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6899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883898.0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柔性翼面的力热联合试验方法,属于测量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对柔性翼面底部支撑托架进行固支;S2、在柔性翼面的上、下表面分别布置石英灯和气囊;气囊表面耐热温度大于加热条件的最高温度;S3、在柔性翼面的上表面布置位移传感器,在外翼前缘粘贴高温应变片;S4、通过气囊充气对柔性翼面下表面进行静力加载;S5、通过石英灯对柔性翼面的上表面进行加热;S6、按照预定方案对柔性翼面进行逐级加温,最终达到试验条件;S7、记录测点数据,得到试验曲线;S8、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柔性翼面是否满足要求,完成力热联合试验,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实现柔性翼面表面外压加载和加热,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601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13515.9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超临界布雷顿循环的主动热防护与热发电一体化集成系统,将对流冷却与发汗冷却两种主动冷却方式相结合,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涉及一种高速飞行器头锥前缘梯度冷却结构,头锥前缘分为顶端、中部和低端三个区段,三个区域的热流依次递减,按孔隙度大小将多孔金属基体层分别梯度布置于头锥前缘三个区段;采用经计算优化所得的两级回热‑分流再压缩的闭式布雷顿循环动力构型,兼具闭式布雷顿循环能量回收效率高,系统结构紧凑的特点;在换热通道内设置翼肋阵列,提供了更多的换热表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853641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477299.3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段毅 , 周乃桢 , 杨攀 , 李思怡 , 姚世勇 , 肖振 , 王美利 , 张健 , 高原 , 田川 , 苗萌 , 范月华 , 段会申 , 史文东 , 詹振霖 , 刘元春 , 饶彩燕 , 赵隆祥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面质量引射对摩阻影响的工程修正方法及系统,属于气动设计领域,通过生成结构网格,计算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得到不考虑质量引射下的空间流场参数,获得飞行器表面各网格点摩擦应力分布和边界层特征参数,计算得到飞行器表面引射因子分布;根据壁温条件下引射气体与来流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得到壁温条件下的定压比热容比;利用风洞试验数据拟合获得的质量引射影响的修正关系式,得到物面质量流量#imgabs0#下的摩擦应力系数分布,对摩擦应力系数分布进行积分,得到整个飞行器考虑质量引射流量的摩阻系数;本发明修正方法效率很高,可直接利用不考虑质量引射的NS方程计算结果,能适应临近空间飞行器复杂外形且精度较高,并且该方法适应性较广。
-
公开(公告)号:CN113184161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74098.4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C1/06
Abstract: 一种承受大轴压异型壳体及起吊结构,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通过多个纵向加强筋连接,纵向加强筋的一端与后端框连接孔的位置对应;前端框为轴对称结构,前端框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前端框连接孔;前端框连接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纵向加强筋;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设置有起吊孔,起吊孔和前端框之间通过起吊孔纵向加强筋A固定连接,起吊孔和后端框之间通过起吊孔纵向加强筋B固定连接;起吊孔上还设置有起吊孔横向加强筋用于加强固定。本发明针对舱体承受载荷的特点,优化壳体传力路径,根据承力大小优化加强筋的位置、筋宽、筋厚,最终实现最小重量承受最大载荷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73347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110029099.8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30/15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分离两体非定常气动特性的方法,包括:分析分离工况下飞行器底部气体流动特性;获取不同分离距离下两体间的相对姿态信息;将后子级受前子级尾流区影响的运动区域划分为:后子级受前子级尾流区非定常流动效应干扰第一区域、后子级受前子级尾流干扰第二区域,分离体两体不干扰第三区域;根据分离距离范围,分别获取两体的气动特性,所述两体的气动特性包括定常值和非定常值;根据所述非定常值计算不同分离距离和姿态信息下的非定常气动特性;根据所述定常值获得前、后子级的定常气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51345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32649.2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内装载荷分支模态振型拟合方法及系统,将飞行器壳体简化为弹性梁串联集中质量的主梁结构,内装载荷简化为弹性梁串联集中质量的分支梁结构,内装载荷与飞行器之间的弱连接结构简化为连接主梁与分支梁的线弹簧和扭簧,计算系统模态参数,并结合模态试验结果对主梁结构进行初步修正,通过选取关键位置,采用样条插值函数,并调整分支梁关键位置振型大小,生成满足惯性平衡要求的拟合分支振型。根据分支梁计算振型与拟合振型的相关性,在计算模型中调整分支梁与主梁之间的连接刚度,迭代计算系统模态参数至相关性满足要求并记录主梁振型,评估计算所得主梁振型与主梁试验振型的相关性,根据相关性结果迭代调整得到最终分支拟合振型完成拟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31065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21583.7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公开的基于强化学习的小样本图像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通过将目标样本的基础类别和小样本目标类别进行特征匹配关联,得到特征匹配度得分;根据特征匹配度得分检测目标样本的基础类别中的小样本目标类别,得到小样本目标类别样本;提取小样本目标类别样本的视觉特征和语义特征,在小样本目标类别样本的视觉特征空间施加语义特征,得到小样本目标类别样样本的多模态信息;将小样本目标类别样样本的多模态信息入到小样本强化学习模型中,对小样本目标类别样样本的多模态信息进行总体环境估计得到小样本目标类别样样本,能够在强化学习的新范式下,结合小样本的可见类别到未见类别的知识迁移特征,实现在样本数目稀少的条件下准确预测样本标签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3184161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474098.4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C1/06
Abstract: 一种承受大轴压异型壳体及起吊结构,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通过多个纵向加强筋连接,纵向加强筋的一端与后端框连接孔的位置对应;前端框为轴对称结构,前端框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前端框连接孔;前端框连接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纵向加强筋;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设置有起吊孔,起吊孔和前端框之间通过起吊孔纵向加强筋A固定连接,起吊孔和后端框之间通过起吊孔纵向加强筋B固定连接;起吊孔上还设置有起吊孔横向加强筋用于加强固定。本发明针对舱体承受载荷的特点,优化壳体传力路径,根据承力大小优化加强筋的位置、筋宽、筋厚,最终实现最小重量承受最大载荷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733471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29099.8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30/15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分离两体非定常气动特性的方法,包括:分析分离工况下飞行器底部气体流动特性;获取不同分离距离下两体间的相对姿态信息;将后子级受前子级尾流区影响的运动区域划分为:后子级受前子级尾流区非定常流动效应干扰第一区域、后子级受前子级尾流干扰第二区域,分离体两体不干扰第三区域;根据分离距离范围,分别获取两体的气动特性,所述两体的气动特性包括定常值和非定常值;根据所述非定常值计算不同分离距离和姿态信息下的非定常气动特性;根据所述定常值获得前、后子级的定常气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3089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988718.X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贾现普 , 宋宇光 , 王琳 , 庄传刚 , 隗同坤 , 于喜红 , 彭晓 , 张晶莹 , 潘宇 , 李昊 , 李金磊 , 黄俊凯 , 李浩 , 徐春铃 , 潘明健 , 高檗 , 孙冬雪 , 张健 , 王莉 , 刘宇航
IPC: H04L43/08 , H04L43/0811 , H04L43/0805 , H04L43/08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通路的箭地通路高可靠信息传输方法,通过双物理通道增加箭地通信链路的冗余度,通过基于心跳指令自主选择串行通信链路的方法实现了双通信链路的实时热备份,为火箭的射前测试工作提供了一种高可靠的信息传输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