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箱通风系统及车辆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121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48508.2

    申请日:2024-11-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及车辆,包括空气滤清器、曲轴箱、油气分离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电机和控制器,曲轴箱通过进气歧管与空气滤清器连接,油气分离器的输入端与曲轴箱连接,油气分离器的输出端与进气歧管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曲轴箱内,用于检测曲轴箱内的压力,电机连接于油气分离器,用于驱动油气分离器转动,以将曲轴箱内混合的机油与气体吸入油气分离器进行分离,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电机连接,用于基于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电机的转速,使曲轴箱内的压力处于预设负压范围内。本申请提高了油气分离效率,且满足了在整个万有特性下,曲轴箱内的压力一直保持负压的要求,提高了发动机的经济性。

    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系统、空调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62350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48884.5

    申请日:2024-05-2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系统、空调及车辆。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自学习标定信号,驱动电子膨胀阀运行至第一标定位置;以第一标定位置对应的标定推力,驱动电子膨胀阀沿关闭方向运行;获取电子膨胀阀在每个预设单位时间内的实际移动距离;响应于实际移动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标定电子膨胀阀的第一当前位置为新的初始位置。本公开通过自学习标定信号触发电子膨胀阀自动进行初始位置的标定,先将电子阀门调整至第一标定位置,再以对应的标定推力驱动电子阀门运行至初始位置,保证电子膨胀阀的阀针的起始位置准确,提高了所确定的初始位置的准确性,避免在后续的控制过程中出现流量控制不准确、内泄露和能量浪费等情况。

    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9410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47023.2

    申请日:2024-06-1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和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座舱空调模块,包括压缩机、四通阀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一膨胀阀、第二室内换热器和第二膨胀阀,四通阀的四个接口分别与压缩机的两接口、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另一接口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另一接口连接;电池热管理模块,包括电池换热器和电池热管理回路,电池换热的两个冷媒接口连接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之间、两个冷却液接口与电池热管理回路的两接口连接;电驱热管理模块,包括电驱换热器和电驱热管理回路,电驱换热器的两个冷媒接口连接在电池换热器和第二膨胀阀之间、两个冷却液接口与电驱热管理回路的两接口连接。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能量利用率。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8874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23483.7

    申请日:2024-04-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媒环路系统和冷却液环路系统;冷却液环路系统包括电池包流路、电驱流路、散热流路、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以及切换阀;冷媒环路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乘员舱系统;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和室内换热器依次连接,室内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依次设置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截止阀,第二支路依次设置第一截止阀、第三换热器和第二单向阀;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均与第二换热器以及乘员舱系统连通,第一支路还反向与第三换热器连通并连接至气液分离器。本发明可以提高整体集成度,降低管路设计难度,换热效率高。

    一种判断润滑系统内机油添加量的方法、装置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30874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85151.0

    申请日:2024-1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断润滑系统内机油添加量的方法、装置及介质,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和机油,油底壳位于润滑系统的下部并用于容纳机油,方法包括:获取油底壳内的最小存油量,最小存油量通过悬浮挂壁油量和发动机在设定换油周期内机油的油耗获得;获取油底壳内的最大存油量,最大存油量通过机油的最高限位获得;根据最小存油量和最大存油量获得油底壳的存油区间;根据存油区间获得油底壳需添加的机油量区间。采用本方案,需要先确定油底壳内可存放机油的区间,因而需要得到油底壳内最少可存放的机油,即最小存油量,由于润滑系统处于正在运行或者已经运行过的状态,因而润滑系统内存在悬浮挂壁油量;此外,还需要考虑在设定换油周期内对机油的油耗。

    发动机润滑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0282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36916.7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电子机油泵和主油道,所述电子机油泵将主油道和油底壳的油室连通,所述电子机油泵被控制的将油底壳内的润滑油引导至主油道;还包括活塞冷却喷嘴油道,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通过阀体连通至主油道,所述阀体被控制的开闭,以使得活塞冷却喷嘴油道与主油道连通或者断开;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上设置有若干个活塞冷却喷嘴,若干个所述活塞冷却喷嘴通过阀体被控制的统一开闭;能够解决当前润滑系统能源浪费的问题,同时使机油泵在等同泵油条件下体积降低,降低车辆结构布局的难度。

    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8939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173782.9

    申请日:2024-08-2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车辆的目标制冷模式,所述目标制冷模式包括双制冷模式、乘员舱制冷模式、乘员舱制冷制热和电池制冷模式、乘员舱制冷制热模式、电池制冷模式、电驱散热模式、电池超级快充模式和化霜模式中的其中一种;根据所述车辆的目标制冷模式,确定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目标控制策略;根据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目标控制策略对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中的目标设备进行调节控制。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实际制冷需求,将制冷模式分解为8种目标制冷模式,并对8种目标制冷模式分别进行优化控制,降低了整车制冷功耗,提高了整车续航里程。

    进气歧管总成
    9.
    发明公开
    进气歧管总成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83610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169506.5

    申请日:2024-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气歧管总成,包括进气歧管本体、PCV阀和仿进气歧管连接管,所述仿进气歧管连接管具有连通的主进气管道和分配管道,所述PCV阀连接在主进气管道的进气口,所述分配管道上具有若干个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数量和进气歧管本体的出气通道数量一致,所述出气口与出气通道呈一一对应关系的连通;能够提升发动机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维保次数,提升发动机品质。

    增程式车辆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3924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86016.8

    申请日:2024-10-2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增程式车辆热管理系统及方法,增程式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通过板式换热器相连的增程器冷却回路和热泵空调回路;热泵空调回路用于为增程式车辆提供制冷和/或制热功能,包括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外置冷凝蒸发器、第一电子膨胀阀单向阀组件、第二电子膨胀阀单向阀组件、内置冷凝蒸发器、动力电池组;外置冷凝蒸发器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单向阀组件、四通管、第四比例三通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单向阀组件与内置冷凝蒸发器的第二端连接。增程式车辆通过安装该增程式车辆热管理系统架构,实现了在制冷时的增程器废热隔离,提高了在制热时的余热转移利用效率,改善了在严寒或者酷暑等极端环境下的续航里程和使用体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