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高耗能企业铝加工过程的节能减碳潜力评价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1198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93287.2

    申请日:2024-04-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能减碳潜力挖掘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面向高耗能企业铝加工过程的节能减碳潜力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高耗能企业铝加工各工段相关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借助层次分析法建立能效、碳排、环境多个维度的多层级节能减碳评价指标架构;搭建节能减碳评价指标架构下各指标的计算模型;利用多层级节能减碳评价指标架构,确定各指标的潜力评价系数,形成节能减碳潜力评价模型;将各工段数据输入不同指标的计算方法中,得到各指标下的实际数据结果,并进行数据归一化和标准化,得到节能减碳潜力数据集;将数据集输入到节能减碳潜力评价模型中,得到各工段的实际节能减碳潜力结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评价方法全面、结果可靠的优势。

    一种光伏发电异常智能处理方法、装置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49534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54474.9

    申请日:2023-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发电异常智能处理方法,包括:S1、获取光伏数据,基于光伏数据和规则库判断异常原因和异常类型;S2、生成光伏异常工单,进行内场处理,对内场处理后消缺的工单进行归档,对内场处理后未消缺的工单执行S3;S3、对同一台区的未消缺的光伏异常工单生成优先级,生成消缺路径;S4、按照消缺路径对各个光伏异常工单的缺陷进行消除,上传消缺处理结果;S5、从消缺处理结果中提取规则库中未记录的异常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并进行记录,并对消缺处理结果中还是未消缺的光伏异常工单的缺陷进行上报,然后对S4的各个光伏异常工单进行归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光伏消缺效率等优点。

    一种基于Zigbee的配电房环境智能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1362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527019.6

    申请日:2022-05-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Zigbee的配电房环境智能监测方法,包括步骤:湿度监测装置监测配电房内的湿度,并将湿度数据通过Zigbee无线通讯模块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湿度数据进行分析,若需要除湿,则进入除湿模式;除湿模式包括步骤:控制系统使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输入至冷凝管道内;打开进气通道的进气口,并启动进气风机,风机将空气引入进气通道,空气经过螺旋形的冷凝管道时,空气中的水冷凝成水滴后降落收集,处理后的干空气进入配电房内;打开排气通道的出气口,并启动排气风机,风机将配电房内的空气排出。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监测方式不能及时地处理湿度异常,而导致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临时用电计量管控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269201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810090316.2

    申请日:2018-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时用电计量管控系统,其包含:登录请求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工单申请用户、工程队工作人员发起的登录请求;作业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并存储工程队工作人员的现场施工情况;工单受理单元,用于获取临时用电业务受理申请工单;工单审核单元,用于将工单划分为审核通过的待办工单或审核不通过的待退工单;现场勘察信息单元,用于根据待办工单所涉及用户的现场情况以及临时用电申请状况判断该待办工单是否符合规定,对不符合规定的待办工单进行关闭;工单分配单元,根据符合规定的待办工单的数量以及工程队工作人员的现场施工情况将各个待办工单匹配给相应的工程队工作人员。其优点是:实现对现场作业全面管控保证流程规范合理。

    一种基于Zigbee的配电房环境智能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7409628U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21279454.3

    申请日:2022-05-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Zigbee的配电房环境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的湿度监测装置、温度监测装置、粉尘浓度监测装置、以及火灾探测装置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控制系统通讯的Zigbee无线通讯模块;进气通道内依次设置有进气风机、冷凝管道、以及加热板;杜瓦瓶内封装有液态二氧化碳,杜瓦瓶的气相二氧化碳出口连接于气相总管路,气相总管路的出气口通过第一三通阀分别连接于第一输出管的进气口和第二输出管的进气口,第一输出管的出气口连接于冷凝管道的进气口;第二输出管的出气口连接于软管的进气口,软管的出气口设置于配电房内。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监测方式不能及时地处理温度、湿度异常,而导致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