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9579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208448.4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21/00 , G05B19/04 , G06F16/24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预制梁的梁底可调高度的智能调平方法及系统,应用于控制装置,包括:接收到待处理高程数据并与预设高程阈值进行差值计算,得到高程数据差值,接收到压力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各个支点的支反力,根据高程数据差值和各个支点的支反力进行处理得到目标指令,并将目标指令进行传输,使流性材料注入装置并执行。本发明通过在装置内注入能控制固化时间的流性材料,利用流性材料的流变性,使得本装置底板能自动与支座紧密贴合,支座各点受力均匀。本发明的装置能通过调整加注或者释放流性材料调整高度,能使得多支点桥梁各个支点支反力相同,避免支座脱空。本发明适用于任何预制梁体,也能适用于任何支座的调平。
-
公开(公告)号:CN11975414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11672.5
申请日:2025-02-25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宽桥梁的组合系梁结构及其施工和计算方法,涉及桥梁结构设计领域,包括钢接头;所述钢接头包括:钢套管,所述钢套管套设于原桥墩上;所述钢套管一侧带有用于将所述原系梁端部套设在内的第一接头;所述钢套管另一侧带有用于将新建系梁一端套设在内的第二接头;所述新建系梁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接头内;所述第二接头上带有若干和所述新建系梁一端连接的焊钉;所述新建系梁另一端和新建桥墩整体浇筑连接。采用本方案,取消了对原桥墩的植筋,避免了对原桥墩结构的损伤,并通过混凝土系梁代替了纯钢结构的系梁主体,仅在接头范围采用钢结构,保证整体性和抗震能力的同时,大大减少了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797315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70389.2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T17/05 , G06T17/20 , G01M7/02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隧道式锚碇动力响应的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包括:S1,构建隧道式锚碇结构模型和隧道式锚碇施工位置的地质模型,建立隧道锚三维模拟模型;S2,确定对隧道锚三维模拟模型施加的荷载,并根据隧道锚三维模拟模型确定荷载施加方式和选取监测点;S3,将静力荷载施加于隧道锚三维模拟模型,施加脉冲型地震动于隧道锚三维模拟模型进行地震时程分析,得到监测点监测指标的响应情况。本发明采用三维有限元非线性计算分析,实现隧道式锚碇受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模拟,得到监测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实现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动力响应的分析,能应用到悬索桥隧道锚抗震效果评估,为隧道锚的抗震设计提供相关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699877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1176436.2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权新蕊 , 彭友松 , 宋松科 , 罗媛元 , 刘伟 , 邵林 , 杜桃明 , 石恒俊 , 王成波 , 张贤霂 , 熊伦 , 荣帅 , 刘洋 , 曾仲 , 周洪斌 , 张波 , 王逊 , 江楠 , 魏子韬 , 辜友平 , 郑宇欣 , 张宏亮 , 易秋阳 , 李飞腾
IPC: E01D19/02 , E01D21/00 , E01D1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区的钢混组合结构桥墩及其施工方法,涉及一种桥梁施工领域,该桥墩能够降低桥墩自重并提高桥墩的截面载荷力。包括桥墩支柱,所述桥墩支柱内具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主筋和箍筋,所述桥墩支柱内具有受所述钢筋笼环绕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钢板,所述钢板上固定有剪力键,所述剪力键插入混凝土与所述钢筋笼固定连接。本发明能够通过剪力键的设置使所述钢板和混凝土相互作用,提高桥墩截面的承载力;内部空腔的设置既为所述钢板的设置提供了空间,也减少了桥墩自重,降低桥墩在地震载荷下的结构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2726391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011599513.0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19/02 , E01D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桥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设有智能预应力系统的多桥共用桥墩,包括与基础竖直固接的变截面阶梯形的墩柱,墩柱顶部和截面变化位置分别设有盖梁组件,墩柱中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智能预应力系统,且上端穿出墩柱顶面并置于墩柱顶部的盖梁组件中,下端穿出墩柱底面并置于基础中,墩柱底部和截面变化位置设有与智能预应力系统信号连接的传感组件。设置多个盖梁组件,实现“一墩多用”,从而缩小占地空间、缩减建设成本,避免因桥墩过多造成的拥挤;墩柱中设置智能预应力系统,还能优化桥墩在承受偏心载荷时内部的受力状态,保证桥墩始终处于小偏心受压的状态,为结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458937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89629.1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间桥的防落石兼遮光棚结构,包括承拉结构、连接件和遮阳布;隧间桥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承拉结构,两个所述承拉结构之间通过多个连接件连接,多个所述连接件沿隧间桥的宽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连接件上覆盖所述遮阳布。采用本方案,对落石的脉冲力可以有效卸载,防止隧间桥遭落石冲击,整体轻型便捷,较易施工,预制拼接,节约工期,且具有遮阳效果,降低明暗交替区的视觉落差,极大的增加了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5773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138236.X
申请日:2025-02-0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悬索桥及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方法,所述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准备计算参数;S200主跨主缆成桥线形计算;S300边跨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所述悬索桥基于所述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方法设计。所述悬索桥及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方法有效减少了计算的复杂性,避免了目前常用方法的大量数值迭代计算,显著提高计算效率。主缆成桥坐标的计算精度可达mm级,主缆内力计算精度达到1/10000以上,主缆长度计算精度达到1/1000000以上,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悬索桥成桥状态线形和施工控制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75859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33957.X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4/00 , E01D19/00 , E01D21/00 , E01D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施加预应力的双拱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交界墩、主拱圈、上拱圈、预应力钢束、桥面系、拱上立柱,主拱圈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拱座固定连接,上拱圈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交界墩的上端固定连接,预应力钢束设置在上拱圈内,成桥时,预应力钢束对主拱圈和上拱圈的交汇部分施加向上的作用力,预应力钢束对交界墩施加向内的作用力;本发明通过在上拱圈中施加预应力产生向上径向力,从而可用于调整主拱圈的线形,优化结构应力分布,提高整体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弯性能,并利用预应力钢束为结构提供额外的压应力储备,确保在成桥状态下整体结构完全处于受压状态,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406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43080.0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稳定性研究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后地震作用下分层堆积体基覆型边坡稳定性实验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S1、在基覆型边坡模型箱中设置分层堆积体基覆型边坡模型;S2、向分层堆积体基覆型边坡模型喷水,模拟降雨情况;S3、在基覆型边坡模型箱内设置监测点;震动基覆型边坡模型箱,模拟地震情况;S4、在模拟地震过程中,实时监测在降雨和地震过程中,分层堆积体基覆型边坡模型各点位的变化,并记录数据传回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分层堆积体基覆型边坡模型试验研究了雨后地震作用下分层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探究了降雨和地震对分层堆积体边坡失稳的特征和原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699873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1177398.2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越活动断裂的桥梁结构,涉及一种桥梁领域,设计一种桥梁结构,可以确保地表竖向错动明显时,桥梁不会发生断裂导致落梁。包括梁体和支撑结构,所述梁体包括第一梁体、第二梁体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连接部和填充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梁体、第二梁体连接的相互铰接的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填充部包括与所述支撑结构顶端连接的第一填充部,所述第一填充部包裹在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铰接端外侧并与所述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连接。本发明可以确保当发生较大的地表错动时,能够降低结构上的地震响应,同时确保所述梁体不会因此产生断裂进而导致梁体坠落,大大减轻了事后修复阶段所需的工作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