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607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86060.X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1C2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避难场所空间配置数据的避难路线规划方法,涉及路线规划技术领域,获取避难管理范围信息,基于避难管理范围设置避难场所空间配置数据,基于避难场所空间配置数据与避难管理范围构建避难模型;采集避难管理范围内的人员信息并注册人员端,将人员端构建在避难模型中得到人员避难模型;基于人员避难模型将人员端之间进行共联得到路线反馈信息;基于路线反馈信息对应人员端实时更新路线。本发明保证后续路线规划的准确性,通过系统与实际人员通过的情况给予结合式的避难路线,保证避难路线的畅通性,提高避难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20226967U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21758252.1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通道应急避难所的分布结构,涉及应急避难所技术领域,包括:地下通道,所述地下通道的两侧设置有避难设施,所述避难设施包括固定连接于地下通道前方的坡道,且坡道的前方固定安装有避难所,所述避难所的顶端设置有排风管,所述避难所的顶端设置有入风管,所述避难所的前方固定连接有逃生管道,所述逃生管道内固定安装有逃生梯,通过将避难所抬高至地下通道以上来保证在发生洪水时洪水不会进入避难所,避难所并未与地下通道直接连接,在地下通道发生塌方时对避难所的影响较小,并且避难所的材质为Q460钢,避难所不会出现塌方的情况,够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对避难所内的人群起到较好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778213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43035.7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1C2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轮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轮椅路径定位识别及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智能轮椅的定位数据和用户语音输入的目的地数据;S2、基于环境定位数据对用户周围环境进行判断;S3、根据目的地数据和地理坐标定位数据,对智能轮椅进行路径规划,选出若干推荐路径;S4、根据红绿灯数量、路缘坡定位数据和路缘坡数量选出最优路径;S5、在根据最优路径导航且抵达路缘坡时,动态规划上下坡路线;在根据最优路径路过斑马线时,通过摄像头获取前方的红绿灯数据,若有,则根据红绿灯穿越斑马线;若无,则分析对应方向的人流动向,并根据人流动向和环境定位数据穿越斑马线。本发明适用于盲人出行使用,提高出行安全和出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67141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66906.6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A01G24/30 , A01G24/28 , A01G24/22 , A01G24/23 , A01G24/10 , A01G24/15 , A01G24/40 , C05D9/00 , C05G3/00 , C05G3/80 , C05G5/40
Abstract: 一种建筑绿化材料筑植基质,是由菌渣、草炭土、秸秆、锯末、蛭石、腐殖酸、珍珠岩和生物基聚氨酯胶黏剂组成的固态基质块,所述生物基聚氨酯胶黏剂是由长碳链羧酸聚醚和异氰酸酯氢化MDI反应生成。本发明中通过将生物基聚氨酯胶黏剂加入基质中,将基质进行固化后,降低了基质的容重的同时,固化结构有效预防植物倒伏,同时有效增加了基质的保水性能和透气性能,并促进植物根部对基质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调控基质pH,以适应植物生长,固化结构的基质避免了露天基质中有效成分随水分的流动而流动导致营养分布不均衡,孔隙度越来越小、以及基质表面的轻质成分流失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0896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24350.2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建筑防灾技术领域,提供了建筑避难空间综合防灾减灾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输入的避难层信息、房间信息、消防物品信息以及危险物品信息,每个房间信息包括房间位置、房间人数以及对应的疏散通道数据,每个消防物品信息包括消防物品位置和消防系数,每个危险物品信息包括危险物品位置和危险系数;根据房间位置和房间人数对疏散通道数据进行评估,生成第一评估信息;根据房间信息和危险物品信息对消防物品信息进行评估,生成第二评估信息;根据房间信息和危险物品信息对建筑空间规划进行评估,生成第三评估信息。如此,本发明能够从疏散通道、消防物品以及空间规划对建筑综合防灾性能进行鉴定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936298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326354.5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幕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幕墙装置。包括幕墙连接框;保护框;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的外壁与保护框内部的侧壁固定连接;光伏板;起伏装置,起伏装置的外壁与连接装置的内壁转动连接;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的外壁与起伏装置的外壁滑动连接;调节装置包括联动装置,联动装置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外壁固定有调整装置;调整装置包括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同步装置,同步装置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倾斜装置,通过连接装置、起伏装置和调节装置共同配合,使得光伏板可呈阶梯式抬升,使得光伏板更易接触到太阳光的同时难以被遮挡,完成收放式开合,达到了提高了光能的吸收效率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62417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74727.8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7 , G06Q50/26 , G06F18/23213 , G06F18/2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山地城镇灾害防治数据分析方法,基于城市信息模型中的灾害分区机制将山地城镇划分为多个防治区域,进而从灾害防治数据中提取各个防治区域的灾害强度特征;依据各个灾害强度特征对各个防治区域进行互信息关联,得到山地城镇中的灾害牵连关系,进而根据灾害牵连关系确定山地城镇中各个防治区域的灾害联动量;根据所有的灾害联动量确定山地城镇中的核心灾害区,进而通过核心灾害区和各个灾害强度特征的特征差异确定山地城镇中灾害的联动应急策略;通过联动应急策略对山地城镇中的灾害进行联动响应。基于上述方案可实现对灾害特征与防治策略的联动分析,从而可提高山地城镇灾害响应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3016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19715.6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沙质筑碳钵,是采用玻璃纤维布浸泡于二氧化硅溶液中进行润湿,以沙子和水泥经水混合成浆料,涂刷于润湿后的玻璃纤维布表面,将玻璃纤维布叠加铺放于筑碳钵模具中,再沿着模具内侧壁涂刷一次浆料,然后静置干燥制得。本发明通过就地取材,以沙漠中的沙与水泥配制成浆料,涂刷于二氧化硅润湿的玻璃纤维布表面,再通过多层叠加制备的筑碳钵结构轻薄,但是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抗弯强度最高达到39MPa,同时透气性优异,透气度等级达到V级,透水系数低至0.3×10‑7m/s,有效阻断水分渗透,防止水分扩散,从而减少水分损失,达到了透气不透水的优异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1669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382373.X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CFD模型的热源位置定位系统,本发明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包括模拟分析平台,所述模拟分析平台通信连接有数据输入及处理模块、几何模型构建模块、参数设定模块、CFD模拟执行模块、多态性分析模块、流动状态预测模块以及结果展示模块,其中,各模块间电信号连接;所述数据输入及处理模块,用于收集和处理输入数据。该基于CFD模型的热源位置定位系统,通过模拟和预测不同热源位置下的流动状态,评估不同热源位置对流动状态的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热压通风效果,从而指导设计人员优化热源布局,改善通风效果,不仅有助于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还能有效降低能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926643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72816.7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元式光伏电热幕墙,本发明涉及光伏幕墙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框;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的顶部与支撑框的底部转动连接;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的底部与折叠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反光组件,所述反光组件的底部与安装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光伏电热幕墙本体,所述光伏电热幕墙本体的外壁与安装组件的内壁滑动连接;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的外壁与安装组件的外壁固定连接;该装置通过设置降温组件,降温组件通过散热板、导温垫和循环组件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光伏电热幕墙本体的有效降温,液体循环流动带走热量,防止光伏电池因温度过高而性能下降,保证了幕墙的稳定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