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行寻址和测距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3823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31848.X

    申请日:2024-07-12

    摘要: 一种飞行寻址和测距方法及系统,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系统包括三轴伺服模组、检测模组、控制模块,检测模组设置在三轴伺服模组上,控制模块与三轴伺服模组、检测模组均信号连接;方法包括控制三轴伺服模组以预设移动轨迹和预设移动速度驱动检测模组从起点位置坐标移动至终点位置坐标,在移动过程中持续监测检测模组的坐标信息,将当前坐标值与预设的目标坐标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检测模组对电池模组上的目标电芯极柱进行寻址,并对上一个已经过的目标电芯极柱进行测距。本发明实现了飞行寻址测距,从而提高了寻址及测距效率。

    紧凑型感知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010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380024375.9

    申请日:2023-02-07

    发明人: 王浩森 李义民

    摘要: 公开了一种紧凑型感知装置,其用于自动驾驶系统。该紧凑型感知装置包括透镜,该透镜被构造成收集可见光和近红外(NIR)光两者以获得所收集的光,该所收集的光包括所收集的可见光和所收集的NIR光。该装置还包括与该透镜光学耦合的第一光学反射器。该第一光学反射器被构造成反射该所收集的可见光或该所收集的NIR光中的一者并使未被反射的该所收集的光穿过该第一光学反射器。该装置还包括图像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被构造成探测被该第一光学反射器引导的该所收集的可见光以形成图像数据;和深度传感器,该深度传感器被构造成探测被该第一光学反射器引导的该所收集的NIR光以形成深度数据。

    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隧道内高挂物位移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8249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13733.8

    申请日:2024-07-0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隧道内高挂物位移检测方法,属于位移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取每个高挂物的设备特征,根据设备特征将高挂物进行分类;利用视觉传感器对隧道内的高挂物采集平面图像,利用采集的多个平面图像构建每种高挂物的三维模型,对高挂物的三维模型进行铺点,得到每种高挂物的三维点集;对每个点的位移量进行分析查找用于判断高挂物位移的定位三点;分别计算每种高挂物的正常工作时定位三点的位置和每种高挂物在隧道内工作时的位移阈值;利用每种高挂物的位移阈值对实时位移进行判断并发出异常预警;计算掉落阈值和故障阈值,利用两种阈值对异常预警进行分类。

    机器人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3671523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110951747.5

    申请日:2021-08-18

    发明人: 宋亚龙

    IPC分类号: G01S17/42 G01C22/00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足式里程计以及单线激光雷达,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足式里程计在上一个时间戳采集的位姿信息,并获取所述单线激光雷达在当前时间戳采集的点云数据,基于所述在上一个时间戳采集的位姿信息计算在世界坐标系下所述当前时间戳的期望位置,将所述在当前时间戳采集的点云数据以及所述当前时间戳的期望位置映射到所述世界坐标系下,得到变换矩阵,基于所述变换矩阵以及所述期望位置计算在所述世界坐标下所述当前时间戳的实际位置。采用本实施例,可以提高机器人实时定位的准确率。

    一种高精度主轴中心测量工具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1851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63900.2

    申请日:2024-06-29

    IPC分类号: G01S17/42 G01S7/481

    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测量工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精度主轴中心测量工具,包括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设于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内的调节机构;设于第一底座上方的第一测量机构;及设于第二底座上方的第二测量机构;第一测量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底座上方的安装架;滑动于安装内的横向座;转动于安装架外侧的连杆;连杆远离横向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与第一接收器;本发明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实现了对第一测量机构与第二测量机构的精确校准和调整,确保了测量过程的稳定性,减少误差,同时,调节机构的灵活性和精确校准能力使得测量工具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环境,并从不同方位进行高精度测量,此外,智能化控制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数据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