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结构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78131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71847.X

    申请日:2015-09-10

    Inventor: 陈娟 韩甦 蔡晶晶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结构,过路管埋设于中粗砂砾层内,中粗砂砾层的上端面上铺设有水泥碎石稳定层,水泥碎石稳定层的上端面上铺设有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内设有多层双向钢筋网格,多层双向钢筋网格沿所述过路管走向铺设,位于所述过路管的正上方布置,刚性基层上铺设有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内设有多层相间隔的单层双向钢筋网格,每层单层双向钢筋网格沿所述过路管走向铺设,位于刚性基层的正上方布置,半刚性基层上铺设有沥青面层,中粗砂层、水泥碎石稳定层、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沥青面层构成一从下往上逐层加宽的梯形。通过依次布置的中粗砂砾层、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能保证过路管的完整性,使其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一种拱桥结构及其实施铺设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040570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88943.8

    申请日:2015-08-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拱桥结构及其实施铺设工艺,包括在前后方向上能够依次连接且并列布置的若干段横梁,并列布置的横梁的上端铺设有若干段呈并列布置的承压管,承压管的上端铺设有道路,所述道路从下往上依次由垫层、基层及面层组成,面层上分隔排布有绿色轨道段、第一绿化带段、步行道段及第二绿化带段,横梁的左右两侧上均固设有用于固定承载横梁的肋梁,肋梁上通过安装支架设置有GRC板,GRC板与横梁的底端相碰触布置。本发明通过在横梁上端铺设承压管及在其上铺设的垫层、基层来减轻桥体的自重;在横梁的底部上通过肋梁安装GRC板来代替混凝土浇筑在横梁的底部,从而减轻桥体的自重,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成本。

    一种路面结构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78131B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0571847.X

    申请日:2015-09-10

    Inventor: 陈娟 韩甦 蔡晶晶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结构,过路管埋设于中粗砂砾层内,中粗砂砾层的上端面上铺设有水泥碎石稳定层,水泥碎石稳定层的上端面上铺设有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内设有多层双向钢筋网格,多层双向钢筋网格沿所述过路管走向铺设,位于所述过路管的正上方布置,刚性基层上铺设有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内设有多层相间隔的单层双向钢筋网格,每层单层双向钢筋网格沿所述过路管走向铺设,位于刚性基层的正上方布置,半刚性基层上铺设有沥青面层,中粗砂层、水泥碎石稳定层、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沥青面层构成一从下往上逐层加宽的梯形。通过依次布置的中粗砂砾层、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能保证过路管的完整性,使其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路面管道交叉节点保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088916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510504363.3

    申请日:2015-08-17

    Inventor: 陈娟 袁枝 蔡晶晶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管道交叉节点保护结构,包括有路面预埋槽,该路面预埋槽内设置有承载基层,其特点是:在承载基层两侧设置有对称分布的支撑组件,其上开设有对应的管道通孔。同时,支撑组件顶端连接有盖板,该盖板上设置有分隔组件。并且,承载基层上设置有呈上下非水平面交叉分布的管道加固组件,位于上层的管道加固组件两端与管道通孔相连,管道加固组件之间分布填充层。由此,可以满足位于上层的管道加固组件的衔接定位,实现交叉式布局的管道保护。并且,既可以有效吸收来自各个方向的外部应力,还可以防止地下水渗入腐蚀,可以满足拥有交叉管道布局的路面管线预埋。

    适用于路面浅层的预埋管道

    公开(公告)号:CN105113354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510505109.5

    申请日:2015-08-17

    Inventor: 陈娟 袁枝 蔡晶晶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路面浅层的预埋管道,包括有路面预埋槽,在路面预埋槽内设置有基础层,其特点是:基础层上设置有管道加固组件,管道加固组件内分布有支撑通道,该支撑通道内设置有辅助支撑杆。同时,支撑通道外围分布有分隔组件,分隔组件与支撑通道外围之间设置有填充层,在路面预埋槽内分布有回填层,且回填层上分布有阻挡层。由此,在满足多足管道铺设的同时,有效承受来自外部的应力,保护内部管道不受冲击。并且,防止地下水渗入腐蚀。再者,可承受来自于地面向下的纵向应力,避免后续的管道受到纵向挤压。

    多模块式交通标志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64232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508030.8

    申请日:2015-08-19

    Inventor: 陈娟 韩甦 蔡晶晶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模块式交通标志装置,包括有基础底层,该基础底层上连接有定位底座,在定位底座上安装有垂直告示装置,且垂直告示装置上安装有横向告示装置,其特点是:在垂直告示装置包括有成对分布的垂直支架,垂直支架的顶部安装有封顶组件。同时,垂直支架之间设连接有若干定位框,定位框内安装有标志牌。并且,横向告示装置内安装有标志牌。由此,依托于基础底层中填充层的存在,拥有较佳的抗拔性能和抗倾覆性能。更为重要的是,拥有若干独立的定位框来布置不同的标志牌,可以实现驾驶员对各个标志牌所附带的交通信息进行有效区分。

    伸缩式桥台结构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64203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89493.4

    申请日:2015-08-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伸缩式桥台结构,包括有至少两个呈镜像对称分布的梁组件,在梁组件之间分布有预设伸缩结构,其特点是:该预设伸缩结构为伸缩缝,且伸缩缝的宽度为30毫米至50毫米,在伸缩缝内设置有填充层。同时,在梁组件之间还连接有伸缩装置。由此,当桥台因为温差或是外界应力出现形变时,可以传递至伸缩缝,不会对的梁组件造成硬性冲击。并且,依托于填充层的存在,可以进一步提升对应力的吸收效果。本发明整体构造简单,减少了后续桥面铺装工艺的施工难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一种检查井及其实施方法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37988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235339.4

    申请日:2018-10-23

    Inventor: 陈娟 蔡金荆 袁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查井及其实施方法,包括井身,所述井身由井筒和井底板构成,所述井筒设置在垫层上,所述井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植筋,所述植筋位于井筒的底端设置,所述植筋围绕井筒的内壁设置,所述井筒上的植筋至少分设有2层,呈上下设置,且上下分布的植筋呈错位或对齐设置,每一层的植筋均在同一平面设置,每一层的所述植筋上设置有加强网,所述井底板通过植筋和加强网铺设在井筒的底部,并与井筒构成一整体设置。本发明能防止在较差地段上出现沉降后使井筒和底板分离,有效的杜绝该情况的发生,提高其稳固性的同时还能减少后期维护和修缮的工作,并降低其成本。

    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及其实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37676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255122.X

    申请日:2018-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及其实施方法,包括基层,所述基层呈弧形结构设置,所述基层的上方铺设有碎石层,其厚度在8厘米至15厘米,所述碎石层的上方铺设有透水混凝土层,其厚度在12厘米至18厘米,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上方铺设有砂浆垫层,其厚度在1厘米至3厘米,所述砂浆垫层的上方铺设有陶瓷透水砖,所述陶瓷透水砖的厚度在5厘米至8厘米,所述述陶瓷透水砖的四周的侧边上设置有联锁机构。本发明能实现透水性好、耐久性好、砖体稳定性强的人行道路面,同时减少后期的维护工作,降低成本。

    桥梁承台改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1338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34885.8

    申请日:2015-08-27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桥梁承台改造结构,包括外加基础结构,其分别设置于承台本体结构两侧,包括新加桩位基台、新加桩位、位于新加桩位基台下方的新加基台垫层,承台本体结构的钢筋与所述新加桩位基台的钢筋连接固定,新加桩位之间的间距是所述原桩位之间的间距的1~2倍,新加桩位基台与承台本体结构上部齐平,新加桩位基台的底部与承台本体结构的底部齐平、或新加桩位基台低于所述承台本体结构的底部。本发明承台改造方案是非迁移式,避免二次施工造成的费时费力、施工难度大等缺点,节约成本、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本发明采用叠合设计巧妙的叠合桩结构,使改造后的承台结构更加稳固,本发明施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