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27927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1575888.3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F16C32/06 , F16C32/04 , H01M8/04089 , H01M8/04111 , H01M8/04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轴承,其中,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为圆环形,且所述支撑环的中心线位于水平面内;所述支撑环内设有气腔,所述气腔为半环形结构,且所述气腔位于过所述支撑环的中心线的水平面的下方向;所述气腔由位于所述支撑环上的内支撑部和外支撑部构成;所述外支撑部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被设置为用于连接高压气源,所述内支撑部上设有多个喷气孔,所述喷气孔朝向所述支撑环的中心线;所述支撑环上还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位于过所述支撑环中心线的水平面的上方。本发明能够适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空气压缩机。
-
公开(公告)号:CN11268234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55026.4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F04D29/057 ,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04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空气压缩机,包括旋转支撑件,旋转支撑件包括支撑圈、衬套和连通管;支撑圈包括外支撑环和内支撑环,外支撑环和内支撑环同轴设置;外支撑环上设有与气腔密封连通的第一进气孔和安装孔;第一进气孔被设置为用于与高压空气源连通;连通管穿过内支撑环和安装孔,连通管的第一端与气腔连通,连通管的第二端与外支撑环外周的空气连通;内支撑环上设有多个第二进气孔;多个第二进气孔均位于支撑圈的中心线所在的水平面的下方;衬套安装在内支撑环内,衬套的外周与内支撑环的内周抵接;衬套被设置为用于套设在待支撑的转轴上。本发明能够适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空气压缩机。
-
公开(公告)号:CN11268233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78572.X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F04D25/08 , F04D17/12 , F04D29/057 , F04D29/58 , H01M8/040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离心式空气压缩机,涉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支撑环,支撑环通过若干支撑杆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内壁上;支撑环的内部设有空腔;支撑环靠近转轴的内环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和第三出气孔;至少一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的一端与空腔连通,另一端与沿壳体轴线方向开设的第二进气通道连通;第二进气通道与排气口连通。本发明通过将被空气压缩机压缩后的空气一部分引入到支撑转轴的支撑环上,在支撑环与转轴之间形成空气膜,使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不与支撑环接触,能够有效的减小转轴与支撑环之间的摩擦力,提高转轴的转速、减小支撑件的磨损。
-
公开(公告)号:CN112664470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55042.3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F04D25/08 , F04D17/12 , F04D29/057 , F04D29/28 , F04D29/44 , F04D29/58 , H01M8/040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散热的高速空气压缩机,涉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壳体的两端均设有用于支撑转轴的支撑环;支撑环通过若干支撑杆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环的内壁上沿周侧方向开设有一凹槽;壳体内开设有第一导气通道;支撑杆上开设有第二导气通道;第一导气通道的一端与出气管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导气通道相连通;第二导气通道与凹槽连通。本发明通过将压缩的高压气体引入一部分到支撑环与转轴之间,在支撑环与转轴之间形成气膜,使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与支撑环不接触,有效的减小了支撑环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压缩机的整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648200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553297.6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振动抑制功能的燃料电池汽车高速电动空气压缩机,空压机本体为离心式空气压缩机;空气网管与空压机本体的出气口连接;泄压罐与空气网管连通;泄压罐与空气网管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泄压罐安装在空气网管靠近空压机本体的出口处的一端;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空压机本体的出气口处;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空气网管内;首先获取氢氧燃料电池在当前或预测的下一时刻工况下对应的空压机本体的目标压力;当第二压力大于第一压力时,第一电磁阀打开,使第二压力低于第一压力与目标压力中的较小值;调节空压机本体的转速,使第一压力趋近于目标压力。本发明能够解决离心式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喘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635796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04716.7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8/04119 , H01M8/04291 , F04B3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水循环系统,包括集合水箱、电池反应堆、气液分离器和第一单向阀;集合水箱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一将壳体内腔分割成储水室和储气室的第一弹性膜,储水室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储气室上设有进气口;电池反应堆的出水端通过一第一管道与气液分离器相连通;气液分离器通过第一单向阀与储水室的第一进水口相连通,储水室的第一出水口通过一第二单向阀与一喷头相连通,喷头的喷孔与为电池反应堆提供氧气的空气压缩机的外壳相对。本发明通过利用电池反应堆排出的的水对空气压缩机进行降温能够有效的提高燃料电池中水的利用率,有效避免空气压缩机因长时间工作温度过高烧坏,提高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8053478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711106783.1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T17/20 , G06T5/30 , G06F30/23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像素理论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有限元建模方法,涉及一种基于像素理论的考虑微观组织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有限元建模方法,属于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有限元建模技术领域。本发明在传统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材料的定义的基础上,基于像素理论的方法建立增强相颗粒几何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增强相轮廓,平衡效率和仿真结果准确性的矛盾,提高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仿真准确性和可靠度,进而解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领域工程问题。此外,本发明具有一般通用性,适用于但不限于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有限元建模;能够提高模型的准确性的同时极大的简化有限元的建模操作,具有简化数字化图像处理以及有限元软件建模的繁杂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758121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106845.8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递阶控制的能量管理系统,包括GPS模块、工况预测模块、能量管理单元、执行控制单元和蓄电池状态估计单元,所述GPS模块将路况信息发送给工况预测模块,且工况预测模块包括行驶工况识别单元和车辆行驶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本发明引入分层递阶控制原理建立纯电动汽车能力管理系统,且该系统包含两个层级的控制策略,顶层策略为能量管理策略,采用马尔科夫决策理论建立能量优化管理模型,负责监控整个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能量流动,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来确定电机的目标功率,底层决策为执行控制单元,根据系统当前状态来进行功率分配和电机控制,满足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658361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510056207.5
申请日:2015-02-0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9B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实物仿真驾舱,属于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领域。半实物仿真驾舱包括底座部件组、U型架部件组、操作室部件组、关键轴部件组和U型轴部件组,能够实现两个角度的全自由度旋转;能够在角度姿态上模拟固定翼飞行器、旋翼飞行器、特种车辆、火箭设备等有人驾驶的驾舱姿态,用于支持使用者参与和完成相关的虚拟训练过程。本发明结构件少、连接复杂程度低,极大的降低了仿真驾舱的成本;可进一步模拟传统仿真模拟器无法模拟的空间感,更加逼真的模拟飞行姿态机器运动过程;将仿真驾舱小型化,为仿真器进入民用市场创造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5571548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012230.9
申请日:2016-01-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B2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细切削测量转换装置及其公差预测方法,包括伺服电机、蜗杆、蜗轮、隔板、测头、刀具、设于机床工作台上的工件以及用于加工检测的旋转机构,本发明采用的幂函数拟合预测模型,相对比于6阶多项式回归拟合预测模型,模型方程的确定系数更接近于1,拟合效果更好,精度更高;本发明拟合图的横纵坐标取对数,使得基本尺寸段0.01-3mm被放大,能更真实清晰的反应几何平均值D与标准公差值之间的关系,能够在线完成工件的“加工-测量”,提高了加工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