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2347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468982.2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渗水隧道喷射混凝土抗侵蚀性能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和测试方法,属于隧道支护材料耐久性能测试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溶液槽、溶液缸、第一水泵、第二水泵、进水管件、缸内管件、出水管件、抽水管件和过滤槽板。本发明通过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模拟了渗水隧道喷射混凝土接触富含侵蚀性介质流动性地下水的情况,通过过滤槽板过滤夹杂在循环性侵蚀性溶液中的喷射混凝土侵蚀性产物,溶液槽和过滤槽板的设置减少了混凝土腐蚀产物对侵蚀性溶液浓度的影响,通过均匀设有开孔的缸内管件保证了溶液缸内喷射混凝土试件或胶砂试件周围承受侵蚀性溶液相同的冲刷作用。本发明结构简单易操作,且可实现多种侵蚀性介质对喷射混凝土的侵蚀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7001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487939.0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谢永江 , 李书明 , 翁智财 , 郑新国 , 冯仲伟 , 邓青山 , 刘竞 , 张驰 , 程冠之 , 王月华 , 蒋睿 , 成卫辉 , 胡家林 , 李康 , 关文勋 , 刘相会 , 郁培云 , 饶云兵 , 周骏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裂混凝土、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水泥、掺合料和纳米硅灰浆乳液,水泥用量为150kg/m3~220kg/m3,掺合料用量为220kg/m3~270kg/m3,纳米硅灰浆乳液用量为30~50kg/m3;抗裂混凝土的水胶比为0.31~0.35,坍落度为160mm~220mm,含气量为4%~6%,砂率为38%~42%;制备时,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浆料浇筑至粘贴有高吸水型透水模板布的模腔中,分层浇筑并振捣密实;养护至规定龄期后拆模,吸水后的透水模板布转移至混凝土表面。本发明的混凝土结构能够满足高原大风、干燥、大温差、低气压环境下高原混凝土桥墩、二衬、涵洞等混凝土结构抗裂性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710756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315204.X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郑新国 , 刘竞 , 窦东斌 , 潘永健 , 李书明 , 刘相会 , 楼梁伟 , 董武 , 谢永江 , 戴宗林 , 童忆南 , 张驰 , 姜子清 , 张志远 , 王有能 , 陈敏 , 梁晨 , 刘浩 , 杨德军 , 杜香刚 , 陆满成 , 洪剑 , 盛智勇 , 靳昊 , 魏少伟 , 王峰 , 李康 , 温浩 , 石越峰 , 车树鑫 , 周骏 , 郁培云 , 程冠之 , 张旭 , 迟伟 , 胡家林 , 饶云兵 , 邓青山 , 冯国玖 , 柴金川 , 于强 , 李诗卉 , 陈颜 , 张文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铁路基段曲线超高段无砟轨道板更换方法,涉及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修复技术领域,包括:前期天窗时间,凿除待更换轨道板与底座及相邻轨道板间的连接,并夹持限位;当日天窗时间,轨道车组在相邻线路编组入场,通过轨道吊将运板小车吊至本轨道线,新轨道板吊运至运板小车上,运至拨轨区外;在本轨道线路组装走行式吊运机,拆除限位装置,松开扣件,进行横向拨轨;吊运机走行至运板小车,将新轨道板吊运至待更换轨道板附近;吊运机走行至待更换轨道板,将其吊运至运板小车,并将新轨道板吊运至待更换轨道板位置;复位钢轨、精调新轨道板、浇筑水泥砂浆。本发明实现了在曲线超高段对邻线轨道板吊装及轨道板的更换,大幅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7524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42208.7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程冠之 , 关文勋 , 张扬 , 谢永江 , 李世达 , 江荣丰 , 苏国明 , 王希 , 郑新国 , 刘竞 , 冯仲伟 , 刘相会 , 张文斌 , 程永红 , 种博肖 , 乔鹏飞 , 李书明 , 姜子清 , 吴瑞东 , 赵磊
IPC: C09J163/02 , C09J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环氧植筋锚固胶。在优化环氧树脂基体树脂的基础上,复合使用了“海岛结构”增韧剂与接枝型橡胶粒子增韧剂,利用多重增韧机制在更高水平上达成植筋锚固胶强度与韧性的统一。其中,“海岛结构”形成于双组份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引起的原位分相过程,在环氧树脂固化反应过程中,由于基体溶度参数发生变化,逐渐形成相分离尺寸在10μm~100μm的“岛”,这种“海岛结构”具有显著的抗冲击增韧改性效果。接枝型橡胶粒子增韧剂为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醚接枝的橡胶颗粒,表面接枝的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醚在增加了材料韧性的同时,进一步通过化学键提升了橡胶颗粒与基体树脂的整体性。这种亚微米级的接枝型橡胶粒子与微米级的“海岛结构”具有多尺度的协同增韧效果,因此可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大幅提升胶体断裂能。本发明在更高水平上达成植筋锚固胶强度与韧性的统一,实现其综合性能的提升,对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高性能植筋锚固胶的成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87524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41561.3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程冠之 , 张扬 , 王希 , 关文勋 , 谢永江 , 徐勇 , 苏国明 , 李世达 , 姬来 , 冯仲伟 , 郑新国 , 刘子科 , 李东昇 , 舒双炉 , 李书明 , 刘竞 , 王树旺 , 吴瑞东
IPC: C09J163/02 , C09J11/06 , C09J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节段拼接用高性能环氧拼缝胶。在优化环氧树脂基体树脂的基础上,复合使用了“海岛结构”增韧剂与接枝型橡胶粒子增韧剂,利用多重增韧机制在更高水平上达成拼缝胶强度与韧性的统一。其中,“海岛结构”形成于双组份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引起的原位分相过程,在环氧树脂固化反应过程中,由于基体溶度参数发生变化,逐渐形成相分离尺寸在5μm~50μm的“岛”,这种“海岛结构”具有显著的抗冲击增韧改性效果。接枝型橡胶粒子增韧剂为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醚接枝的橡胶颗粒,表面接枝的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醚在增加了材料韧性的同时,进一步通过化学键提升了橡胶颗粒与基体树脂的整体性。而且,这种亚微米级的接枝型橡胶粒子与微米级的“海岛结构”具有多尺度的协同增韧效果,因此可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大幅提升胶体断裂能。本发明在更高水平上达成拼缝胶强度与韧性的统一,实现其综合性能的提升,对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高性能拼缝胶的成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808576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0488841.6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郑新国 , 姚建平 , 刘竞 , 李书明 , 靳昊 , 窦东斌 , 蔡德钩 , 张驰 , 戴宗林 , 周骏 , 梁晨 , 谢永江 , 陈敏 , 陆满成 , 楼梁伟 , 洪剑 , 魏少伟 , 杨德军 , 潘永健 , 张立刚 , 谭社会 , 刘吉元 , 马超锋 , 曹渊东 , 刘文 , 李斯 , 牛亚彬 , 张也 , 李瑞峰 , 孙宣 , 刘瑞 , 施文杰 , 韩正国 , 刘相会 , 邓青山 , 柴金川 , 李康 , 郁培云 , 张旭 , 李洪福 , 丁威 , 张文达 , 饶云兵 , 何庆 , 冯国玖 , 董恩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营高铁下含端梁无砟轨道结构抬升方法,涉及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修复技术领域,包括:确定下含端梁无砟轨道的抬升范围和目标抬升量;在下含端梁无砟轨道的端梁正上方、两侧腋脚及端梁相邻前后段的无砟轨道布设多个注浆抬升孔;同时向端梁区域各注浆抬升孔注入注浆材料,抬升下含端梁无砟轨道;当抬升至目标抬升量后,加密注浆抬升孔,注入高流动性低膨胀性注浆材料完成填充。本发明通过布设注浆抬升孔,实现对抬升阻力较大的下含端梁无砟轨道结构的抬升,解决下含端梁无砟轨道这一特殊轨道结构抬升难度大、精度控制差的难题,还能保证抬升后轨道结构的稳定性,并保留后续沉降的可再次维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9651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044524.X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关文勋 , 程冠之 , 贡照华 , 王希 , 谢永江 , 郑新国 , 殷天娇 , 张序潭 , 李世达 , 李书明 , 杨洋 , 张凯嘉 , 冯仲伟 , 谭盐宾 , 白鸿国 , 苏伟 , 李宇 , 袁凯明 , 崔金龙 , 孙大斌 , 刘竞 , 谢清清 , 李旺 , 栗少清 , 舒双炉
IPC: C08J5/08 , C08J5/06 , C08L75/08 , C08L75/06 , C08L75/14 , C08L1/04 , C08L1/02 , C08L75/02 , C08L77/00 , C08L39/06 , C08L75/04 , C08L97/02 , C08K3/36 , C08K7/14 , C08K9/00 , C08K3/22 , C08K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颗粒复合增强的高模量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这种纳米纤维‑颗粒复合增强的高模量聚氨酯复合材料是由树脂、固化剂和纳米增强材料组成的聚氨酯组合料和改性增强纤维按照先超声在混合加工的步骤制备得到的。本发明通过引入改性纳米纤维和颗粒形成的纳米复合网络增强结构在聚氨酯树脂与增强纤维间形成多尺度的拓扑结构,通过改性纳米纤维与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纳米颗粒结合于纳米纤维附近,并通过较高的毛细管力和分子间作用力使纳米纤维互相缠结和纳米颗粒形成具有极高内聚力的纳米复合网络结构,并进一步在复合材料中形成具有超稳定性的多相系统。相比较传统的单独纳米材料,纳米复合网络结构在稳定性和界面附着能力有明显增强。作为连接宏观增强纤维和树脂基体的枢纽,这种复合结构的引入可以大大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且该高模量聚氨酯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作用机理清晰、生产工艺简单、性能优秀,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对于高性能复合材料构件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626792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1202358.3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外加剂领域,涉及一种喷射混凝土用回弹抑制剂,所述回弹抑制剂由流变调节组分和界面粘结组分组成;所述流变调节组分和界面粘结组分的质量比为0.2~0.5:1;所述界面粘结组分为环氧树脂乳液;所述流变调节组分由纤维素醚与可再分散乳胶粉组成,两者质量比为0.6~0.7:1。其中流变调节组分能够调节混凝土粘聚性与内聚力,界面粘结组分喷涂于岩面或混凝土喷层,能够增加喷射混凝土的界面粘结性能。本发明所制备的回弹抑制剂性能稳定、使用便捷,能够大幅度降低喷射混凝土的回弹,同时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784646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88813.5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谢永江 , 李书明 , 邓青山 , 郑新国 , 刘竞 , 张驰 , 胡家林 , 张旭 , 刘相会 , 郁培云 , 饶云兵 , 靳昊 , 杨延强 , 周骏 , 窦东斌 , 杨德军 , 郑新华 , 潘永健 , 陈颜 , 郭飞翔 , 丁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热低收缩硅酸盐水泥及制备方法,包括:低热低收缩硅酸盐水泥熟料、辅助胶凝组分和工业石膏;低热低收缩硅酸盐水泥熟料由钙质原料、硅铝质原料、铁质原料、活化剂和矿化剂制备而成,按重量百分数计,低热低收缩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包括:30~60%C3S、10~40%C2S、0.5~3%C3A、15~30%C4AF;粒径分布特征包括:0~5μm百分含量为3~8%、5~30μm百分含量为50~70%、30~50μm百分含量为25~45%,均匀性指数为1.3~1.6。本发明的水泥不仅具有低水化热、低收缩的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减水剂相容性,其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52708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04706.8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B29/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轨枕三维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该装置包括爪式钢架、自锁螺栓和植筋锚固,通过在道床板表面浇筑自流平快硬砂浆找平,采用植筋锚固形式固定爪式钢架,然后依次同步拧紧纵向、横向、竖向自锁螺栓,使自锁螺栓与轨枕面紧密贴合,实现轨枕的三维加固和轨道结构的安全稳定,具有易于拆卸,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加固装置无法实现横、纵、竖向三维加固,不适用于长条状轨枕结构的加固需求等现实问题,适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轨枕、岔枕更换或应急抢修期间的结构加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