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间隙配合的支杆连接结构动特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9120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632281.2

    申请日:2021-06-07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等效能量理论的摩擦间隙配合的支杆连接结构动特性分析方法。包括步骤:采用模态叠加的稳态动力学分析方法,对完全连接关系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基于频域的正弦扫频分析,获得正弦扫频分析结果;提取出连接支杆在对应响应强度振动下的截面力载荷作为支杆截面载荷;将支杆截面载荷和摩擦力f进行对比;若支杆截面载荷大于摩擦力,则进行等效处理,获得等效后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等效后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再次进行正弦扫频分析,得到考虑摩擦间隙配合下的结构动特性响应。本发明能够解决支撑结构接头摩擦间隙配合导致的大尺寸结构动特性预示难的问题。

    一种承受大轴压异型壳体及起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184161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74098.4

    申请日:2021-04-29

    IPC分类号: B64C1/06

    摘要: 一种承受大轴压异型壳体及起吊结构,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通过多个纵向加强筋连接,纵向加强筋的一端与后端框连接孔的位置对应;前端框为轴对称结构,前端框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前端框连接孔;前端框连接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纵向加强筋;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设置有起吊孔,起吊孔和前端框之间通过起吊孔纵向加强筋A固定连接,起吊孔和后端框之间通过起吊孔纵向加强筋B固定连接;起吊孔上还设置有起吊孔横向加强筋用于加强固定。本发明针对舱体承受载荷的特点,优化壳体传力路径,根据承力大小优化加强筋的位置、筋宽、筋厚,最终实现最小重量承受最大载荷的功能。

    一种柔性蒙皮结构的力热联合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5425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883798.8

    申请日:2023-07-19

    IPC分类号: G01N3/18 B64F5/60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柔性蒙皮结构的力热联合试验方法,属于材料性能试验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00、对待测产品和试验装置进行固定;在待试验的柔性蒙皮结构上表面布设石英灯,下表面布设皮囊;在柔性蒙皮结构表面布设应变、温度传感器;S200、进行静力加载并保持;对皮囊充气,进行静力加载;S300、进行热负荷加载;保持皮囊内压强大小不变,打开石英灯进行加热;S400、测点数据收集和处理;加载过程中记录各测点的数据,得到试验曲线,根据曲线确定达到设计载荷时的应变大小和位移大小;S500、对试验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验证产品是否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完成试验。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柔性蒙皮结构试验时气动载荷和加热条件模拟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一种摩擦间隙配合的支杆连接结构动特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91200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110632281.2

    申请日:2021-06-07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等效能量理论的摩擦间隙配合的支杆连接结构动特性分析方法。包括步骤:采用模态叠加的稳态动力学分析方法,对完全连接关系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基于频域的正弦扫频分析,获得正弦扫频分析结果;提取出连接支杆在对应响应强度振动下的截面力载荷作为支杆截面载荷;将支杆截面载荷和摩擦力f进行对比;若支杆截面载荷大于摩擦力,则进行等效处理,获得等效后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等效后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再次进行正弦扫频分析,得到考虑摩擦间隙配合下的结构动特性响应。本发明能够解决支撑结构接头摩擦间隙配合导致的大尺寸结构动特性预示难的问题。

    一种承受大轴压异型壳体及起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184161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474098.4

    申请日:2021-04-29

    IPC分类号: B64C1/06

    摘要: 一种承受大轴压异型壳体及起吊结构,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通过多个纵向加强筋连接,纵向加强筋的一端与后端框连接孔的位置对应;前端框为轴对称结构,前端框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前端框连接孔;前端框连接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纵向加强筋;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设置有起吊孔,起吊孔和前端框之间通过起吊孔纵向加强筋A固定连接,起吊孔和后端框之间通过起吊孔纵向加强筋B固定连接;起吊孔上还设置有起吊孔横向加强筋用于加强固定。本发明针对舱体承受载荷的特点,优化壳体传力路径,根据承力大小优化加强筋的位置、筋宽、筋厚,最终实现最小重量承受最大载荷的功能。

    一种薄壁复合材料舱体负刚度稳定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8076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24532.2

    申请日:2022-04-21

    IPC分类号: G06F30/15 G06F30/23

    摘要: 随着对临近空间飞行器性能需求的提升,结构系统轻质化逐渐成为关键技术。为了实现飞行器结构系统轻质化,薄壁舱体结构被广泛应用,在满足强度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结构轻质化设计。然而薄壁舱段结构在大弯矩载荷工况及横法向振动条件下,蒙皮容易发生大变形,形成负刚度形式的全新几何包络。薄壁结构的负刚度变形导致舱体稳定特性发生大幅改变,传统基于线性化的稳定性计算方法不再适用。本发明一种薄壁复合材料舱体负刚度稳定性分析方法,建立基于几何非线性假设的有限元修正模型,采用弧长法对产生负刚度变形的薄壁结构进行稳定性预示,避免薄壁结构发生失稳带来的气动外形变化及强度破坏。

    一种柔性翼面的力热联合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899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883898.0

    申请日:2023-07-19

    IPC分类号: G01N3/18 B64F5/60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柔性翼面的力热联合试验方法,属于测量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对柔性翼面底部支撑托架进行固支;S2、在柔性翼面的上、下表面分别布置石英灯和气囊;气囊表面耐热温度大于加热条件的最高温度;S3、在柔性翼面的上表面布置位移传感器,在外翼前缘粘贴高温应变片;S4、通过气囊充气对柔性翼面下表面进行静力加载;S5、通过石英灯对柔性翼面的上表面进行加热;S6、按照预定方案对柔性翼面进行逐级加温,最终达到试验条件;S7、记录测点数据,得到试验曲线;S8、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柔性翼面是否满足要求,完成力热联合试验,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实现柔性翼面表面外压加载和加热,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一种薄壁复合材料舱体负刚度稳定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80765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10424532.2

    申请日:2022-04-21

    IPC分类号: G06F30/15 G06F30/23

    摘要: 随着对临近空间飞行器性能需求的提升,结构系统轻质化逐渐成为关键技术。为了实现飞行器结构系统轻质化,薄壁舱体结构被广泛应用,在满足强度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结构轻质化设计。然而薄壁舱段结构在大弯矩载荷工况及横法向振动条件下,蒙皮容易发生大变形,形成负刚度形式的全新几何包络。薄壁结构的负刚度变形导致舱体稳定特性发生大幅改变,传统基于线性化的稳定性计算方法不再适用。本发明一种薄壁复合材料舱体负刚度稳定性分析方法,建立基于几何非线性假设的有限元修正模型,采用弧长法对产生负刚度变形的薄壁结构进行稳定性预示,避免薄壁结构发生失稳带来的气动外形变化及强度破坏。

    一种分离整流一体化的柔性充气整流罩

    公开(公告)号:CN1181897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92816.2

    申请日:2024-02-21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分离整流一体化的柔性充气整流罩,属于飞行器设计技术领域,包括整流罩头锥、柔性整流罩壁、整流罩后端连接框、可控断裂连接件和气体增压装置;整流罩头锥外形根据气动外形需要设计;柔性整流罩壁充气后为圆锥台状,小端外径与整流罩头锥的端面外径一致,靠近飞行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整流罩后端连接框;柔性整流罩壁分别与整流罩头锥和整流罩后端连接框通过不锈钢钢丝缝合固定;飞行器本体连接框和整流罩后端连接框之间通过可控断裂连接件连接固定,连接处密封;气体增压装置设置在有效载荷和柔性整流罩壁之间,排气孔设置在柔性整流罩壁的空腔内。本发明在实现整流罩功能的基础上,降低了结构重量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