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29040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774292.4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运船队尺寸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激光雷达与图像融合的航运船队尺寸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三维点云数据与二维图像数据,按时间戳和空间坐标对齐数据,得到对齐的数据集;基于所述对齐的数据集,识别重合区域的初始边界,标记并分离区域,得到初始边界标记。本发明采用激光雷达与图像融合技术,收集多维度数据,通过时间戳和空间坐标对齐,构建完整的对齐数据集,确保船体尺寸信息覆盖全面。而利用重合区域初始边界的标记与分离,减少了边界识别的模糊和误差,为后续轮廓细化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基础。而通过结合点到点匹配的方式,建立了船体的高精度三维模型,解决了建模过程中断裂和信息丢失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9864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16146.X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8G1/01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分析施工区影响下自由流收费道路断面通行能力的方法,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通过构建施工区影响下自由流收费道路断面交通特征数据集;计算自由流收费道路断面通行能力折减系数;计算施工区上下游道路断面通行能力折减系数;确定施工区上下游道路车辆换道位置;确定施工区影响下自由流收费道路基准通行能力;计算施工区影响下自由流收费道路断面通行能力。本发明可有效量化施工区对自由流收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施工区影响下自由流收费道路断面通行能力,更好掌握自由流收费道路交通运行状态、提前采取交通拥堵预防措施,提高自由流收费道路通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8260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78624.5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常熟市交通运输局
IPC: G06Q10/047 , G08G1/01 ,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F30/20 , G01C21/34 , G06F111/0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车路协同的公交车乘车路线规划方法,属于智能网联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的交叉应用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乘客在公交站外部起讫点需求数据、实时路况数据、公交站点GIS数据与道路网GIS数据;乘客在外部起讫点需求数据与公交站点GIS数据,将外部起讫点与附近的公交站点相关联;估算乘客在外部起讫点与相应公交站点之间步行接驳时长;基于最短路原则,将关联了外部起讫点的公交站有序串联,得到公交车辆行驶路径;构建最优化模型,目标是全部乘客总出行时长最小,约束条件为乘客只从外部起讫点关联到的公交站点上车;求解所述最优化模型,获得上下车公交站点的时间和位置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616855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661846.0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公路互通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涉及智慧交通技术领域,能够为互通匝道车辆汇入主线的安全行车距离的计算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手段,为控制车辆汇入主线提供依据,也为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条件下的车辆汇入条件计算提供了方式。本发明包括:当互通匝道有车辆安全汇入目标车道时,自动计算出目标车道中车辆的平均车头间距和平均车速,并记录此时的环境状况;对此平均车速进行离散化,将离散车速与此环境状况下的平均车头间距相对应,利用后续相同环境状况和离散车速所对应的平均车头间距对之前已算得的平均车头间距进行自动更新,得到各种环境状况下不同离散车速与平均车头间距的对应表,据此对互通匝道车辆进行自适应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22025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0931506.4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高速公路应急控制方法,涉及智慧交通技术领域。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少车辆二次事故的发生,提升控制策略实施的自动化程度,保障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运营。本发明包括:根据道路视频监控数据,捕获道路突发事件;根据事件现场的视频数据,确定事件相关参数和第一类时间信息,第一类时间信息包括处理事件所需的时长;利用第一类时间信息,事件相关参数,路网数据和车辆历史通行数据,确定第二类时间信息,第二类时间信息包括执行应急控制策略的各时间段;获取在第二类时间信息的各时间段内执行的应急控制策略;根据应急控制策略,对与事发路段相关联的路网相关设备进行控制。本发明适用于高速公路应急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888876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323673.7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交通运行状态感知的节假日服务区流量预警方法及系统,涉及交通大数据分析预警领域,能够及时的掌握各个服务区的交通流量预警数据,并有效的做出预警以及控制交通流量。本发明包括:所述服务器通过网络通信线程M,接收所述前端设备上报的数据,并存入消息队列Q;通过流式处理线程S1从消息队列Q取出数据进行解析,并得到停车数据,之后分别访问所述关系型数据库、所述文件型数据库和所述缓存型数据库,更新R1和C1中记录的车位情况,并将停车记录存入F;通过流式分析线程S2从C1和C2读取停车位的占用情况数据和预警阈值数据,得到服务区的交通流量预警的结果,并将预警结果存入R3。
-
公开(公告)号:CN212248175U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20182980.2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日民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于路基施工期沉降测量的装置,包括定位板、加长杆、防护筒以及基座,所述基座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开设有螺纹通孔,且螺纹通孔的内部皆安插有螺柱,所述基座的正上方依次设置有若干个加长杆,所述防护筒顶部的左右两侧壁上皆水平安插有紧固螺栓,所述加长杆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定位板,且定位板的顶端等间距安装有水平仪,所述定位板、加长杆底端的中心位置处皆固定有插销,所述加长杆、基座顶端的中心位置处皆开设有销孔。该利于路基施工期沉降测量的装置,不仅便于各组件的定位安插、提升,提高了测量装置的装配效率,而且便于准确读取并存储数据,提高了路基沉降的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221960615U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322760693.1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弯道预警诱导装置,涉及道路警示装置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挑臂立柱、挑臂立柱上安装有多目标跟踪雷达、信息显示屏、太阳能供电装置和控制箱;控制箱中安装有上位机,工业交换机,继电器;可选的,弯道两侧安装有楔形LED红灯灯柱和黄灯灯柱;上位机通过网络运营商提供的4G网络和远程控制服务器连接。信息显示屏用于显示预警信息,可选的,弯道路测的楔形LED灯柱可以进行闪烁,以便于对驶入弯道的交通参与者进行安全预警,从而缓减弯道行车时所面临的视距不足问题,对交通参与者进行及时诱导,有效提高交通参与者通过弯道的安全性,降低在弯道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19087153U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22399632.2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画像标签的交互装置,涉及用户画像处理领域,解决了各端设备之间并不联网,网络端和本地没有打通的问题,并且布线简单。本实用新型包括:印刷在目标设备上的画像标签(1)、移动终端(2)、云端平台(3)、本地设备(4)和大屏(5);画像标签(1)对应所述目标设备的编号;移动终端(2)上安装有扫描模块,所述扫描模块用于扫描画像标签(1),移动终端(2)通过移动网络与云端平台(3)建立通信连接A;云端平台(3)通过互联网分别与本地设备(4)和大屏(5)建立通信连接B。
-
公开(公告)号:CN212224874U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20182992.5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日民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基施工防护装置,包括基座、立杆以及横栏,所述基座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垂直安插有锚柱,且锚柱的顶部皆套装有第一螺母,所述基座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立杆,且立杆的前后两侧壁上分别等间距开设有插孔、通孔,所述立杆上套装有若干个活动件,且活动件的后端皆焊接有定位件,并且定位件的内部皆水平穿插有横栏,所述活动件的中部水平安插有螺柱,且螺柱的后端依次穿过插孔、通孔、横栏以及定位件,并且螺柱的前后两端皆套装有第二螺母。该路基施工防护装置,不仅提高了防护装置的装配与调节效率,而且增强了轴向缓冲性能,并可避免划伤人体,从而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