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25906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724030.2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熔体复合处理净化方法;在镁合金熔体采用精炼熔剂净化的同时进行吹气搅拌处理,其中,精炼熔剂净化能去除镁合金熔体较大的夹杂物,同时吹气搅拌引入的惰性气体或氮气的气泡能使悬浮于镁合金熔体中的夹杂物快速上浮到熔体表面,有效去除熔体中的夹杂物特别是微小夹杂物,大幅度提高了镁合金的品质,而且该方法还促进了镁合金成分的均匀化,提高锆细化剂的收得率,控制锆元素的偏析。因此,本发明具有复合净化和细化功能,处理时间短,方法简单,适合实验和工业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48924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363823.X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刘箭言 , 施睿 , 潘明健 , 苏汉生 , 于喜红 , 周伟 , 李磊 , 郑榕 , 闵昌万 , 孙建 , 王亨 , 李少伟 , 张伯炜 , 任亮 , 毛蕾 , 张晋 , 孔凡玲 , 李瑾 , 杨亮 , 叶威 , 刘宇航 , 杨志涛 , 刘玥良 , 贺梦尧 , 郑晓刚
IPC: H04L69/16 , H04L1/00 , H04L1/18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航天器重复测试场景的无接触数据下载方法,包括:向地面设备发送预置的自检数据;无线数据下载链路状态自检通过后,接收地面设备发送的数据下载指令,定期将测试获得的载荷数据读入FIFO缓冲区,再自FIFO缓冲区读出数据后以固定帧格式完成每帧数据的无线传输;所述帧数据中帧序号依次自加,用于重复帧或丢帧确定,CRC校验用于错误帧确定;在收到地面设备发送的错误帧、丢帧重传请求时,重传相应帧数据,完成载荷数据全部下载。本发明方法通过箭‑地之间构建短距离无线高速通信链路,实现测试数据的便捷传输,下载方法具有数据下载无缆化、指令操作便捷、通用性好、适用场景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37563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484593.3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气模型和飞行器法向过载组合的高度测量方法,使用飞行器惯性导航系统测量获得的攻角信息、法向过载信息,基于飞行器法向气动力模型准确性高、且攻角受风影响小和海拔高度与大气密度相关这一本质规律,采用数学方法,利用模型和测量到的速度、法向过载信息,获得飞行器的海拔高度。通过无迹卡尔曼滤波技术对数据进行融合,获得精确的飞行器组合导航海拔高度。相对雷达高度表的方法,能够节省几百万元的成本,节省数十公斤的重量,节约飞行器上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7977491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711117139.4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9/08 , G06F119/02
Abstract: 一种非稳态情况下飞行器空气舵缝隙的气动热评估方法,包括步骤如下:一、通过数值求解飞行器流场的N-S方程,获得飞行器外壁表面热流;二、对舵缝隙内是否存在非定常效应进行判断并相应处理;三、获得若干周期内舵缝隙区域特征点处定常方法的平均热流;四、获得若干周期内特征点处非定常方法的平均热流并和定常方法结果比较,根据情况相应处理;五、获得舵缝隙区域干扰因子,利用曲线拟合方法获得干扰因子随舵偏变化的分段解析函数曲线;六、将干扰因子的分段函数曲线嵌入到气动热工程计算程序,获得飞行器在设定弹道时间段的舵缝隙区域热环境结果。本发明在保证空气舵缝隙气动热评估结果可靠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小评估结果的冗余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93792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82569.4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闵昌万 , 张鹏宇 , 聂亮 , 陈伟华 , 常志鹏 , 刘全军 , 郑榕 , 王官宇 , 刘秀明 , 刘辉 , 王颖 , 闫颖鑫 , 姜智超 , 李欣 , 肖文 , 侯佳佳 , 孙超逸 , 冯建林
IPC: B64G1/5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汗冷却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发汗冷却介质的高效利用和端头温度的精确控制。本申请公开的发汗冷却方法包括:确定发汗冷却控制模型;确定所述控制模型的参数;根据所述参数和所述控制模型,确定发汗冷却控制律;根据所述发汗冷却控制律,对待冷却部件进行冷却。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发汗冷却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5631065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410601962.2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针对结构网格、结构/非结构混合网格以及点云的动网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背景网格的动网格技术。本发明采用径向基函数法对稀疏的背景网格进行变形,然后将背景网格的变形量插值到原始体网格的网格点上,从而达到提高动网格效率的目的。本发明的背景网格仅用于将变形量回插到原始体网格上,所以并不要求背景网格与原始体网格的边界吻合,以至于可以采用简单的可自动化生成的直角网格作为背景网格,大大地减少了人工干预,且变形后的网格质量仍然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932164B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710083871.8
申请日:2017-02-1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张鹏宇 , 陈芳 , 王颖 , 程璞 , 肖振 , 王毓栋 , 闵昌万 , 陈敏 , 刘秀明 , 杨丁 , 秦小丽 , 张宁宁 , 吴小华 , 陈安宏 , 黄兴李 , 朱广生 , 阎君
Abstract: 一种基于气动导数辨识结果的气动数据修正方法,首先根据预示气动数据计算出气动导数,然后建立气动数据修正方程,接着通过气动导数辨识获得的气动导数阶次,计算气动力六分量零次项修正量和气动数据表中第i个变量气动导数的修正量,最后根据气动数据表中所有变量和气动数据修正方程,计算出气动力六分量修正量,利用该修正量完成对应气动数据的修正。本发明以预示气动数据导数为基准,充分利用气动辨识获得的气动导数对预示气动数据进行修正,不论预示气动数据在配平状态附近的导数是否准确,均能得到准确的气动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631920B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410601577.8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网格、结构/非结构混合网格以及点云的动网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径向基函数支撑点的样本精简方法。本发明的数据样本精简方案为先用一组长方体将边界网格点进行分组,每个分组的网格点大约为100个,计算各组网格点的平均位置以及平均变形量。在搜索下一组样本点时,首先以组为单位,搜索出各组网格点平均位置的变形量误差最大的3—5个组,然后再对这3—5个组内的网格点进行逐一搜索,确定出每个分组中网格变形量误差最大的网格点,并将其作为新增样本点加入样本空间。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减少搜索样本点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6184811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610587103.1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王颖 , 陈敏 , 闵昌万 , 王毓栋 , 黄兴李 , 肖振 , 陈安宏 , 刘全军 , 刘秀明 , 周禹 , 孙超逸 , 姜智超 , 闫颖鑫 , 李欣 , 肖文 , 陈瞳 , 王少慧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宽偏航静稳定度的飞行器气动特性和控制设计方法,属于高速面对称飞行器控制领域。通过飞行器气动特性和控制策略的一体化设计,能够在降低对偏航静稳定特性要求的同时,实现飞行器横侧向通道的稳定控制。本发明降低了对偏航静稳定特性的要求,简化了飞行器侧向布局设计,降低了侧向防隔热设计压力,提高了飞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572312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310498572.2
申请日:2013-10-22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Windows系统下的异构程序交互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Windows系统下避免读写冲突、保证交互正确进行的基于文件名的异构程序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方面:(一)系统中涉及的基本程序:(1.1)界面程序;(1.2)计算程序;(1.3)异构程序。(二)文件名的命名规则。(三)基于文件名的异构程序交互方法实施步骤:(3.1)确定异构程序文件夹目录。(3.2)设定异构程序交互信息。(3.3)P1接收N个信息的步骤。(3.3)P1发送M个信息的步骤。异构程序P1和P2处于对等位置,P2的信息发送和接收与P1的信息发送和接收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本发明与传统的交互方式相比,大大提高了异构程序交互的成功率,保证了异构程序相互协调正确执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