464 , G06F113/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主动减振器多层级多目标可靠性与可解释性建模方法,获取主动减振器性能预测参数化模型所需的参数;搭建主动减振器及其子部件参数化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快速调校系统搭建并生成主动减振器及其子部件性能预测数据样本;采用多层级多目标数据驱动模型并结合Dropconnect方法,构建主动减振器及其子部件性能预测模型。本发明通过搭建主动减振器性能预测参数化模型并进行验证,与调校系统相配合,获取可靠性强的性能预测数据样本;摒弃复杂有限元仿真计算过程;采用多层级深度神经网络对主动减振器子部件的性能进行预测,进而对主动减振器性能进行预测,使数据驱动预测模型可解释性获得极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944893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1910302971.4
申请日:2019-04-16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F16F7/104 , B29C65/48 , B29C65/02 , B29K23/00 , B29K63/00 , B29K75/00 , B29L9/00 , B29L31/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抑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点选频抑振结构及其制造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隔振阻尼材料和吸振器不能对多个频率的振动的吸收,吸振中心频率不能扩展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抑制多个频率振动并且吸振中心频率能够扩展的一种多点选频抑振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晶胞(1),所述晶胞(1)包括中间层(3),所述中间层(3)上设置有数个不同大小且互相嵌套的振子,所述中间层(3)上设置有数个C形槽,所述振子由开设在中间层(3)上的C形槽隔开。本装置适用于机械设备的减振。
-
公开(公告)号:CN11376391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1220110.5
申请日:2021-10-20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10K11/17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多模耦合声学超材料板,包括六边形单元,六边形单元包括六个三角形单元,三角形单元包括阻尼层、基体层和局域共振单元,基体层位于阻尼层上,局域共振单元固定于基体层上。局域共振单元包括悬臂梁模块和质量块模块,悬臂梁模块包括第一悬臂梁、第二悬臂梁、第三悬臂梁、第四悬臂梁和第五悬臂梁,质量块模块包括第一层质量块、第二层质量块、第三层质量块、第四层质量块和第五层质量块。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复杂多模耦合声学超材料板,具有很强的低频隔振能力,每个三角形单元内若干不同质量块以串并联方式连接,形成较宽禁带。同时多个三角形单元可设计出不同的禁带,组合形成更宽禁带,进一步提高抑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864399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1219761.2
申请日:2021-10-20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F16F15/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阶次跟踪减振超材料轴结构,包括轴基体、壳体和晶胞单元,晶胞单元包括定刚度弹簧、质量块和变刚度弹簧,质量块通过定刚度弹簧分别与轴基体和壳体相连,相邻质量块之间通过变刚度弹簧相连。质量块的数量为八个且呈环状分布在轴基体四周,定刚度弹簧的数量为十六个,变刚度弹簧的数量为八个。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自适应阶次跟踪减振超材料轴结构具有低频隔振能力,沿轴结构周向设计不同厚度的质量块,产生多个不同的带隙,组合形成较宽的低频带隙。能够实现自适应阶次跟踪,随着转速的改变,形成的低频禁带也会跟着变化,减振降噪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481259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806570.2
申请日:2019-08-29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B60G17/015 , B60G11/27 , B60G13/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气馈能悬架作动器,包括磁浮悬置、法兰支架、第一气囊、安装板、第一卡箍、密封圈、第二气囊、第二卡箍、连接套、连接环和磁浮作动器,磁浮悬置包括法兰盘、端盖、永磁环、铁芯、底壳、锁紧螺母、线圈保持架、悬置励磁线圈、锁紧件、永磁片和衔铁;该作动器通过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构成的空气弹簧调节悬架的刚度,通过磁浮悬置降低噪声,通过磁浮作动器快速地进行响应,通过弹簧电磁活塞组件串联的结构实现位移的调节,通过馈能线圈将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流大小调节阻尼力大小,该悬架作动器能够实现悬架阻尼特性、刚度特性、整车中低频噪声响应特性、悬架高度的实时优化控制,可以回收悬架振动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748072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710377090.X
申请日:2017-05-25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1M17/04 , G01H17/00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减振器冲击噪声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减振器活塞杆顶端,采集活塞杆轴向运动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S2、选择减振器试验台架输入的激励信号的种类;S3、提取减振器冲击噪声特征,对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的冲击特征进行提取,从振动信号的冲击幅度大小、冲击持续程度和冲击总能量三个方面分别进行特征分析,并分别制定客观评价指标;S4、提出一个全面反映减振器冲击噪声程度的综合客观评价指标。本发明利用振动加速度信号代替声压信号,分别从冲击幅度、冲击持续程度和冲击能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减振器冲击噪声综合客观评价指标,提升了冲击噪声识别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820041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810666399.5
申请日:2018-06-26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分布式电驱动公交客车的四轮转向系统,包括车身,前转向系统和后转向系统,前转向系统位于车身前端,后转向系统位于车身后端;前转向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向盘、第一转向传动轴、第一万向节、第二转向传动轴、第二万向节、前转向器、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节臂和前左车轮;转向节臂与左转向节固连,转向拉杆的端部通过第一球铰与左转向节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铰与前右转向节相连,前右转向节与前右车轮相连,转向盘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前左车轮和前右车轮转向;后转向系统包括机械锁死系统和依次连接的后左车轮、后左转向节、第二转向横拉杆、安装板、第一转向横拉杆、后右转向节和后右车轮,安装板与机械锁死系统相连。
-
公开(公告)号:CN109683579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132365.2
申请日:2019-02-22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5B19/418 , G05B23/02
CPC分类号: G05B19/41885 , G05B19/41835 , G05B19/41845 , G05B19/41855 , G05B19/4189 , G05B23/0213 , G05B2219/252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硬件在环的分布式四轮电驱动新能源汽车实验系统,包括驱动及测功子系统、驱动电源子系统、能量回收测量与消耗子系统以及系统网络、动力学建模及快速原型控制子系统四大子系统;驱动及测功子系统、驱动电源子系统、能量回收测量与消耗子系统分别与系统网络、动力学建模及快速原型控制子系统相连,驱动及测功子系统分别与驱动及测功子系统和能量回收测量与消耗子系统以及系统网络相连,驱动电源子系统与能量回收测量与消耗子系统以及系统网络相连。该系统可实现分布式驱动三种驱动模式,六种不同组合形式,实现单一系统对多种模式分布式驱动新能源汽车驱动控制,最大程度的节约设备投入,极大的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