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41083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80038268.8
申请日:2013-05-29
Applicant: SMC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两杆型冲击吸收器,具有贯穿缸体外壳的杆、被保持在该杆上的第1和第2活塞、该第1和第2活塞的两外侧的第1和第2活塞室、两活塞之间的蓄液室、两活塞的外周面与液室的内周面之间的流通间隙、和连结上述两活塞室与上述蓄液室的第1和第2单向流路,在上述杆的往返移动时,该杆的移动方向前方侧的单向流路闭锁,阻止从该移动方向前方侧的活塞室朝向上述蓄液室的液体的流动,上述杆的移动方向后方侧的单向流路开放,允许从上述蓄液室朝向该移动方向后方侧的活塞室的液体的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04583638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380032447.0
申请日:2013-05-29
Applicant: SMC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19 , F15B15/1423 , F15B15/22 , F15B15/228 , F16F9/3214 , F16F9/483
Abstract: 将缸壳体内作为填充液体的液室,将保持被配设在该液室内的缓冲机构的杆导出到缸壳体外,使上述缓冲机构具有使因作用于缸壳体和杆之间的推压以及拉伸方向的外力而产生的相互移动缓冲停止的功能。上述缓冲机构在上述液室内具备隔着构成蓄能器的蓄液室配置在上述杆上的一对活塞,在两活塞的周面和活塞室内周面之间形成将流动阻力给予液体的流通间隙,在两活塞上设置单向流路,该单向流路阻止在向活塞室侧被推动时的液体向蓄液室侧的流通,但允许向反方向流通。
-
公开(公告)号:CN104583638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80032447.0
申请日:2013-05-29
Applicant: SMC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19 , F15B15/1423 , F15B15/22 , F15B15/228 , F16F9/3214 , F16F9/483
Abstract: 将缸壳体内作为填充液体的液室,将保持被配设在该液室内的缓冲机构的杆导出到缸壳体外,使上述缓冲机构具有使因作用于缸壳体和杆之间的推压以及拉伸方向的外力而产生的相互移动缓冲停止的功能。上述缓冲机构在上述液室内具备隔着构成蓄能器的蓄液室配置在上述杆上的一对活塞,在两活塞的周面和活塞室内周面之间形成将流动阻力给予液体的流通间隙,在两活塞上设置单向流路,该单向流路阻止在向活塞室侧被推动时的液体向蓄液室侧的流通,但允许向反方向流通。
-
公开(公告)号:CN10454108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80038268.8
申请日:2013-05-29
Applicant: SMC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两杆型冲击吸收器,具有贯穿缸体外壳的杆、被保持在该杆上的第1和第2活塞、该第1和第2活塞的两外侧的第1和第2活塞室、两活塞之间的蓄液室、两活塞的外周面与液室的内周面之间的流通间隙、和连结上述两活塞室与上述蓄液室的第1和第2单向流路,在上述杆的往返移动时,该杆的移动方向前方侧的单向流路闭锁,阻止从该移动方向前方侧的活塞室朝向上述蓄液室的液体的流动,上述杆的移动方向后方侧的单向流路开放,允许从上述蓄液室朝向该移动方向后方侧的活塞室的液体的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734368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210096107.1
申请日:2012-04-01
Applicant: SMC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油压式冲击吸收器,在油被充填在活塞室内的冲击吸收器中,在活塞的行程范围内,具备活塞开始移动的开始部、主减速部、使活塞停止的结束部。在开始部中,以比设定在活塞的行程范围内的假想的圆锥面大的直径形成为向活塞室的中心轴线侧凹的曲面,在主减速部中,使缩径变化率逐渐增大而与上述圆锥面相比进行小径化,并形成为达到缩径变化率的变化从正向负逆转的最大变化率部位的曲面,在结束部中,形成为缩径变化率逐渐降低而活塞进行缓冲停止的曲面。
-
公开(公告)号:CN102734368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096107.1
申请日:2012-04-01
Applicant: SMC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油压式冲击吸收器,在油被充填在活塞室内的冲击吸收器中,在活塞的行程范围内,具备活塞开始移动的开始部、主减速部、使活塞停止的结束部。在开始部中,以比设定在活塞的行程范围内的假想的圆锥面大的直径形成为向活塞室的中心轴线侧凹的曲面,在主减速部中,使缩径变化率逐渐增大而与上述圆锥面相比进行小径化,并形成为达到缩径变化率的变化从正向负逆转的最大变化率部位的曲面,在结束部中,形成为缩径变化率逐渐降低而活塞进行缓冲停止的曲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