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02416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2010038740.X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李林 , 周宏 , 周浩洋 , 贺启林 , 霍毅 , 税晓菊 , 张翼 , 石佳 , 张萌 , 吴立夫 , 卫强 , 陈牧野 , 王儒文 , 武园浩 , 周冠宇 , 马方超 , 吴姮 , 尹文辉 , 牛沫雯
Abstract: 一种防涡旋流动的五通装置,包括六通和导流装置。六通包括空心球体、第一法兰和四个第二法兰,空心球体上冲压出第一过孔,以第一过孔为顶端,在空心球体侧面对称冲压出四个第二过孔,在底端加工第三过孔。第一法兰焊接在第一过孔处,形成进口;第二法兰焊接在第二过孔处,形成出口。导流装置包括流动面、十字隔板和底部柱状结构,流动面为圆锥状,锥顶上设计有十字隔板,十字隔板将流动面均分为四块区域,导流装置从第三过孔放入六通中并焊接,导流装置将四个出口流动区域分隔开,形成防涡旋流动的五通装置。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球体内形成“纺锤形”纵向涡旋,防止压力下降造成发动机端入口压力不足,消除飞行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082220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001633.3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16L55/0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路减振卡箍结构,属于管路系统优化设计领域;包括管路、支座、紧固件、卡箍、外环组件、阻尼垫组件和内环组件;其中,管路轴向水平放置;支座设置在管路的竖直下方;内环组件包覆在管路的外壁;外环组件包覆在内环组件和管路的外壁;阻尼垫组件设置在外环组件与内环组件之间;管路放置在支座上,且外环组件的下部外壁与支座接触;卡箍套装在外环组件的上部外壁;卡箍的两端通过紧固件与支座固定连接;实现将管路与支座固连;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低温,耐腐蚀,抗老化的火箭管路专用减振卡箍结构,同时设计一种量化的减振卡箍位置优化技术,实现减振效率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12527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954332.2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冷气推力装置,包括高压气源、气体过滤器、气瓶充气阀、气瓶供气环管、综控器,多个高压气瓶,以及多个推力器;每个推力器包括电磁阀、减压器、喷管;多个高压气瓶分别独立与气瓶供气环管连通;高压气源通过气体过滤器和气瓶充气阀与气瓶供气环管连通,用于为多个高压气瓶充气;充气完成后,气瓶充气阀关闭,高压气源拆下;每个推力器均与气瓶供气环管连通;综控器用于根据外部指令,控制一个或多个电磁阀打开,使得一个或多个推力器喷出气体,以获得反向推力。本发明通过高压气瓶贮存做功工质,通过电磁阀控制推力装置的启闭,减压器稳定喷管前压力从而稳定推力,实现高压气体的可控喷射产生反推力,为姿轨控系统提供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591272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735989.0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李丁丁 , 刘文川 , 武园浩 , 卫强 , 穆俊宇 , 曹文利 , 税晓菊 , 周冠宇 , 李林 , 王儒文 , 肖耘 , 吴义田 , 宋征宇 , 张萌 , 胡辉彪 , 朱锡川 , 张隽宁 , 霍毅 , 殷明霞 , 刘艳 , 张翼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16C10/0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对复杂管路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进行识别;确定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解算得到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和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考虑材料性质和振动环境,对复杂管路结构的预应力进行修正;计算得到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根据得到的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判断动强度危险点是否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本发明可根据随机振动应力幅值和材料屈服强度对结构预应力进行合理等效,从而充分考虑到其对振动疲劳寿命的影响,并对结构预应力进行合理修正,给出结构危险点是否发生振动疲劳破坏的量化判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342496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811457915.X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输送管低温绝热性能测量试验方法,属于真空输送管低温(液氢温区)绝热性能测试领域。本发明采用真实低温推进剂(液氢)进行测试,且待测真空输送管两端均与充满液氢的工装连接,与真空输送管在箭上的工作状态一致;氢气(液氢)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然而在本发明提出的试验系统中液氢(液氢)与外界处于隔离状态,安全可靠;待测真空输送管下端连接冷屏,同时可对管路与工装连接的法兰进行绝热结构施工,最大程度减少了漏热影响;液氢加注导管带U型返水弯结构,避免液氢蒸汽由液氢加注导管中溢出。
-
公开(公告)号:CN11329505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484606.7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卫强 , 刘文川 , 武园浩 , 穆俊宇 , 曹文利 , 李丁丁 , 税晓菊 , 周冠宇 , 李林 , 王儒文 , 张萌 , 霍毅 , 殷明霞 , 刘艳 , 张翼 , 吴义田 , 宋征宇 , 胡辉彪 , 朱锡川 , 张隽宁 , 肖耘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补偿小导管布局结构,所述的小导管由薄壁管体及其两端接管嘴组成,所述薄壁管体为壁厚不大于1mm的不锈钢导管,两端接管嘴一端为固定接头,一端为移动接头;薄壁管体主体部分交叉一次形成一个封闭环状结构,封闭环状结构位于同一平面、其外包络圆的直径范围200‑300mm;移动接头处导管轴线与上述平面垂直且与平面内封闭环状结构连接处折弯半径不小于R30;固定接头与上述封闭环状结构之间必须具有一段导管与上述平面垂直,且从上述平面伸出处导管与平面内连接处折弯半径不小于R30;所述封闭环状结构由限位装置夹紧以限制其垂直与所述平面方向的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0822208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1001633.3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16L55/0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路减振卡箍结构,属于管路系统优化设计领域;包括管路、支座、紧固件、卡箍、外环组件、阻尼垫组件和内环组件;其中,管路轴向水平放置;支座设置在管路的竖直下方;内环组件包覆在管路的外壁;外环组件包覆在内环组件和管路的外壁;阻尼垫组件设置在外环组件与内环组件之间;管路放置在支座上,且外环组件的下部外壁与支座接触;卡箍套装在外环组件的上部外壁;卡箍的两端通过紧固件与支座固定连接;实现将管路与支座固连;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低温,耐腐蚀,抗老化的火箭管路专用减振卡箍结构,同时设计一种量化的减振卡箍位置优化技术,实现减振效率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342496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457915.X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输送管低温绝热性能测量试验方法,属于真空输送管低温(液氢温区)绝热性能测试领域。本发明采用真实低温推进剂(液氢)进行测试,且待测真空输送管两端均与充满液氢的工装连接,与真空输送管在箭上的工作状态一致;氢气(液氢)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然而在本发明提出的试验系统中液氢(液氢)与外界处于隔离状态,安全可靠;待测真空输送管下端连接冷屏,同时可对管路与工装连接的法兰进行绝热结构施工,最大程度减少了漏热影响;液氢加注导管带U型返水弯结构,避免液氢蒸汽由液氢加注导管中溢出。
-
公开(公告)号:CN218863585U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22862548.X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16L5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自锁结构的密封堵头,包括球形接头、外套螺母和锁紧型钢丝螺套;外套螺母第一端设有内螺纹,第二端设有球形接头安装孔;球形接头包括球面密封结构和圆柱段,球面密封结构位于外套螺母内,圆柱段第一端与球面密封结构连接,圆柱段第二端通过所述球形接头安装孔伸出外套螺母;锁紧型钢丝螺套嵌于外套螺母所设内螺纹中,接管嘴的外螺纹通过锁紧型钢丝螺套与外套螺母螺接,接管嘴的锥面与球形接头的球面密封结构配合。本实用新型采用自锁结构取代目前保险丝防松结构,提高了拆装效率和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219452251U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23034266.7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杨茜茜 , 李丁丁 , 董鹏鹏 , 张宇 , 周冠宇 , 王毅 , 王鸣鹤 , 司会柳 , 王细波 , 吴俊峰 , 吴云峰 , 卫强 , 穆俊宇 , 黄薇 , 徐铭 , 税晓菊 , 张萌 , 曹文利 , 刘艳 , 李林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火箭多机并联均衡自生增压管路,包括中心分支管、周向分支管、C形环管和汇总管;中心分支管第一端与C形环管连通,中心分支管第二端与中心发动机连通;周向分支管第一端与C形环管连通,周向分支管第二端与周向均布发动机连通;C形环管为设有缺口的环形管,汇总管第一端与C形环管连通,汇总管第二端与贮箱连通。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含该管路的自生增压系统。本实用新型在有限的发动机舱空间内实现了增压介质的汇总及输送,有效地保证了增压介质的均衡流动,提升了自生增压管路中增压介质的流动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