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1221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80382.5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材料改性的煤矸石碎石复配基层道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废综合利用和交通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纳米材料改性的煤矸石碎石复配基层道路材料,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纳米材料改性的煤矸成分包括:胶凝材料3‑5份、煤矸石集料40‑80份、碎石20‑60份、水4‑6份、聚羧酸减水剂0.5‑1.5份和复合纳米材料1‑5份;其中,所述复合纳米材料为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碳酸钙复配制成;所述胶凝材料为硅酸盐水泥。该材料能够大量消耗工业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变废为宝,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减少碎石集料的使用,减少道路修筑成本。除此之外,纳米材料的改性作用及碎石的复配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煤矸石基层材料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提高基层耐久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62320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747233.3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吸能材料灌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待填充球的位置调整装置、灌装设备及灌装方法,包括弧形坑位,所述弧形坑位的弧形面上设置有若干的悬浮喷嘴和若干的调姿滚轮;所述悬浮喷嘴连接有气体发生机构,实现将待填充球吹至悬浮状态,使待填充球带有单向阀的一端旋转至最底端;所述调姿滚轮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用于驱动调姿滚轮旋转实现将待填充球带有单向阀的一端需旋转至最底端后将待填充球旋转180°,实现将单向阀调整至最顶端,无需人工调整待填充球的位置,进一步是实现了纳米材料灌装的全自动化,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调姿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8416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329929.4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吸能行车缓冲装置,属于交通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包括迎撞端头,所述迎撞端头包括迎着撞击方向为突出的弹性弧形面,所述迎撞端头的一侧通过第一导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迎撞端头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二导向块;至少两个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包括导向护栏,连接于导向护栏底部的支撑件,固定连接于导向护栏朝向撞击一侧、且朝向墙体方向的第二导向块;相邻两导向部件的导向护栏相对导向和滑动;第一导轨,第一导轨与墙体固定连接,第一导轨上滑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块相适配的第一导向块;一级缓冲吸能组件和二级缓冲吸能组件。本发明具备分级耗能结构设置,提高了纳米吸能安全缓冲装置的缓冲吸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60494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88539.9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F13/00 , F16F15/04 , C08G18/76 , C08G18/66 , C08G18/42 , C08G18/10 , C08G18/32 , C08G18/48 , C08G18/12 , C08G18/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缓冲吸能模块及其封装方法和阻车器,包括缓冲吸能本体,缓冲吸能本体内设置有热固性弹性封装模块、热固性弹性连接体和多个纳米吸能模块,纳米吸能模块通过热固性弹性连接体相连,热固性弹性封装模块包覆纳米吸能模块和热固性弹性连接体。本发明采用CPU弹性体或聚脲弹性体制备热固性弹性连接体,浇注过程中稳定性高,不易变形融化,同时采用压力浇注,降低因产生气泡而影响热固性弹性连接体的结构强度;通过采用热固性弹性连接体将纳米吸能模块进行连接后,采用CPU弹性体或聚脲弹性体的浇注料进行加压浇注,制备的缓冲吸能模块,具有良好的吸能减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10834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334196.3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纳米吸能安全防护摩擦板,包括:固定钢构,所述固定钢构具有固定部和第一连接部;缓冲吸能模块,所述缓冲吸能模块包括弹性体外套,所述弹性体外套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钢构的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体外套内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对称面与弹性体外套的对称面重合,所述第一腔体内填充有纳米吸能模块,所述纳米吸能模块由聚氨酯弹性体封装的纳米吸能材料构成,所述纳米吸能材料为非浸润性液体与纳米多孔材料混合制备而成。本发明通过将第一腔体内部设置纳米缓冲模块以及孔隙,实现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缓冲效果,以增加摩擦板的缓冲吸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90032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719437.X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磁波吸收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球电磁波吸收材料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F127溶于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液中,然后加入氨水,搅拌直至澄清,得到溶液A,向溶液A中加入单宁酸搅拌至单宁酸溶解后加入甲醛溶液,搅拌,得到溶液B;向溶液B中加入单宁酸和甲醛溶液搅拌后加入金属盐搅拌,最后进行水热反应,得到金属离子‑聚单宁酸微球;将金属离子‑聚单宁酸微球进行高温碳化处理即可。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制备的微球电磁波吸收材料具有电磁协同效应,在低填充量条件下可实现轻质高效的电磁波吸收特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65753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37698.7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F13/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矿用纳米吸能阻车网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横向拉绳;纵向拉绳,所述纵向拉绳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纳米吸能模块,所述纵向拉绳的第一容纳腔壁与所述横向拉绳进行编织从而形成网状结构;纳米吸能模块,通过对纳米吸能球约束固定形成所述纳米吸能模块。通过对纳米吸能球约束固定形成纳米吸能模块,使得所述纳米吸能球的相对位置固定,其次对纳米吸能球进行约束固定,确保纳米吸能球受到撞击后其体积压缩,实现纳米吸能球吸能效果的最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61970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55568.0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4B38/02 , C04B28/00 , C04B111/40 , C04B11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弃铝屑复合发泡矿渣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保温降噪混凝土技术领域;混凝土按质量份数计,其组分包括废弃铝屑0.3~0.7份、矿渣10~50份、发泡剂1.5~2.5份、稳泡剂7.5~12.5份、减水剂0.5~1.0份、水泥100份。其制备方法包括:将发泡剂和稳泡剂混合,利用发泡器得到泡沫;将矿渣、减水剂、水泥和废弃铝屑混合搅拌得到搅拌物;将泡沫混入搅拌物中,搅拌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装入试模里,振捣并硬化定型,脱去试模后得到废弃铝屑复合发泡矿渣混凝土。本发明所得的废弃铝屑复合发泡矿渣混凝土实现了固废利用,具有材质轻、粘结强度高、保温降噪好,绿色环保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12754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330683.2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纳米吸能安全防护装置,耗能箱体,耗能箱体上设置用于容纳导向轮的凹槽以及用于安装缓冲吸能组件的安装孔;导向轮,所述导向轮通过立柱转动安装于耗能箱体的凹槽内且突出于耗能箱体的防护面,立柱的两端与耗能箱体的安装孔之间安装缓冲吸能组件。本发明通过在立柱的两端与耗能箱体之间安装缓冲吸能组件,当立柱受到冲击时,缓冲吸能组件对冲击能量进行吸收,避免立柱因受到瞬时冲击时其两端与耗能箱体之间产生移位,从而防止导向轮与耗能箱体接触摩擦而影响其转动,有效保证整个安全防护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安全防护装置存在的结构稳定性差易变形、安全效果更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3568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610721.X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磁波吸收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磁性碳纳米复合材料,空心碳球中含有无序碳,在交变的电场中产生微电流,无序碳作为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产生传导损耗;其次,空心碳球上的孔洞内壁嵌合磁性粒子,在材料中引入磁损耗,提高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空心碳球形成的中空结构,既可以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及与空气之间的带隙降低,有利于阻抗匹配,同时还可增强吸收剂之间的物理接触,有利于电子传递/跳跃,从而增强吸波性能。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通过对工艺的控制,能够制备具有开口且电磁波吸收功能优异的磁性碳纳米复合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