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3541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698371.1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C04B28/10 , C04B40/02 , C04B38/00 , C04B11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溶蚀孔洞碳酸盐胶结人工砂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碳封存、地质开采技术领域。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石英砂和吸水后树脂一同装填得到试样,将脲酶溶液和胶结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加入试样中静置,接着排出混合溶液,重复加入混合溶液静置和排出直至试样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达到目标值,最后脱模、干燥,制得。本发明采用酶诱导碳酸钙沉淀模拟碳酸盐胶结物,采用吸水树脂制成的预制溶蚀孔洞模型模拟溶蚀孔洞,能够节约制样费用,制样时间短,制得含溶蚀孔洞碳酸盐胶结人工砂岩的孔隙率、渗透率、胶结物含量、溶蚀孔洞数量及大小等物理力学参数能够有效控制,可应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966570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41053.9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露天石窟多路传热的柔性散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露天石窟散热的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两个仿鱿鱼柔性热管、与仿鱿鱼柔性热管数量相同的导热器和一个散热器;每个仿鱿鱼柔性热管的一端均与导热器相连;所有的仿鱿鱼柔性热管的另一端集中设置于散热器中。本发明三个柔性热管为三个回路,类似鱿鱼触手,每个回路可单独弯折,具有出色柔性,能适应露天石窟复杂环境;不同回路能同时对温度不同的热负荷位置进行冷却,可有效应对石窟内不同区域因环境因素造成的温度差异,柔性热管的加热端和冷却端均为毛细铜管,能够进一步降低传热热阻,提高散热效率,为露天石窟的文物保护等提供了高效的多路散热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75426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41073.6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12 , E02D3/054 , C09K17/14 , C09K10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振冲联合加固地基的方法及系统,属于地基加固技术领域,解决了采用振冲法加固地基对于土体表层的加固效果较深层的加固效果欠佳的问题;该方法具体为:将微生物菌液装入微生物菌液存储箱;通过微生物‑振冲联合振冲器将微生物菌液注入待加固松散地基;通过微生物菌液喷洒装置将微生物菌液喷洒在待加固松散地基表面。本发明中,使用微生物‑振冲联合振冲器喷射微生物菌液,结合地基加固的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法和振冲法,可以使微生物菌液更好的分散在待加固松散地基的缝隙内,并诱导生成沉淀对地基进行加固;加固后浆微生物菌液喷洒在待加固松散地基的表面,对振冲加固效果欠佳的表层地基进行微生物二次加固。
-
公开(公告)号:CN11975245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33145.X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C09K17/50 , E02D3/12 , C09K10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种子加固地基材料及地基加固方法,属于地基加固技术领域。上述植物种子加固地基材料包括植物酶清液和反应液;其中,所述植物酶清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种子干粉浸入淋滤液中,搅拌形成悬浊液后静置,过滤得到滤渣和清液I;将所得滤渣再浸入淋滤液中搅拌后静置,过滤收集清液II,将清液I与清液II合并混合均匀,制得;反应液为尿素和氯化钙混合溶液。本发明中使用的原材料较少,涉及的原材料不含有丙酮等机化学溶剂,滤布等耗材及滤渣等副产物可回收再利用在原料使用上实现了真正的可再生、无污染;制备流程简单,无需进行离心等植物酶提取工艺,可节省大量人力财力,有助于EICP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65900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95075.6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B29C64/314 , B29B13/10 , B33Y4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3D打印生物建造的原料粉碎装置,属于原料粉碎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一体式粉碎搅拌机对原料粉碎后进行混合时,又进一步对原料进行粉碎,导致其颗粒过小的技术问题;具体包括搅拌桶,搅拌桶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搅拌叶片,搅拌轴的另一端伸出搅拌桶与搅拌电机连接;搅拌叶片上设有角度调节组件。本发明中,粉碎后将建材原料与微生物混合时,先通过角度调节组件调节搅拌叶片,使搅拌叶片所在平面垂直于其旋转的切线方向,此时搅拌叶片与物料的接触面积大,搅拌程度高,能实现建材原料和微生物之间的良好混合;同时,混合过程中搅拌叶片的侧面与建材原料接触,避免了对粉碎好的物料粉碎,造成颗粒过小。
-
公开(公告)号:CN1197570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15417.0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大足石刻研究院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河南大学
IPC: G01N1/36 , G01N1/28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ICP技术的含软弱层砂岩可视化制备方法及系统,属于碳封存技术领域,解决了碳封存研究中目标地层的砂岩样品获取难度高的问题;该方法具体为:将石英砂填充在岩心夹持器内部,形成砂样;提升岩心夹持器的轴压和围压;混合配置好的脲酶溶液和胶结溶液得到混合溶液;采用双缸驱替泵将混合溶液驱入到岩心夹持器中,对砂样进行胶结;最后采用地层水驱替砂样中的混合溶液,得到饱和的含软弱层碳酸盐胶结砂岩。本发明中,通过提升岩心夹持器的轴压和围压来模拟地层应力对试样胶结过程中的影响,更加符合天然砂岩成样过程;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大量的含软弱层碳酸盐砂岩,节约了获取研究样品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05855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93220.4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空调头盔及制备方法,涉及安全防护用品领域,包括盔体,盔体内设置有缓冲层和内衬层,缓冲层嵌设有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一端设置有与盔体内连通的出风口,通风管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有微型压缩机,微型压缩机置于腰包中,腰包绑设在佩戴者身上或绑设在骑行设备上;腰包内还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与微型压缩机连接。本发明通过腰包内的微型压缩机给头盔提供冷气,微型压缩机固定在人体腰部,而非头盔内,不会加重头盔的重量,给头部带来负担,提高佩戴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7450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15411.3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河南大学 ,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脲酶提取‑豆腐生产联合制备方法,涉及工程施工材料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脲酶的提取和纯化成本较高,而豆腐生产过程浪费较大,缺少将二者结合联合制备以降低成本和污染的问题,提出以下技术方案:将干黄豆研磨成细粉后,加入水中混合并加盐类沉淀剂分离出脲酶溶液与豆粉沉淀。豆粉沉淀再经搅拌、过滤得生豆浆与豆渣,豆浆煮沸点卤后制成豆腐,豆渣脱水细化处理,制作成固体植物蛋白或生物炭。本发明与传统方式相比创造性的增加了一步脲酶液的提取,既不影响豆制品的产出,又提取出高活性脲酶液,实现了废物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05854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93222.3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降温头盔,涉及安全防护用品领域,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与佩戴者接触的内衬层,内衬层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缓冲层;外壳内设置有导热组件,导热组件包括冷凝板和若干蒸发杆,若干蒸发杆均匀间隔嵌设在内衬层,且若干蒸发杆分别与冷凝板连接,冷凝板嵌设于缓冲层,冷凝板上设置有降温组件,外壳的表面设置供能组件,供能组件与降温组件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内衬里若干个蒸发杆,可以通过蒸发杆将盔体内部热量搬运至冷凝板处,再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吸热面降低冷凝板温度,利用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面热量吹出头盔,再不接触头部的情况下实现盔体内部降温,无需吹冷风,提高佩戴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08838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0229751.4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高度的风电塔及其调节方法,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风电塔由于高度固定而导致不能最大化利用风能资源的问题;其包括风电塔主体,风电塔主体包括塔筒组件,塔筒组件的底部至少设置有一个升降组件,塔筒组件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风速测量组件,塔筒组件的顶部与风电机组连接。本发明的控制器通过多个风速测量组件实时搜集不同高度的风况数据,并实时获取当前最大风速的高度和风向,相较于直接利用风电机组反馈出的风况数据,风速测量组件的测量范围更广、测量精度更高;控制器通过升降组件改变塔筒组件高度,将风电机组移动到最大风速的高度,并利用偏航装置使风电机组正对最大风速的风向,实现最大化地利用风能资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