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高速公路视距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1354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599698.8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高速公路视距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设定道路安全视距阈值ls;对待使用的激光雷达进行参数设定;然后将待使用的激光雷达搭载于检测车辆的顶部,距离地面高度h0,使激光雷达的扫描范围满足:lmax=h0·tanαmax>ls;再以激光雷达所处的位置为原点,建立球面坐标系和三维直角坐标系;最后使检测车辆在被检测道路上行驶,激光雷达旋转扫描,获取车辆前方的护栏上的采集点,并计算激光雷达扫描到的护栏长度l0以及车辆距离最远处的特征点之间的护栏长度l;若l

    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机器视觉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6616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1811599121.7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机器视觉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首先在两个检测车辆上分别搭载一个基于同一个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终端;然后将两个定位终端进行信息关联处理后,使两个检测车辆在目标道路上前后行驶,当前车从后车上搭载的摄像机视野中消失时,自动触发后车中的自动触发装置,此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根据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的位置计算获得两个检测车辆之间的道路线形长度,即为后车视距;约束前后车的速度,使前车多次出现并多次消失在后车摄像机视野中;如此反复多次,完成对目标道路的视距检测,最后获得两个检测车辆的位置与后车视距的对应序列。本发明可快捷、准确地测量出道路视距,并可保证测量的连续性。

    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机器视觉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66165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811599121.7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机器视觉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首先在两个检测车辆上分别搭载一个基于同一个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终端;然后将两个定位终端进行信息关联处理后,使两个检测车辆在目标道路上前后行驶,当前车从后车上搭载的摄像机视野中消失时,自动触发后车中的自动触发装置,此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根据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的位置计算获得两个检测车辆之间的道路线形长度,即为后车视距;约束前后车的速度,使前车多次出现并多次消失在后车摄像机视野中;如此反复多次,完成对目标道路的视距检测,最后获得两个检测车辆的位置与后车视距的对应序列。本发明可快捷、准确地测量出道路视距,并可保证测量的连续性。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高速公路视距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59356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599120.2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7/80 G06T7/11 G06T7/60 G06T2207/10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高速公路视距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待使用的摄像机进行内外参数的标定,从而得到三维世界坐标系与二维图像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然后将标定好的摄像机装载在检测车辆的前部,采集车辆在道路上某一点时前方的图像信息;再对图像信息进行图像处理,得到道路两侧的护栏信息,并采用图像二值化分割方法提取护栏曲线,获得护栏的二维图像坐标系;再基于视距实值获得左右护栏长度动态权重分配;最后根据动态权重分配计算实际视距。该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视距测量方法精确度低、时效性差的问题。

    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高速公路视距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13544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1811599698.8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高速公路视距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设定道路安全视距阈值ls;对待使用的激光雷达进行参数设定;然后将待使用的激光雷达搭载于检测车辆的顶部,距离地面高度h0,使激光雷达的扫描范围满足:lmax=h0·tanαmax>ls;再以激光雷达所处的位置为原点,建立球面坐标系和三维直角坐标系;最后使检测车辆在被检测道路上行驶,激光雷达旋转扫描,获取车辆前方的护栏上的采集点,并计算激光雷达扫描到的护栏长度l0以及车辆距离最远处的特征点之间的护栏长度l;若l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高速公路视距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59356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1811599120.2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高速公路视距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待使用的摄像机进行内外参数的标定,从而得到三维世界坐标系与二维图像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然后将标定好的摄像机装载在检测车辆的前部,采集车辆在道路上某一点时前方的图像信息;再对图像信息进行图像处理,得到道路两侧的护栏信息,并采用图像二值化分割方法提取护栏曲线,获得护栏的二维图像坐标系;再基于视距实值获得左右护栏长度动态权重分配;最后根据动态权重分配计算实际视距。该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视距测量方法精确度低、时效性差的问题。

    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5071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599685.0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2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首先在两个检测车辆上分别搭载一个基于同一个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终端;然后将两个定位终端进行信息关联处理后,使两个检测车辆在目标道路上一前一后行驶,当前车从驾驶员视野中消失时,驾驶员触发后车中设置的手动触发装置,此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根据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的位置计算获得两个检测车辆之间的道路线形长度,即为后车视距;约束前后车的速度,使前车多次出现并多次消失在后车驾驶员的视野中;如此反复多次,完成对目标道路的视距检测,最后获得两个检测车辆的位置与后车视距的对应序列。本发明可快捷、准确地测量出道路视距,并可保证测量的连续性。

    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507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1811599685.0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首先在两个检测车辆上分别搭载一个基于同一个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终端;然后将两个定位终端进行信息关联处理后,使两个检测车辆在目标道路上一前一后行驶,当前车从驾驶员视野中消失时,驾驶员触发后车中设置的手动触发装置,此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根据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的位置计算获得两个检测车辆之间的道路线形长度,即为后车视距;约束前后车的速度,使前车多次出现并多次消失在后车驾驶员的视野中;如此反复多次,完成对目标道路的视距检测,最后获得两个检测车辆的位置与后车视距的对应序列。本发明可快捷、准确地测量出道路视距,并可保证测量的连续性。

    一种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风险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7084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642970.1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nventor: 娜仁图雅

    Abstract: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风险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1:利用多项logit事故严重程度模型,分析交通事故直接致因中超速行驶、违法装载超限、制动失效、疲劳驾驶、操作不当、未保持安全车距、违法变更车道、路面湿润状态、违法停车、违法超车、爆胎等对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识别是否存在多个直接致因对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步骤2:如果存在多个直接致因对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判断哪几个直接致因对伤亡事故有显著影响;步骤3:如果直接致因对伤亡事故有显著影响,根据直接致因找到深度致因,找出深度致因对山区高速长大下坡路段事故发生的影响。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护颈装置及护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10705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245464.1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护颈装置及护颈方法,包括控制单元、调节座椅、调节装置和雷达,控制单元中预设车辆的安全车距以及头部与头枕的安全距离,由于头枕与椅背铰接,因此头枕能够绕椅背转动,当头部与头枕的距离大于安全距离时,调节装置控制头枕向乘员的一侧转动,使头部与头枕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在发生追尾事故时,头枕能够对乘员的颈部进行保护,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