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1226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010810594.8
申请日:2020-08-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场耦合作用动态联动水岩作用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包括两套结构相同的反应设备,每套反应设备包括釜体,釜体外有釜体加热装置;釜体内有搅拌磁子、岩芯夹持器、高精度测温传感器;釜盖装有压力表、进气针阀、排气针阀和防爆阀;第一套反应设备底部通过第三号放液阀与四通接头连接;第一套反应设备上半部依次通过导管接头、溶液传输泵、第四号放液阀与四通接头连接;第二套反应设备底部通过第五号放液阀与四通接头连接,还与第一号放液阀连接;四通接头与集液瓶连接。本发明可模拟自然状态下应力场‑化学场‑温度场多场耦合的地质赋存条件,岩石周围环境热水与不同岩性岩体发生的动态联动热水‑岩化学作用的反应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3358544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110744620.6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叙镇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隧道稳态渗流场模型试验的浸润线准确测量方法,包括当围岩装填至隧道上方一定距离处,等间距布置被薄膜材料包裹的带孔钢管,然后继续装填围岩并压实至设计位置;将孔隙水压力计传感器从钢管未密封的一端放入,且放入钢管的底部,并记录孔隙水压力计传感器的编号;在隧道开挖发生渗流后,经过一定时间则会达到稳定的渗流状态,此时,通过孔隙水压力计传感器获取的水压,将此水压除以水的容重即为浸润线到钢管底部的距离;将不同钢管中获取的浸润线位置在图中用曲线描绘出来即可获得沿隧道横截面准确的浸润线分布;本发明可显著提高隧道附近的浸润线位置的测量精度,且适用于所有潜水含水层隧道稳态渗流场的模型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0359932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1910726543.4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 云南建设基础设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D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衬拱顶注浆管组件及其注浆施工方法,其中二衬拱顶注浆管组件包括主管和副管,所述主管和副管平行间隔设置且管口平齐,所述主管长度与每环衬砌长度相适应,所述副管长度为主管长度的三分之二,所述主管和副管的管体上均设有多个溢浆孔,所述溢浆孔在管体顶部且沿管体纵向间隔布置,且主管和副管上距离管口一定长度范围内不设溢浆孔,还包括多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主管和副管底部且沿管体纵向间隔布置,所述主管和副管的管口处连有注浆接头,所述注浆接头与注浆机管路适配。本发明能够避免注浆时形成假注浆现象,保证拱顶注浆充实,且浆液固化后与二衬混凝土粘结效果好,提高衬砌拱顶带模注浆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35854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744620.6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叙镇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隧道稳态渗流场模型试验的浸润线准确测量方法,包括当围岩装填至隧道上方一定距离处,等间距布置被薄膜材料包裹的带孔钢管,然后继续装填围岩并压实至设计位置;将孔隙水压力计传感器从钢管未密封的一端放入,且放入钢管的底部,并记录孔隙水压力计传感器的编号;在隧道开挖发生渗流后,经过一定时间则会达到稳定的渗流状态,此时,通过孔隙水压力计传感器获取的水压,将此水压除以水的容重即为浸润线到钢管底部的距离;将不同钢管中获取的浸润线位置在图中用曲线描绘出来即可获得沿隧道横截面准确的浸润线分布;本发明可显著提高隧道附近的浸润线位置的测量精度,且适用于所有潜水含水层隧道稳态渗流场的模型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662372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784312.5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02D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能抑制地震动能量传递的桩基减震装置,包括垂直埋嵌入地面的地震隔震桩、以所述地震隔震桩为桩基的承台,所述隔震桩包括一体连接所述承台的桩身与环套与所述桩身外的套管,所述桩身与套管之间填充有缓冲层;每个所述桩身之间连接有记忆合金杆,所述记忆合金杆平行所述承台并裸露于地面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桩基减震装置,通过结合地震隔震桩、承台、缓冲层和记忆合金杆等多种组件,有效地抑制地震动能量传递,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缓冲层填充在桩身与套管之间,能够吸收和消散地震能量,降低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递速度,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198273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946908.7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石耐磨性测试试验装置,其包括试验架,试验架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载荷桶,载荷桶的下端设置有竖直的钢针套筒,钢针套筒内设置有钢针;载荷桶内设置有载荷装置,待测岩石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放置在电动伸缩滑台的滑台上;固定装置的下端固定在垂直位移升降机的升降杆上。本发明的测量方法为:采用若干根钢针同时对同一块岩样检测试验,通过计算试验前后钢针的针尖磨损,然后通过计算若干根针尖磨损的平均值得到耐磨性指数。本发明规范了测试划痕长度和测试时间,避免了钢针超前磨损,仪器操作简单,并具有行业普遍认可的测试结果分析标准,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测试方法有效的避免了试验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1458744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71453.3
申请日:2020-04-0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性旋转地震动模拟方法,包括:S1.将实际地震动分解为第一水平加速度、第二水平加速度和竖向加速度;S2.分别对第二水平加速度和竖向加速度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S3.根据线弹性理论和步骤S2中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结果得到摇摆分量的傅里叶谱和扭转分量的傅里叶谱;S4.将摇摆分量的傅里叶谱和扭转分量的傅里叶谱转换为未考虑空间性的旋转功率谱;S5.根据随机振动理论利用未考虑空间性的旋转功率谱得到考虑空间性的旋转功率谱;S6.将考虑空间性的旋转功率谱经LDLT分解及强度包络函数得到非平稳性旋转地震动和平动地震动。本发明基于线弹性理论和多维空间性理论提出了一种能够考虑旋转地震动空间性的非平稳旋转地震动模拟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79146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74398.3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临断层区域桥梁减隔震装置,包括:减震耗能支座、减震滑动圆盘、滚动底盘、支座顶板;所述减震耗能支座的顶部与所述支座顶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耗能支座内设置有橡胶弹簧和橡胶减震块固定连接的上圆盘和下圆盘;所述下圆盘的周边沿径向设置有的两层不连续的弧形竖向挡板,所述竖向挡板由里向外为第一竖向挡板和第二竖向挡板;所述第二竖向挡板与第一竖向挡板之间设置低屈服低屈服弯板;所述第一层竖向挡板与所述上圆盘之间通过高强弹簧连接;所述滚动圆盘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动圆盘相互配合的圆形槽,滑动圆盘与滚动底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相互滑动。本发明适用于普通地震和近断层,且只需部分结构即可投入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51692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13945.2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逆断层中保护隧道的倾斜式刚性可滑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移块组和第二滑移块组,第一滑移块组和第二滑移块组分别设置于隧道长度方向的两侧;第一滑移块组和第二滑移块组相对于地表面倾斜设置;第一滑移块组和第二滑移块组均包括两块相互滑动连接的滑移块;第一滑移块组和第二滑移块组吸收逆断层错动释放的能量,避免能量传递至隧道上,保护隧道结构不发生失稳现象,第一滑移块组和第二滑移块组是设置于隧道外部的,在对保护隧道结构不发生失稳的基础上,不会改变隧道的整体结构和不会减小隧道断面,解决了传统的隧道保护措施,存在加固后的隧道结构整体性差和隧道断面减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83308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51430.5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叙镇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确预测隧道围岩位移的方法,包括在隧道开挖后,及时收集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等位移数据,并记录时间,绘制时间—位移散点图;依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给出的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双曲线模型三类位移历时模型同时进行回归分析;依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关理论,分别对上述三类模型进行回归模型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在通过回归模型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后,采用残差平方和最小的模型作为回归模型;本发明可避免采用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双曲线模型中的一类模型进行回归、可避免采用不显著的模型进行回归、可以将回归效果最佳的模型作为回归模型,回归效果最佳指的是回归值最接近实测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