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77153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545915.1
申请日:2022-12-05
IPC: G01R3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气泡硅凝胶样品的制备方法、气泡含量检测方法及系统,属于高压绝缘领域,制备方法包括:将硅凝胶样品分为三份;将第一份硅凝胶样品灌封进容器中,并进行脱气处理;对第二份硅凝胶样品进行搅拌,以使第二份硅凝胶样品中引入气泡,并将搅拌后的第二份硅凝胶样品倒入容器中;对第三份硅凝胶样品进行脱气处理,并将脱气处理后的第三硅凝胶样品倒入容器中,以得到含气泡硅凝胶样品;能够在不破坏硅凝胶完整性的前提下,制备目标位置处含气泡的硅凝胶样品。通过采集含气泡硅凝胶样品的图像,并对图像的RGB值进行加权求和,结合无气泡硅凝胶样品图像中像素的灰度平均值,准确计算出含气泡硅凝胶样品的气泡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64625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592212.2
申请日:2023-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有机硅凝胶灌封IGBT器件的系统,涉及材料灌封技术领域,腔体上开设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抽气泵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与腔体的内部连通,抽气泵的另一端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与废气处理装置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与第一绝缘气体存储容器连接;第二绝缘气体存储容器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通孔与腔体的内部连通,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与外界环境连接;硅凝胶注入装置通过第三通孔伸入至腔体的内部,实现对放置在腔体的内部的IGBT器件的灌封,本发明增设了两个绝缘气体存储容器和废气处理装置,提高了利用有机硅凝胶灌封得到的IGBT器件的耐压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5911011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1405501.9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
IPC: H01L25/07 , H01L23/495 , H01L23/49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串联均压结构及功率半导体器件,多级串联功率芯片结构的第一端固定至所述第一极性金属板的第一侧面上;所述多级串联均压回路结构的第一端固定至所述第一极性金属板的第一侧面上;所述多级串联功率芯片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多级串联均压回路结构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器件内部完成器件的串联,并集成均压回路,提高了模块的功率密度和集成度,并提升了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1095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10185.4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L23/367 , H01L23/473 , H01L23/485 , H01L2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结构和功率半导体器件模块,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结构包括:下导电散热板,所述下导电散热板的一侧的部分表面具有沉槽;功率芯片,位于所述沉槽中,所述功率芯片与所述下导电散热板电连接。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结构的散热效果好、功率密度大且寄生电感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662975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25118.2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
IPC: H01L23/538 , H01L23/34 , H01L25/07 , H01L2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芯片封装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板组件和下板组件;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互联单元、第三互联单元组和第二互联单元,均位于上板组件和下板组件之间,第三互联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互联单元;第一互联单元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第一芯片、第二互联单元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第二芯片、第三互联单元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第三芯片。本发明的功率芯片封装结构能够满足高电压大功率器件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31635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408223.7
申请日:2023-10-27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复合互连材料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互连层进行热力学仿真;判断互连材料特性;结合实际互连材料特性情况,不同区域应用相应热膨胀系数的材料,然后对新的互连层进行热力学仿真,得到更换区域材料之后的应力分布,与更换区域材料前应力进行对比,观察互连层内部应力是否减小至所需范围;互连层内部应力未减小至所需范围,则结合实际调整材料参数重新进行仿真计算;若互连层质量满足需求,复合互连材料设计完成。本发明提高了器件的使用寿命,为未来复合互连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对于未来复合式的预成型焊片、焊膏、烧结材料等的设计制作提供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49791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0935220.8
申请日:2022-08-05
IPC: H01L23/538 , H01L23/62 , H01L23/64 , H01L25/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压碳化硅芯片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化硅芯片封装结构,包括:芯片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子芯片和第二子芯片,第一子芯片与第二子芯片之间设有芯片绝缘层,第一子芯片与第二子芯片之间串联,芯片导电件贯穿芯片绝缘层设置;印刷线路层,平行设于芯片本体的一侧,第一子芯片与印刷线路层之间连接有发射极引出端子;复合绝缘层,平行设于芯片本体背离印刷线路层的一侧,复合绝缘层朝向芯片本体的一面设有复合导电层,第二子芯片与复合导电层之间电气连接。针对碳化硅芯片高绝缘、低感封装需求采用芯片绝缘板实现中低压碳化硅芯片的串联,串联后的芯片器件能够提高器件整体电压水平,从而实现利用现有低压芯片进行高压封装。
-
公开(公告)号:CN11809911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442627.3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
IPC: H01L23/48 , H01L23/31 , H01L23/373 , H01L21/66
Abstract: 一种高压功率半导体单芯片封装模块及方法,包括:底板、外壳、功率回路电极端子、控制回路电极端子、衬板、高压功率半导体芯片、键合线、硅凝胶、绝缘电压评定单元。高压功率半导体单芯片模块封装结构,围绕电极端子的出口孔设置多个伞裙增大爬电距离,显著降低了器件高度,高电压、低寄生参数、低损耗。通过更改衬板版图设计,可适配多种不同类型和尺寸的芯片封装需求,显著提高了封装灵活性。栅极采用开尔文连接方式,实现功率回路和控制回路分离,降低开关振荡,提升器件安全工作区。本发明的底板采用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材料降低器件结壳热阻,实现高功率密度封装,满足单芯片评估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91098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1405522.0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
IPC: H01L23/498 , H01L23/495 , H01L23/367 , H01L23/24 , H01L23/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包括:栅极PCB板和多个并联的子模组,每个子模组包括半导体芯片和栅极引出端,栅极PCB板包括驱动连接单元,栅极引出端的一端连接半导体芯片的栅极;栅极PCB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栅极引出端的另一端电连接的栅极触点,多个栅极触点通过多个第一布线层与驱动连接单元连接,流经多个第一布线层的电流路径一致。通过实施本发明,使得驱动端至各栅极触点的电流路径一致,实现了栅极寄生参数均衡化,从而有效提升了模块内部并联模组间电流的均流能力,提升了模块整体的安全工作区。并且均流能力的提升,能够在增加并联子模组的同时,提升其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1101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05501.9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
IPC: H01L25/07 , H01L23/495 , H01L23/49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串联均压结构及功率半导体器件,多级串联功率芯片结构的第一端固定至所述第一极性金属板的第一侧面上;所述多级串联均压回路结构的第一端固定至所述第一极性金属板的第一侧面上;所述多级串联功率芯片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多级串联均压回路结构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器件内部完成器件的串联,并集成均压回路,提高了模块的功率密度和集成度,并提升了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