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部件、热交换器及热传导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1490993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1591004.8

    申请日:2021-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部件、热交换器及热传导部件。热交换部件(100)具备:具有外周壁(11)、内周壁(12)及隔壁(13)的蜂窝结构体(10)、以及将外周壁(11)的外周面被覆的被覆部件(20),该隔壁(13)配设于外周壁(11)与内周壁(12)之间,并区划形成多个隔室(16),该多个隔室(16)从第一端面(14)延伸至第二端面(15),形成第一流体的流路。在与第一流体的流路方向正交的蜂窝结构体(10)的截面中,隔壁(13)沿着辐射方向延伸。隔室(16)分别由外周壁(11)、内周壁(12)及隔壁(13)形成。

    热交换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071545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102450.1

    申请日:2017-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被动型热交换器,其结构简单且制造性优异,能够不从外部执行控制地对2种流体间的热交换的促进和抑制进行切换。热交换器包括:柱状的蜂窝结构体,其具有由以陶瓷为主成分的间隔壁区划形成、且从第一端面贯通至第二端面而形成第一流体的流路的多个隔室;内侧筒状部件,其嵌合于蜂窝结构体的外周侧面,且将蜂窝结构体的外周侧面环绕覆盖;隔离件,其直接将内侧筒状部件的外周侧面环绕覆盖,并间接将蜂窝结构体的外周侧面环绕覆盖;以及外侧筒状部件,其直接将隔离件环绕覆盖,隔离件具有:能供第二流体流通且能抑制第二流体的气泡移动的三维构造,内侧筒状部件与外侧筒状部件之间的开口部构成相对于隔离件的第二流体的出入口。

    热交换部件、热交换器及热传导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1496193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1579447.5

    申请日:2021-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交换部件、热交换器及热传导部件。热交换部件(100)具备:蜂窝结构体(10)以及将外周壁(11)的外周面被覆的被覆部件(20),该蜂窝结构体(10)具有外周壁(11)和隔壁(12),该隔壁(12)配设于外周壁(11)的内侧,并区划形成多个隔室(15),该多个隔室(15)从第一端面(13)延伸至第二端面(14)而形成第一流体的流路。在与第一流体的流路方向正交的蜂窝结构体(10)的截面中,隔壁(12)包括:沿着辐射方向延伸的第一隔壁(12a)、以及沿着周向延伸的第二隔壁(12b)。在外周壁(11)及第二隔壁(12b)中的至少一者的一部分设置有狭缝(30)。

    热回收装置及热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892224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1880046510.9

    申请日:2018-0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有效利用排热的能力优异的简单的热回收装置。一种热回收装置,其具备: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该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对置配置于具有第一流体的流路的柱状蜂窝结构体的一个以上的平面状的外周侧面上;筒状部件,该筒状部件以包含该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的方式将该蜂窝结构体的外周侧面环绕被覆;以及壳体,该壳体将该筒状部件环绕被覆,此处,该壳体具有温度比第一流体的温度低的第二流体的流入口及流出口,在该壳体的内侧面与该筒状部件的外侧面之间按环绕该筒状部件的方式形成有第二流体的流路。

    废热回收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38636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680060898.9

    申请日:2016-1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能减小压力损失且能获得优良的废热的回收效率的废热回收器。废热回收器(100)具备:具有蜂窝体(11)以及外壳(21)的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蜂窝体(11)通过具有以陶瓷为主成分的隔壁(13)而被区划形成有多个隔室(12);排气分支部(30)具有:使流入到蜂窝体(11)的废气(50)的路径向蜂窝体(11)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中的中央部分(14)和外周部分(15)岔开的分支路(31);排气分配部(40)具有排气分配机构(41),通过该排气分配机构(41),变更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的通气阻力,并改变流通于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排气量,从而对热回收量进行调整。

    热交换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50723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189653.4

    申请日:2020-0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00)具备内筒(10)和外筒(20),该内筒(10)能够供第一流体流通,且用于收纳热回收部件(30),该外筒(20)空开间隔地配置于内筒(10)的径向外侧,且第二流体能够在该外筒(20)与内筒(10)之间流通。该热交换器(100)在外筒(20)和/或内筒(10)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连续的凹凸结构(40)。

    热交换部件、热交换器和带净化机构的热交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11512111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880004695.7

    申请日:2018-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来自外部的冲击、热应力等的耐性优异的热交换部件。所述热交换部件(1)具备:具有隔壁(5)、内周壁(6)和外周壁(7)的中空型的柱状蜂窝结构体(8)、以及被覆中空型的柱状蜂窝结构体(8)的外周壁(7)的被覆部件(9),用于进行第一流体与在被覆部件(9)的外侧流通的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所述隔壁(5)区划成型从第一底面(2)贯通到第二底面(3)而形成第一流体的流路的隔室(4)。在该热交换部件(1)中,在与第一流体的流路方向垂直的中空型的柱状蜂窝结构体(8)的截面,隔室(4)呈辐射状设置,内周壁(6)和外周壁(7)的厚度大于隔壁(5)的厚度。

    热交换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1470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1910192261.0

    申请日:2019-0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具备:柱状的蜂窝结构体(10),其具有多个隔室(101),所述多个隔室(101)形成第1流体(2)通过的第1流路;内筒(11),其安装于蜂窝结构体(10)的外周;和外筒(12),其配置于内筒(11)的外周,并且在外筒(12)与内筒(11)之间形成第2流体(3)通过的第2流路(124),第2流路(124)包括:中间流路(124a),其按照包含蜂窝结构体(10)的外周位置的方式在蜂窝结构体(10)的轴向(10c)上延伸;和侧部流路(124b、124c),它们在轴向(10c)上位于中间流路(124a)的两侧,中间流路(124a)的高度低于侧部流路(124b、124c)的高度。

    热回收装置及热回收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92224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880046510.9

    申请日:2018-0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有效利用排热的能力优异的简单的热回收装置。一种热回收装置,其具备: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该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对置配置于具有第一流体的流路的柱状蜂窝结构体的一个以上的平面状的外周侧面上;筒状部件,该筒状部件以包含该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的方式将该蜂窝结构体的外周侧面环绕被覆;以及壳体,该壳体将该筒状部件环绕被覆,此处,该壳体具有温度比第一流体的温度低的第二流体的流入口及流出口,在该壳体的内侧面与该筒状部件的外侧面之间按环绕该筒状部件的方式形成有第二流体的流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