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致动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4439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080019337.0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电动致动器(1)的差动装置(5)具备驱动旋转体(2)、从动旋转体(3)以及行星旋转体(52)。在行星旋转体(52)与驱动旋转体(2)之间形成第一减速器(5a),在行星旋转体(52)与从动旋转体(3)之间形成第二减速器(5b)。电动致动器(1)具备:第一轴承(53),其在电动马达(4)的转子(42)的内侧支承行星旋转体(52);以及第二轴承(54),其在以不与转子(42)重叠的方式在轴向上与转子(42)偏离的位置支承行星旋转体(52)。第二轴承(54)由深沟球轴承构成。

    滚珠丝杠装置
    2.
    发明公开
    滚珠丝杠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89756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80059592.7

    申请日:2022-08-25

    Abstract: 滚珠丝杠装置(1)具有:螺母,其具有螺母主体(5)和罩(6);丝杠轴(3);滚行路(10),其由螺母主体(5)的螺纹槽(5a)和丝杠轴(3)的螺纹槽(3a)形成;循环路(20),其由螺母主体(5)的外周面和罩(6)形成;一对连接路(30),该一对连接路(30)将循环路(20)的一端与滚行路(10)的一端以及循环路(20)的另一端与滚行路(10)的另一端分别连通;以及多个滚珠(4),该多个滚珠(4)配置于滚行路(10)、循环路(20)以及一对连接路(30)。循环路(20)沿着螺母主体(5)的外周面的圆筒部(5c)形成。

    电动致动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4439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80019337.0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电动致动器(1)的差动装置(5)具备驱动旋转体(2)、从动旋转体(3)以及行星旋转体(52)。在行星旋转体(52)与驱动旋转体(2)之间形成第一减速器(5a),在行星旋转体(52)与从动旋转体(3)之间形成第二减速器(5b)。电动致动器(1)具备:第一轴承(53),其在电动马达(4)的转子(42)的内侧支承行星旋转体(52);以及第二轴承(54),其在以不与转子(42)重叠的方式在轴向上与转子(42)偏离的位置支承行星旋转体(52)。第二轴承(54)由深沟球轴承构成。

    旋转传递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04051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580014527.2

    申请日:2015-03-26

    Abstract: 一种旋转传递装置,利用电枢(51)、具有外筒部(52a)和内筒部(52b)的转子(52)以及电磁铁(53)构成电磁离合器(50),在支承该电磁铁(53)的电磁线圈(53a)的铁心(53b)的外侧端面设置轴承支承筒(57),将轴承(58)装入该轴承支承筒(57)内并在轴向定位且防脱。将设置于转子(52)的内筒部(52b)的端部的小径筒部(52c)压入轴承(58)内而使转子(52)与电磁铁(53)单元化,实现电磁离合器(50)的组装的容易化、转子(52)的外筒部(52a)与电磁铁(53)的铁心(53b)的彼此之间的重叠量的管理的容易化。

    电动致动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18873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080017924.6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差动装置(5)具有能够以旋转轴(O)为中心旋转的驱动旋转体(2)、能够自转并且能够以旋转(O)为中心公转的行星旋转体(52)、以及能够以旋转轴(O)为中心旋转的从动旋转体(3)。使行星旋转体(52)与驱动旋转体(2)以及从动旋转体(3)分别啮合,在行星旋转体(52)与驱动旋转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减速器(5a),并且在行星旋转体(52)与从动旋转体(3)之间形成有第二减速器(5b)。利用电动马达(4)驱动行星旋转体(52),利用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驱动驱动旋转体(2)。在从动旋转体(3)设置有进气用凸轮轴(32),在驱动旋转体(2)设置有排气用凸轮轴(22)。

    电动致动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1887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080017924.6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差动装置(5)具有能够以旋转轴(O)为中心旋转的驱动旋转体(2)、能够自转并且能够以旋转(O)为中心公转的行星旋转体(52)、以及能够以旋转轴(O)为中心旋转的从动旋转体(3)。使行星旋转体(52)与驱动旋转体(2)以及从动旋转体(3)分别啮合,在行星旋转体(52)与驱动旋转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减速器(5a),并且在行星旋转体(52)与从动旋转体(3)之间形成有第二减速器(5b)。利用电动马达(4)驱动行星旋转体(52),利用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驱动驱动旋转体(2)。在从动旋转体(3)设置有进气用凸轮轴(32),在驱动旋转体(2)设置有排气用凸轮轴(22)。

    旋转传递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86420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80085120.2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转传递装置,其具备在壳体(3)内对第一轴(1)与第二轴(2)进行卡合以及卡合解除的双向离合器(10)和电磁离合器(50)。旋转传递装置具备:滚动轴承(60),配置于壳体(3)的轴向一端部并支承第二轴(2)与壳体(3);锁止单元(74、76、71、77),将第二轴(2)与滚动轴承(60)及滚动轴承(60)与壳体(3)固定为不在轴向上移动;以及移动限制单元(84),配置于壳体(3)的轴向另一端部并限制电磁离合器(50)向轴向另一端侧的移动。

    旋转传递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64523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580016405.7

    申请日:2015-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需要基于凸缘对壳体的固定并且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卡合件稳定地工作的旋转传递装置。旋转传递装置(M)具备:设置于输入轴(1)的内圈(3);设置于输出轴(2)的外圈(4);组装于外圈(4)的内周与内圈(3)的外周之间的滚子(5a、5b);作为使滚子保持器(6)移动的驱动源组装于壳体(10)的输入轴(1)侧的端部的电磁铁(32);组装于电磁铁(32)与输入轴(1)之间的第一轴承(51);组装于壳体(10)的输出轴(2)侧的端部与输出轴(2)之间的第二轴承(52);以及组装于内圈(3)与外圈(4)之间的第三轴承(53),设置防止输入轴(1)和输出轴(2)的轴线的倾斜的第四轴承(54)。

    旋转传递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64523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80016405.7

    申请日:2015-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需要基于凸缘对壳体的固定并且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卡合件稳定地工作的旋转传递装置。旋转传递装置(M)具备:设置于输入轴(1)的内圈(3);设置于输出轴(2)的外圈(4);组装于外圈(4)的内周与内圈(3)的外周之间的滚子(5a、5b);作为使滚子保持器(6)移动的驱动源组装于壳体(10)的输入轴(1)侧的端部的电磁铁(32);组装于电磁铁(32)与输入轴(1)之间的第一轴承(51);组装于壳体(10)的输出轴(2)侧的端部与输出轴(2)之间的第二轴承(52);以及组装于内圈(3)与外圈(4)之间的第三轴承(53),设置防止输入轴(1)和输出轴(2)的轴线的倾斜的第四轴承(5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