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8389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87514.4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边坡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考虑库区频发微震作用的库岸边坡模型试验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部固接有蓄水池,蓄水池的一侧安装有与底板固接的罩壳,蓄水池靠近罩壳的一侧开设有与罩壳连通的通道一,罩壳的内部安装有边坡模拟组件,罩壳的顶部固接有支架,支架顶部固接有喷淋组件,喷淋组件的一侧安装有与罩壳顶部固接的输送组件,输送组件延伸至支架的一侧底部固接有位于支架内部的L型结构的支撑板。本发明模型制作精准,降低手动操作过程中制作部精准模型张紧力度不一致的情况发生,降低模型制作误差,提高模型实验精度,能够模拟不同降水条件下边坡的滑坡实验,方便进行模拟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和观察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825827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580396.5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四川沿江攀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Inventor: 邹育麟 , 彭海斌 , 冉爱 , 王鲁琦 , 仉文岗 , 张凯强 , 朱星 , 阳川 , 康燕飞 , 朱淳 , 孔德婧楠 , 罗靖翔 , 任波 , 易峰 , 任力 , 何力强 , 肖凌轩 , 张顺 , 万嘉鑫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飞石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飞石防护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利用钢钉与地面固定连接,基座一侧对称转动连接有移动轮;隔离网,所述隔离网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转杆一,且一侧转杆一与基座相转动连接;展开机构,所述展开机构设置于基座内,展开机构一端与基座滑动连接,另一端与隔离网铰接,展开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缓冲组件,且设备为多组配合使用,展开后的两组隔离网之间用防护网进行再次连接;清理组件。本发明通过利用整体移动运输的方式,将设备进行快捷的移动,且可以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实现设备的快捷展开,并且设备可以在移动轮的作用下进行快捷移动,无需多人配合工作,即可快捷进行移动安装展开,更加省时省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06643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471779.9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长江大学武汉校区 , 重庆大学 , 四川沿江攀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宜地表大变形的坡面监测装置,包括用于地表变形监测的监测组件,监测组件底部通过撑杆安装在地表坡面上,地表坡面上开设有插孔,插孔中可拆卸地设置有杆套,杆套中设置有第一定位机构,当撑杆底部插入杆套时,第一定位机构能够实现撑杆在地表坡面上的锁紧固定,本发明通过设置杆套和第一定位机构,仅需将撑杆底部插入至预先放入至插孔的杆套中,即可实现杆套在插孔中的锁紧固定,进而完成携带有监测组件的撑杆在地表坡面上的安装作业,稳固且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7473845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692133.5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5 , G06F30/28 , G06N3/006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光滑粒子法模拟滑坡灾害链准确性的方法,步骤1,收集待模拟目标滑坡及灾害链影响范围的调勘查资料,并基于调勘查资料明确目标滑坡及灾害链影响范围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滑坡体物理力学参数试验结果、水体物理力学参数;步骤2,构建基于光滑粒子法进行滑坡灾害链数值模拟的数值分析模型;步骤3,基于步骤2所述构建好的数值分析模型,设置初始计算参数;步骤4,开始模拟计算,对任意一个计算时间步的有效半径按照预设规则进行更新后,继续进行下一个时间步的计算,直到全部计算完成,得到滑坡灾害链数值模拟结果。本发明能够大大提高光滑粒子法模拟滑坡灾害链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3139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58023.9
申请日:2022-08-30
IPC: G08B21/10 , G06N20/00 , G06F17/18 , G06F16/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关键参数预测值降低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故障率的方法,包括:SS1、在对目标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状态进行分析预测前,判断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中回传的预警模型关键参数是否缺失或存在逻辑错误:若不缺失或不存在逻辑错误进行SS2,若缺失或存在逻辑错误进行SS3;SS2、采用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中实时回传的预警模型关键参数,分析预测目标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状态;SS3、采用预警模型关键参数预测值,分析预测目标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状态;SS4、根据SS2或者SS3得到的分析预测结果,进行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其他流程。本发明当回传的预警模型关键参数数据缺失或错误时,能够解决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可能失效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516280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10312726.7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65G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腔内注入油垫防止存储气体润湿及管柱腐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盐腔形成后,通过声呐测量盐腔尺寸信息;S2、从中间套管和中心管之间的环空向盐腔内注入高压气体,通过高压气体将盐腔中的卤水排到预设的深度位置;S3、步骤S2完成后,从中心管向盐腔内注入油,形成一层油垫层。本发明利用油垫层来阻止卤水润湿存储的高压气体,由于油具有粘度高,形成的界面张力大的性质,能有效防止卤水润湿存储的高压气体,减少卤水排放费及高压气体润湿后净化、干燥等费用;并且油垫层还能防止气‑液界面以上的管柱与卤水接触,避免管柱腐蚀、结垢问题,能延长盐腔储气库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8386227B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810311740.5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E21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畸形腔体的振荡射流改造方法,先通过声纳设备分析计算得到初始畸形腔体的三维空间形态,确定出各个难溶夹层的深度位置;再将套管下放到腔体中,并通过调整套管和刚性高压水管的位置,使高压水射流喷嘴与难溶夹层相对,然后通过高压水射流喷嘴喷出的高速水流对腔体中的夹层进行切割破坏,从而实现了对单腔畸形老井的形态改造,能获得体积更大、形态更规则的腔体,可将废弃畸形单腔老井改造成可用于能源储备的规则腔体。
-
公开(公告)号:CN106501287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34701.1
申请日:2016-10-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N2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模拟不同环境的岩盐损伤自愈合区域测试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带裂隙的圆柱形损伤岩盐试件作为待测损伤岩盐试件;S2、将待测损伤岩盐试件安装到可模拟不同环境的岩盐损伤自愈合区域测试分析装置内,先做一次CT扫描,确定试件的损伤情况和损伤分布区域;S3、设定好相应的条件参数,通过装置中的第一化学溶液管道向试件补充第一化学溶液;S4、在设定条件参数和第一化学溶液的共同作用下,试件开始逐渐出现重结晶愈合,利用装置中的CT扫描仪扫描形成不同灰度图像;S5、利用CT三维图像处理系统对灰度图像进行处理,定位分析试件在设定条件下的裂隙愈合区域。本发明可从微细观上对岩盐的损伤自愈合变化规律进行测试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5973781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270252.5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2 ,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互层盐岩的应力‑化学耦合可视化试验系统,包括试件夹持器、轴向化学溶液添加系统、围压加载系统、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夹持器包括管状器体、上堵头、下堵头、上顶头、下顶头、管状密封套、加热层等;本发明试验系统,试验时能方便的控制和调节其化学溶液的压力、温度、试件所受的围压力和所处的温度环境,再借助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可视化分析互层盐岩在一定围压条件下,石油在层理带的渗流路径及渗透量;能模拟当围岩在应力作用下开裂损伤后,液体溶液沿裂隙渗入对盐岩或夹层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作用,弱化围岩,促进新的裂隙产生这种耦合叠加效应,揭示盐穴储油过程层理的应力‑化学耦合效应及渗透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7064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80099.4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卤循环盐岩应力松弛实验装置及方法,其包括容器体和与容器体连接的容器盖,容器体和容器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还包括施力装置、氢气注排装置和卤水注排装置;本发明能实现研究氢气和卤水交替作用对岩芯应力松弛特性的影响,能提高岩芯应力松弛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能保证研究人员更准确的把握盐穴储氢库围岩在长期氢气与卤水交替注采条件下的流变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