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57300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61272.8
申请日:2015-11-10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超欠挖控制方法及钻孔检测杆,方法为:采用钻机适配装置将显示检测杆安装于钻机上;逐一在需检测钻孔中安装钻孔检测杆,钻孔检测杆末端安装反光膜片;用手持终端无线读取每个钻孔角度信息,用全站仪测试钻孔检测杆末端膜片坐标;动态调整爆破设计参数;采用全站仪进行爆破断面扫描,扫描数据无线同步至手持终端,断面扫描数据上传至隧道超欠挖控制检测信息化系统;所述钻孔检测杆包括传感器模块:由三轴磁阻传感器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组成;A/D转换模块:将传感器模块检测的钻孔角度原始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以及滤波模块、控制模块和无线模块。本发明对隧道超欠挖进行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价,最终隧道超欠挖调整在可控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3162613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10089127.0
申请日:2013-03-20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PDA隧道收敛量测系统,由尺带收敛计、PDA及采集软件组成,特征是:该收敛计机体为全封闭结构不设读数窗和张力指示窗,内装与外置天线联接的无线收发模块、容栅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单片机控制模块;PDA与收敛计之间为双工无线连接,测量时以PDA为测读终端自动完成收敛计数据采集、记录、计算处理和传输;收敛计尺带张力荷载通过光电传感器实现自动准确控制加载;取消了现有收敛计的读数窗和张力指示窗,量测过程通过收敛计上的LED信号灯指示操作者。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收敛计人工控制加载不准确、人工记录不便和数据不能与计算机连接的缺陷,可使收敛计量测作业实现无记录、人工盲测和快捷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2691514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85294.0
申请日:2012-06-07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分段免注浆自胀紧式锚固锚杆,包括锚杆体,锚杆体套有套管,套管上端设有锥形头,锚杆体上设有2~10个环形锥台,每个环形锥台下方的锚杆体上通过套箍固定安装有一组四个对称分布楔块,套箍设置在楔块的限位座内,在套管内侧的每组楔块下方设有四个对称分布的凸台,凸台上设有向上顶紧楔块的弹簧;楔块的对应位置的塑料套管上开设有条形方孔。本发明的锚杆结构设计独特,安装牢固可靠,施工工艺简单快捷,不需要锚杆注浆施工即可达到设计锚固强度,大大提高隧道工程的围岩稳定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效,并可增加锚杆锚固段长度,减小锚杆杆体截面面积,降低整个工程用钢量,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90445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386235.7
申请日:2025-03-31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铁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奉建军 , 刘志强 , 周斌 , 温晓凯 , 高红兵 , 杨龙强 , 裴涛涛 , 林元铖 , 肖薄 , 廖凯 , 郑波 , 史宪明 , 杜云超 , 周济兵 , 张雨青 , 陈鹏 , 林钰丰 , 杨前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架轨式隧道结构缺陷的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隧道缺陷检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实时获取隧道内的温度信息,基于温度信息计算预定时间间隔内的温差;实时获取隧道内的振动信息,振动信息包括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若温差或振动幅度或振动频率满足预设条件,则采集隧道内的图像信息,基于隧道内的图像信息,利用预先训练好的缺陷识别模型判断隧道结构是否存在缺陷;若存在,则确定缺陷所在的位置并测取缺陷特征参数;基于缺陷特征参数确定修复期限,在修复期限内去往缺陷所在的位置修复缺陷。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提高对隧道缺陷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以及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系统设备的资源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9012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396725.5
申请日:2025-04-01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铁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斌 , 奉建军 , 林元铖 , 温晓凯 , 刘志强 , 高军 , 高红兵 , 杨龙强 , 裴涛涛 , 杜云超 , 史宪明 , 郑波 , 欧小强 , 郭瑞 , 朱建林 , 刘凯 , 许召强 , 陈洋宏 , 曾荔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变形自动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隧道形变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当前隧道变形检测为了精简运算量容易忽略有意义特征点、忽略细节形变的问题,方案要点包括:获取多个区间的隧道点云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多个区间的隧道点云数据进行配准拼接,得到完整隧道点云数据;对完整隧道点云数据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多个切片点云数据;基于改进过滤算法对切片点云数据进行过滤处理;对过滤处理后的切片点云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得到包含细节特征和整体特征的拟合断面;基于多个切片点云数据的拟合断面,分析隧道整体和细节的变形情况;通过过滤处理,精简运算量的同时保留有意义特征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04326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34048.0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盾构隧道断面拟合方法、错台量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其中,盾构隧道断面拟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盾构隧道的三维断面点云数据;b、从三维断面点云数据中随机提取至少5个三维断面点云数据并基于提取的三维断面点云数据拟合出椭圆曲线;c、计算每个三维断面点云相对于椭圆曲线的偏离权值,并统计偏离权值满足第一阈值的第一点云数量,其中,所述偏离权值用于描述每个断面点云相对于拟合出的椭圆曲线的偏离程度;d、若第一点云数量满足第二阈值,输出椭圆曲线;否则,方法回到步骤b迭代执行。本申请能够针对原始三维断面点云进行断面轮廓拟合,适用于实际检测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74380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86432.X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0 , G06F18/15 , G06F18/24 , G06Q10/04 , G06N3/042 , G06N3/044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变形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隧道变形预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于每个缺失数据序列,根据缺失数据序列中数据缺失的数量,得到至少一个单值缺失序列,并从多个完整数据序列中截取得到多个相同序列区间的区间对照序列;利用与单值缺失序列对应的多个区间对照序列进行插值处理,以及判断各个第一数据序列中是否存在粗差值,得到各个监测点同一指标、同一时序内且均为无数据缺失和无粗差值的多个目标数据序列;根据目标数据序列并利用预设的预测方法对待测隧道进行变形预测;缺失数据的补充以及进行粗差值的判断,可以使进行处理后得到的各个数据序列更加具有参考价值,为最终变形预测的精度奠定了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72302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11542.2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涉及工程施工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承载筒、测斜转向驱动机构、测斜升降驱动机构、活动探头、上接触头和下接触头,承载筒包括固定筒和通过中空万向节连接于固定筒下端的活动筒,测斜转向驱动机构、测斜升降驱动机构和上接触头均安装于固定筒,活动探头在升至最高位置时,位于活动筒内,且下接触头匹配连接上接触头;上接触头的下端设置圆锥孔,下接触头的上端设置圆锥头,上接触头的触点为同轴布置于圆锥孔内的上弹簧导线圈,下接触头的触点为同轴布置于圆锥头,并用于匹配于接触上弹簧导线圈的下弹簧导线圈。本测斜仪能提高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的可靠性、适应性和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05412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662894.X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隧道形变的试验分析装置、方法及终端,装置,包括层状围岩模型和加压装置;方法包括构造不同深度的衬砌模型,对衬砌模型进行形变分析,确定衬砌模型的各个测点的形变状态;对衬砌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确定衬砌模型的各个测点的受力状态;确定埋深、侧压力系数以及衬砌模型允许的形变范围;确定各个测点的弯矩范围和轴力范围,筛选获得加深深度;本发明通过构建多个不同深度的衬砌模型,并在不同埋深和侧压力系数的情况下进行形变分析和受力分析,获得针对特定埋深和特定侧压力系数环境下的隧道结构,从而减少底隆量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23636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0714381.X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倾层状围岩铁路大断面隧道底隆预判方法,涉及一种隧道工程建设领域,能够提前通过地质情况判断缓倾层状围岩下铁路大断面隧道发生底隆的概率大小:包括步骤采集隧道的现场参数并得出i个影响因素,并取其对应的现场权重值并记为S1、S2、...、Si,组成矩阵S=[S1,S2,...,Si];构建三角模糊数(l,m,u)及其内心值I;得出底隆风险得分F及F的最大值Fmax;并以此得出底隆发生的概率P,发出对应风险预警。本发明能够通过地质情况预判隧道发生底隆的概率大小,从而为设计阶段提前采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避免因前期未能及时发现而导致在运营期间出现隧道底隆的问题,从而保证轨道结构的平顺性和列车运营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