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部件以及阀部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00213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10264.7

    申请日:2017-02-27

    Abstract: 阀部件具有:合成树脂制的主体部;和阀柱容纳体(90),与主体部分开形成,并且被铸入主体部。阀柱容纳体(90)具有:本体部(91),具有容纳阀柱且能够使该阀柱滑动的孔部(64);端口(93a),形成于本体部(91)的孔部(64)的壁面,根据所述阀柱的位置使本体部(91)的内外的连通状态变化;连通孔,从端口(93a)向径向外侧延伸;第一凸部,形成有连通孔,从本体部(91)的外侧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以及第一开口部,是连通孔在第一凸部的顶端部形成开口而成的。

    齿圈以及齿圈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90141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780054069.4

    申请日:2017-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齿圈以及齿圈的制造方法。该齿圈是与太阳齿轮、和被配置于太阳齿轮的径向外侧且与太阳齿轮啮合的小齿轮一起构成行星齿轮单元的齿圈,在齿圈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与小齿轮啮合的内周齿,并且在齿圈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硬度比内周齿低的外周齿,内周齿的表面的氮浓度比外周齿中的至少齿面的表面的氮浓度高。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13353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180005585.0

    申请日:2011-02-24

    Abstract: 将锥环式CVT应用于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使装置全体形成紧凑的配置。将输入侧摩擦轮(22)配置于与发动机输出轴同轴的第一轴(I),将输出侧摩擦轮(23)配置于第二轴(II),将电动马达(2)配置于与第一轴、第二轴平行的第三轴(III)。将电动马达(2)与锥环式CVT(3)配置为一部分沿轴向重叠。从轴向观察,第三轴(III)配置为比线(v-v)靠未被环包围的摩擦轮(23)侧,该线(v-v)经过环(25)移动到最靠近未被该环包围的摩擦轮(23)的轴心(II)侧时的环的中心(t),并且与连接第一轴(I)和第二轴(II)的线(p-p)垂直。

    自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84932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80021780.X

    申请日:2017-04-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自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具备:第一层41,具有第一分割面411和形成于第一分割面411的多个第一槽411a;以及第二层42,具有第二分割面422和形成于第二分割面422的多个第二槽422a,在一个层41的分割面411上形成有第一凸部411b,在另一个层42的分割面422形成有第一凹部422b,第一层41以及第二层42在相邻的第一油路51之间使第一凸部411b和第一凹部422b嵌合地层叠,并且第一层41以及第二层42在第一凸部411b和第一凹部422b之间实现一体化。

    轴
    7.
    发明公开
    无效

    公开(公告)号:CN108779795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780019818.X

    申请日:2017-03-17

    Abstract: 轴具有从内部朝径向外侧延伸并在外周面开口的孔。孔的开口是在从轴的径向观察时包含第一曲率和小于第一曲率的第二曲率的外形形状。另外,孔在轴的径向上具有:从开口端朝径向内侧维持外径形状而延伸到规定长度的外侧孔部、孔径比外侧孔部小的筒状的内侧孔部、以及从外侧孔部向内侧孔部缩径的缩径部。而且,从轴的径向外侧朝其内侧形成为按外侧孔部、缩径部、内侧孔部的顺序排列。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13353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180005585.0

    申请日:2011-02-24

    Abstract: 将锥环式CVT应用于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使装置全体形成紧凑的配置。将输入侧摩擦轮(22)配置于与发动机输出轴同轴的第一轴(I),将输出侧摩擦轮(23)配置于第二轴(II),将电动马达(2)配置于与第一轴、第二轴平行的第三轴(III)。将电动马达(2)与锥环式CVT(3)配置为一部分沿轴向重叠。从轴向观察,第三轴(III)配置为比线(v-v)靠未被环包围的摩擦轮(23)侧,该线(v-v)经过环(25)移动到最靠近未被该环包围的摩擦轮(23)的轴心(II)侧时的环的中心(t),并且与连接第一轴(I)和第二轴(II)的线(p-p)垂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