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刚性共轴旋翼升力波动消除的强扇区主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5141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683333.2

    申请日:2024-05-30

    发明人: 吕维梁

    IPC分类号: B64C27/54 B64C27/10 B64C27/51

    摘要: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刚性共轴旋翼升力波动消除的强扇区主动控制方法,包括:(1)通过直升机的旋翼的桨叶片数确定扇区位置和大小;(2)构建外循环配平迭代,通过旋翼一周整体的总距和周期变距平衡全机的气动力;(3)构建内循环配平迭代,通过扇区内的桨叶桨距主动控制来消除旋翼升力波动;(4)重复步骤(2)~步骤(3),直至同时满足全机平衡以及升力波动被消除的条件。本发明方法能够以较低的主动控制操纵和较少的旋翼性能损失实现升力波动消除。

    一种具有主动减振机构的直升机旋翼变距拉杆

    公开(公告)号:CN11644324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53068.4

    申请日:2023-04-25

    IPC分类号: B64C27/58 B64C27/59 B64C27/5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主动减振机构的直升机旋翼变距拉杆,涉及主动减振领域。解决了传统变距拉杆只能在特定的飞行状态下处理噪声或振动的问题。变距拉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相连的上拉杆、外套筒、下底座以及下拉杆,外套筒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相连的主体部、弹簧部以及下连接部,在主体部之内贯穿有内芯轴,内芯轴的底端固定连接下连接部;在主体部上开设有连通主体部内外的槽,主动减振机构垂直于外套筒的轴向设置,并且环抱外套筒,通过主动减振机构调节对主体部外壁的压力大小,进而改变调节主体部和内芯轴之间的摩擦力大小。通过周期性地改变变距拉杆的刚度实现直升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减振,减振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泛。

    一种直升机主旋翼悬垂限动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4684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162675.5

    申请日:2023-02-24

    发明人: 孙志武

    IPC分类号: B64C27/32 B64C27/51

    摘要: 本发明涉及悬垂限动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直升机主旋翼悬垂限动器,包括同步环、连接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同步环设置在固定机构上,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同步环上,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柱塞体和卡槽,所述卡槽开设在柱塞体的后端。该一种直升机主旋翼悬垂限动器,通过柱塞体安装在主旋翼桨毂的下托板上,四个柱塞体中间通过一个悬空的同步环相连,这种安装方式提供了主旋翼桨叶的下行止动限制,其次,四个柱塞体的偏心距设计是和主旋翼桨叶在工作旋转过程中的旋转方向一致,因此在桨叶工作旋转过程中,悬垂限制器能产生一个有利旋转的旋转力矩,该力矩能有效抑制桨叶的上下颤振,使得桨叶在转速变化情况下,桨叶能维持更平稳的状态。

    飞行汽车的减振降噪方法、飞行汽车和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84807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35604.7

    申请日:2022-11-30

    发明人: 廖红 刘寅童 侯聪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飞行汽车的减振降噪方法、飞行汽车和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飞行汽车包括副车架;陆行驱动总成,陆行驱动总成通过至少三个悬置件安装在所述副车架上;旋翼总成,旋翼总成安装在所述副车架上;其中,悬置件配置有第一刚体模态和第二刚体模态,第一刚体模态适配陆行驱动总成的第一振动激励,第二刚体模态适配旋翼总成的第二振动激励;在陆行驱动总成加载目标扭矩,使得悬置件由第一刚体模态切换到第二刚体模态。本发明本实施例飞行汽车基于陆行驱动总成的设计,满足陆行驱动总成的减振降噪要求,同时也实现飞行时的低频吸振要求,无需额外增加吸振器或作动器,实现轻量化,提升飞行汽车的使用效果。

    基于旋翼摆振方向周期型运动的振动主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056979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773961.0

    申请日:2022-07-01

    IPC分类号: B64C27/51 B64D45/00 B64D4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旋翼摆振方向周期型运动的振动主动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直升机旋翼桨叶的预设位置处安装激光发射器和传感器并进行排序,确定每个激光发射器和每个传感器的序号;当传感器接收到激光发射器的信号时,确定旋翼桨叶出现摆振运动;在确定旋翼桨叶出现摆振运动后,监测预设时间范围内接收到激光发射器信号的传感器序号的顺序,根据感器序号的顺序确定摆振方向周期型运动的类型;根据所述摆振方向周期型运动的类型确定变直径操纵策略,根据所述变直径操纵策略对桨叶进行变直径操纵。采用本发明振动主动控制方法,通过对桨叶进行变直径操纵,以有效降低旋翼整体振动载荷,并缓解诸多由于摆振运动而引起的动力学问题。

    单桨叶飞行器转子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41430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80077092.7

    申请日:2020-11-04

    IPC分类号: B64C27/473 B64C27/51

    摘要: 设有单个桨叶(1)的旋翼飞行器转子,该桨叶(1)具有纵向桨距轴线(LL)并围绕轴线(4)铰接地安装在转子的旋转轴上,该轴线(4)横向于所述旋转轴,当其桨距的角度不为零时,翼系统描述了锥形,该转子具有用于平衡升力的水平分量(F6)和作用在桨叶上的旋转阻力(F7)的合力(F8)的加重装置(6),该装置被安装成与翼系统一起围绕其旋转轴旋转,并在翼系统旋转时所经受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产生施加到转子的旋转轴的水平力(F9),与上述结果相反,其强度取决于平衡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加重件相对于转子的旋转轴的位置。

    旋翼和设有此种旋翼的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07539473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710446869.2

    申请日:2017-06-14

    申请人: 空客直升机

    摘要: 一种旋翼(5),该旋翼包括轮毂(10)和多个提升组件(15)。每个提升组件(15)均分别由第一减振器(301)和第二减振器(302)连接于两个相邻的提升组件。第一减振器(301)绕第一轴线(AX1)铰接于提升组件(15),而第二减振器(302)绕第二轴线(AX2)铰接于所述提升组件(15)。第一平面(P1)包含提升组件的摆振轴线(AXTRA)并且正交于提升组件(15)的俯仰轴线(AXPAS)。第一轴线(AX1)定位在位于第一平面(P1)和旋翼的转动轴线(AXROT)之间的容积(V1)内,该第二轴线(AX2)定位在所述容积(V1)外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旋翼(5)的飞行器(1)。

    一种面向振动与噪声控制的直升机旋翼副翼的柔性变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639335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810298917.2

    申请日:2018-04-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振动与噪声控制的直升机旋翼副翼的柔性变形系统,由压电放大作动器(1)、位移放大机构(2)、柔性连接装置(3)以及副翼(4)构成;压电放大作动器(1)固定在旋翼内部,其输出端与位移放大结构(2)的输入端相连接。位移放大机构(2)由L型位移放大器(5)以及位移传递机构(6)组成,能够实现从输入端到输出端8倍的位移放大。位移放大机构(2)通过柔性连接装置(3)与旋翼的副翼(4)相连接。柔性连接装置(3)由波纹管(7)以及柔性蒙皮(8)组成。整套系统能够驱动副翼(4)以15~35Hz的频率实现[‑8°,+8°]之间的偏转,并且能够使得副翼(4)相对于主翼(9)的无缝变形,从而提高旋翼的气动效率。

    一种新型反共振主减隔振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3869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29311.4

    申请日:2019-12-04

    IPC分类号: B64C27/51 F16F15/02 F16F15/28

    摘要: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直升机主传递路径减振的主减隔振装置。本发明新型反共振主减隔振装置包括若干组环绕主减速器设置的反共振隔振机构,所述各反共振隔振机构包括连接撑杆、减振支臂、调频质量块。所述连接撑杆一端连接主减速器上端,另一端与减振支臂的支座铰接连接,所述减振支臂的支座固定在机体上,所述减振支臂的运动摇臂一端连接支座,另一端设置有调频质量块。本发明新型反共振主减隔振装置取消了传统的弹簧板设计,结构更紧凑,同时使主减隔振装置零部件减少、提高了可靠性、使得拆装维护方便;另外设计了调频质量块,可以根据不同直升机的主旋翼转速频率,调整主减隔振装置的反共振频率,具有较好的通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