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颤振碟形弹簧单向阀

    公开(公告)号:CN11248369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164975.X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颤振碟形弹簧单向阀,括壳体、接管嘴、活阀、碟形弹簧、挡圈、调节圈、密封垫片;壳体和接管嘴大端对接在一起,通过压紧两者之间的密封垫片实现外部静密封,构成单向阀外部结构;活阀安装于壳体内后,可以沿着壳体轴向运动;壳体靠近单向阀入口处内端面设有环形的阀座结构;活阀前端面设有与阀座形状相匹配的非金属结构,与阀座接触形成环形密封带,以实现单向阀反向密封;碟形弹簧内边缘抵在活阀末端台阶处,外边缘与调节圈接触,实现轴向定位;碟形弹簧与活阀末端台阶、调节圈的接触位置均预留一定径向空间,确保碟形弹簧可以自由变形。挡圈安装于壳体内壁,挡圈内径略小于活阀端面直径,充当活阀开启后的限位结构。

    低温复合材料气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46112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1334440.2

    申请日:2020-11-24

    Abstract: 低温复合材料气瓶设计方法,一、设计铺层参数;二、利用网格理论计算气瓶的常温强度和低温强度,判断常温强度和低温强度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返回一,若满足要求,则进入三;三、对气瓶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气瓶常温和低温工作压力下内衬的应力状态、常温和低温零压力下内衬的稳定性,以及低温工作压力下缠绕层最外层纤维方向的应力,判断常温和低温工作压力下内衬Mises应力是否不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常温和低温零压力下内衬结构是否完整稳定;低温工作压力下缠绕层最外层纤维方向的应力是否不大于σd1/n;若是,则气瓶设计满足要求;否则,气瓶设计不满足要求,需要重新设计。本发明设计全面,能够保证气瓶性能满足要求。

    气瓶低温试验系统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813987B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510849284.6

    申请日:2015-11-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力试验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气瓶低温试验系统,包括位于杜瓦内部的试验气瓶和蓄能器,试验气瓶下端和杜瓦的底部分别连接液氮加注管路,所述的液氮加注管路连接在液氮贮罐上;试验气瓶上端管路和蓄能器液氮缸端管路连通,且连通后再向上延伸,并在管路出口处设有管路堵塞。试验气瓶上端管路和蓄能器液氮缸端管路连通后,再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并在管路出口处设计有管路堵塞,以保证试验气瓶和蓄能器进行液氮加注时排气,并且能够保证试验气瓶和蓄能器能够处于满液氮状态,待试验气瓶和蓄能器液氮加注满后使用管路堵塞将管路密封好。

    一种贮箱内燃烧快速增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695514A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811486460.4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贮箱内燃烧快速增压系统,包括小贮箱和大贮箱,充气系统连接外部气源,充气系统、贮气系统、增压启动及过滤系统、增压调节系统、第一增压启闭系统、第一推进器隔离系统顺次连接至小贮箱,为小贮箱注入高压气体;小贮箱加注系统、单向阀隔离系统顺次连接至小贮箱,为小贮箱加注燃料A;小贮箱还设有小贮箱排气系统;小贮箱依次通过第二增压启闭系统、电动喷注阀、第二推进剂隔离系统连接至喷射装置;喷射装置封闭于大贮箱内,大贮箱内置燃料B,燃料A和燃料B燃烧产生高温燃气以增压。其利用自燃推进剂组元相互作用的原理,使得燃烧形成高温燃气对大贮箱进行快速增压。

    一种基于声发射的复合材料气瓶健康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81980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868531.1

    申请日:2016-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发射的复合材料气瓶健康监测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传感器、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模数转换器、采集器和处理器;其中,传感器用于检测复合材料气瓶内部的声发射机械波,并将声发射机械波转换为电压震荡信号;前置放大器用于将电压震荡信号放大得到第二电信号;主放大器用于将第二电信号放大得到第三电信号;模数转换器用于将第三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采集器用于实时采集并传输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接收数字信号并对其分析处理,得到复合材料气瓶健康监测所需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本发明解决了复合材料气瓶使用状态下的健康监测的问题,有效地评定及预测了复合材料气瓶损伤状况和疲劳寿命。

    一种输送管载荷分析方法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78879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577144.9

    申请日:2013-11-18

    Abstract: 一种输送管载荷分析方法,本发明由任务剖面划分、输送管结构剖分、输送管前段和后段载荷计算、输送管前段和后段对接处载荷计算组成,首先将输送管任务剖面划分为装配、气检、燃料加注、射前增压、飞行五个工况,将输送管结构剖分为前段、后段,对输送管施加各工况下的内压和补偿位移,根据输送管中波纹管的刚度计算输送管载荷,所述的载荷包括轴向力、径向力和弯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