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66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819233.X
申请日:2023-12-27
申请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重庆医科大学
IPC分类号: C07K19/00 , C12N9/02 , C12N15/62 , C12N15/70 , C12N1/21 , G01N33/58 , G01N33/68 , G01N33/573 , C12R1/1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小分子化合物、靶向蛋白检测的多功能蛋白分子开关,所述分子开关为融合蛋白,选自NanoSwitch‑Lys、NanoSwitch‑Lys‑11、NanoSwitch‑Lys‑I、NanoSwitch‑Lys‑Q中的任一个;NanoSwitch‑Lys包括依次连接的SmBiT、第一接头、6×赖氨酸短肽、第二接头、LgBiT、第三接头、6×赖氨酸短肽、第四接头、6×His标签。本发明的蛋白分子开关平台可在不更改基础蛋白分子开关模块的前提下,仅需简单的小分子化合物修饰与标记反应,避免检测大分子蛋白时须构建获得特异性结合肽的问题,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小分子化合物及其靶蛋白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025651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51152.6
申请日:2021-03-31
申请人: 重庆医科大学
IPC分类号: C12N15/85 , C12N15/65 , C12N5/10 , C12Q1/02 , C07H19/167 , C07D487/14 , C07H19/23 , C07D473/16 , A61P31/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粒pcore‑HU‑SMAR,其骨架载体是质粒PCMV‑Gluc,在骨架载体中插入有:HiBiT‑unaG融合基因,HiBiT‑unaG融合基因通过T2A序列与嘌呤霉素抗性基因相连,在嘌呤霉素抗性基因和polyA序列之间插入SMAR序列,HiBiT‑unaG融合基因是荧光素酶标签HiBiT和荧光蛋白报告基因UnaG的融合基因。还公开了由质粒pcore‑HU‑SMAR转染AML12得到的靶向HBV核心启动子的药物筛选细胞模型。还公开了Triciribine及其结构类似物在制备抑制HBV核心启动子转录和/或HBV复制的药物中的应用或在制备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751262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10948035.7
申请日:2023-07-31
申请人: 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7K14/00 , C12N15/11 , G01N33/576 , A61K38/16 , A61P31/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多肽及其应用,所述多肽为1‑9yc‑1或者2‑8yc‑1或者4‑14yc‑1;其中,1‑9yc‑1的氨基酸序列为:WKWGSGSTRCWGSLVPGSGSPLLR;2‑8yc‑1的氨基酸序列为:WKWGSGSGSLSGSPWLGSGSPWWY;4‑14yc‑1的氨基酸序列为:TTLGSGSWFIWGSPYRGSGSRDYW。本发明筛选到的针对HBC的高亲和力多肽可以为设计更小、更有效的肽或抑制HBV组装的小分子提供有用的信息,可以为进一步开发靶向HBC新型抗乙肝病毒活性药物或者HBC检测试剂提供有用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470322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288703.3
申请日:2022-03-22
申请人: 重庆医科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源细胞的表面展示技术,包括:S1、将受体蛋白与荧光蛋白融合,获得含有受体‑荧光蛋白融合蛋白的膜碎片备用;S2、将待筛选的多肽与FasL的跨膜序列以及荧光蛋白融合,构建荧光蛋白‑FasL跨膜区‑多肽融合蛋白质粒,得到的稳定表达细胞系为细胞表面展示多肽库;S3、将受体‑荧光蛋白融合蛋白膜碎片与步骤S2得到的稳定表达细胞系混合孵育,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选与受体亲和力高的展示细胞,筛选富集得到与受体具有高亲和力的目标多肽;本发明还公开了靶向HBV受体的多肽217‑3或217‑4,经实验证实,Myr‑217‑3抑制HBV感染的IC50较Myr‑21改进了约8倍。
-
公开(公告)号:CN110251495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1810198418.6
申请日:2018-03-12
申请人: 重庆医科大学
IPC分类号: A61K31/122 , A61P31/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0‑脱氧巨大戟二萜醇在制备抑制HBV复制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以该细胞模型为筛选工具,筛选到的天然化合物20‑脱氧巨大戟二萜醇,经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在细胞中,具有良好的抑制HBV复制的活性,进一步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其作用机制是影响HBC二聚体形成,从而影响了核衣壳的形成;可将20‑脱氧巨大戟二萜醇用于乙肝治疗的研究中,开发新的以核衣壳作为靶点的抗HBV治疗药物,靶向核衣壳的药物既可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又从药理上区别于现有核苷类药物,因而可能与核苷类药物联合使用或者在对核苷类药物耐药后进行替代治疗,同时缓解现有药物的耐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48579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156408.8
申请日:2021-02-04
申请人: 重庆医科大学 , 博奥赛斯(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7K14/165 , G01N33/569 , G01N33/68 , A61K39/215 , A61P31/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表位,所述抗原表位为编码1D1‑30抗原表位的短肽。本发明所述抗原表位可以与nCoV反应,而不与其它肺部感染性冠状病毒等发生反应,也不与正常人血清发生反应。所述抗原表位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检测和中和抗体设计中的应用,该应用使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诊断抗原可以用普通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相比基因工程重组表达蛋白做为诊断抗原,合成抗原工艺简便,纯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83147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16941.4
申请日:2021-01-05
申请人: 重庆医科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序列特异性蛋白酶检测的分子开关,属于蛋白检测领域。本发明的分子开关包括依次用接头连接的HiBiT突变体、LgBiT和SmBiT;HiBiT突变体和LgBiT之间的接头含有识别切割序列。前述HiBiT突变体对LgBiT具有高度亲和力,但其与LgBiT结合状态下无荧光素酶功能,因此所述分子开关可以在未接触蛋白酶时无荧光素酶活性,但接触蛋白酶时,HiBiT突变体脱离,LgBiT结合SmBiT产生荧光素酶活性,可通过发光底物检测。本发明的分子开关可提高检测信噪比,具有比现有分子开关更强的检测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710534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076239.1
申请日:2015-02-12
申请人: 重庆医科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HBc融合蛋白,融合蛋白从N端到C端依次含有蛋白(X)、接头肽(L)和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Bc),接头肽(L)的氨基酸序列为:Gly-Ser-(Gly-Gly-Gly-Gly-Ser)n-Gly-Ser-(Gly-Gly-Gly-Gly-Ser)n-Gly-Ser-(Gly-Gly-Gly-Gly-Ser)2n,式中所述n等于9,接头肽(L)的C端连接HBc的N端,蛋白(X)的C端连接接头肽的N端,蛋白(X)为绿色荧光蛋白或红色荧光蛋白或水泡口炎病毒G糖蛋白。本发明通过延长4×甘氨酸-1×丝氨酸(G4S)接头长度至186个氨基酸,达到同时保持接头两端蛋白功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693309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075723.2
申请日:2015-02-12
申请人: 重庆医科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融合蛋白,所述融合蛋白从N端到C端依次含有蛋白(X)、接头肽(L)和乙肝病毒核心蛋白(HBc),所述接头肽(L)的氨基酸序列为:Gly-Ser-(Gly-Gly-Gly-Gly-Ser)n,式中所述n是2~20的整数,所述接头肽(L)的C端连接于HBc的N端,所述蛋白(X)的C端连接于接头肽的N端。其中n等于9或18,所述蛋白(X)为红色荧光蛋白或水泡口炎病毒G糖蛋白。连接HBc与功能蛋白,能达到同时保持接头两端蛋白的功能的目的,解决了目前还没有功能蛋白与HBc融合后还能同时保持两种蛋白的功能的难题,对于HBV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248579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156408.8
申请日:2021-02-04
申请人: 重庆医科大学 , 博奥赛斯(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7K14/165 , G01N33/569 , G01N33/68 , A61K39/215 , A61P31/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表位,所述抗原表位为编码1D1‑30抗原表位的短肽。本发明所述抗原表位可以与nCoV反应,而不与其它肺部感染性冠状病毒等发生反应,也不与正常人血清发生反应。所述抗原表位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检测和中和抗体设计中的应用,该应用使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诊断抗原可以用普通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相比基因工程重组表达蛋白做为诊断抗原,合成抗原工艺简便,纯度更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