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3250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20053.9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源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化硅电源充电控制系统、方法、介质、设备及应用,包括:三相整流电路、单路全桥LLC电路、全桥整流电路,三相整流电路依次与单路全桥LLC电路和全桥整流电路电性连接;初始三相交流电压依次经过三相整流电路、单路全桥LLC电路以及全桥整流电路后,得到目标输出电压。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碳化硅电源充电系统能够将380V三相交流电压输进所述碳化硅电源充电系统中后,实现输出电压在1100V、输出电流在40A且与使用硅器件的传统SIC充电电源相比在效率上提高了3‑5%效率的目的,开关速度快,导通损耗小,设计产品的体积更小,从而大大降低了电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332474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20030.8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充电电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充电电源的短路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应用,所述碳化硅充电电源的短路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充电检测模块采集到的当前充电电压值;确定与所述当前充电电压值匹配的目标电平;根据所述目标电平,控制可控硅模块执行对应的目标处理。本发明通过实时获取的充电检测模块采集到的当前充电电压值确定与当前充电电压值匹配的目标电平,以根据目标电平控制执行可控硅模块的闭合或断开,不仅实现快速且有效地检测到异常时通过断开或关闭碳化硅模块来达到断电的目的,也实现了相比机械短路器关断速度快几十倍的目的,开关速度快,导通损耗小,从而大大提高了充电电源的异常判断速度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332504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21270.X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源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器电源控制系统、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应用,包括:电磁干扰滤波模块、三相电压变换模块、逻辑链路控制逆变模块、三相整流模块,EMI滤波模块与三相电压变换模块电性连接,三相电压变换模块与LLC逆变模块电性连接,LLC逆变模块与三相整流模块电性连接;三相交流电压通过EMI滤波模块、三相电压变换模块、LLC逆变模块、三相整流模块后,得到目标输出电压。本发明将电网输入的三相交流电压转换为目标输出电压,实现将380V三相交流电压转换为电压1100Vdc、电流36.4A、最大输出功率40kVA、电源效率≥90%以上、输出稳压精度≤1%、输出稳流精度2%。
-
公开(公告)号:CN11616921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676284.7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g扩散法的UV‑LED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半导体领域,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衬底、氮化镓成核层、铝镓氮缓冲层、N型铝镓氮层、N型欧姆电极、多量子阱层、AlxGa1‑xN电子阻挡层、P‑AlGaN层、P‑GaN层、P‑GaN高掺杂层和P型欧姆电极,其中,还包括N型欧姆电极,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通过扩散的方式使得Mg更好地取代Ga位,减少了填充类型的Mg原子,使得并入的Mg原子大部分处在Ga位,提高了处于Ga位Mg原子的比例,Mg的电离率相应增加;取代Ga位的Mg比例增加,使得电离能低的Mg原子比例增加Mg的电离率相应的提高;而且Mg扩散法形成的重掺杂P‑GaN层的高空穴浓度有利于载流子隧穿,形成比接触电阻率低的欧姆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2332475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20044.X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充电电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组件充电电流的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应用,获取电池组件的当前温度参数;判断所述当前温度与预设温度之间的关系,得到判断结果;根据所述判断结果,确定与所述判断结果匹配的电流为所述电池组件充电。本发明通过获取当前时间下电池组件的温度,并基于当前电池组件的温度,确定电池组件的充电电流,并基于与当前时间匹配的充电电流对电池组件进行充电,实现了电池组件检测装置与充电桩之间信息的交互,解决了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升了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实现了电池组件检测装置与充电桩之间信息的交互,解决了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升了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208383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120058.1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IPC: B60L53/60 , B60L53/302 , B60L53/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充电桩内部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应用,获取碳化硅充电桩的外部环境温度和内部碳化硅器件温度;确定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和内部碳化硅器件温度匹配的目标处理策略;根据所述目标处理策略,控制执行目标处理。使用本发明实现了结合碳化硅充电桩的外部环境温度和内部碳化硅器件温度进行碳化硅充电桩内部温度控制的目的,不仅结构简单易实现、处理效率高、体积小、成本低,而且安全可靠、能耗低、经济效益好,从而实现了碳化硅充电桩内部温度的可靠测量和过温安全控制,大大提高了碳化硅充电桩的转化效率,也提高了碳化硅充电桩内部温度控制系统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208383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120058.1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IPC: B60L53/60 , B60L53/302 , B60L53/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充电桩内部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应用,获取碳化硅充电桩的外部环境温度和内部碳化硅器件温度;确定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和内部碳化硅器件温度匹配的目标处理策略;根据所述目标处理策略,控制执行目标处理。使用本发明实现了结合碳化硅充电桩的外部环境温度和内部碳化硅器件温度进行碳化硅充电桩内部温度控制的目的,不仅结构简单易实现、处理效率高、体积小、成本低,而且安全可靠、能耗低、经济效益好,从而实现了碳化硅充电桩内部温度的可靠测量和过温安全控制,大大提高了碳化硅充电桩的转化效率,也提高了碳化硅充电桩内部温度控制系统的使用寿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