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8883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054203.4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才友 , 张鑫浩 , 惠庆敏 , 耿明婧 , 王平 , 陈四来 , 段翔远 , 汪叶舟 , 余奇 , 未娜超 , 师多佳 , 赵炎南 , 高鑫 , 郑钧元 , 雷佳鑫 , 王宇轩
IPC: G01N29/44 , G06F30/23 , G06T17/20 , G01N29/07 , G01N29/04 , G01P15/00 , G06F119/14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波叠加原理的高速铁路轨道带隙试验测试方法,包括:利用利用叠加原理和Bloch边界条件,找到确定周期结构能带结构所需的求解方程组;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多元胞周期轨道结构模型,验证波叠加法在三维结构中的适应性并且对现场试验采用人力单边力锤锤击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行室内和现场试验验证;本发明可以用于具有任意边界条件的有限结构,弥补了许多无限周期结构的验证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1920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54206.8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10 , G06F119/04 , G06F119/14 , G06F111/10 , G06F111/08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低频宽带隙的减振型超材料地屏障,所述地屏障包括多个周期性排布的单胞结构,每一个所述单胞结构包括环形橡胶和设于所述环形橡胶内部的内部钢片以及设于所述环形橡胶外部的外部钢片,所述内部钢片内设有内部钢振子,所述外部钢片内设有外部钢振子;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低频宽带隙的减振型超材料地屏障的带隙特性的分析方法;本发明特别针对抑制20Hz以下的弹性波,不仅具有低频带隙和带隙宽度大的特性而且结构稳定;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地屏障的能带结构和频率响应函数。
-
公开(公告)号:CN116189823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52696.1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nventor: 赵才友 , 张鑫浩 , 王平 , 陈四来 , 段翔远 , 未娜超 , 余奇 , 师多佳 , 惠庆敏 , 汪叶舟 , 耿明婧 , 赵炎南 , 高鑫 , 郑钧元 , 雷佳鑫 , 王宇轩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11/06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基于靶向噪声衰减的超材料声屏障模块化逆向设计方法,包括:对目标噪声源进行噪声实测;对实测的噪声进行采集、分类并导出;对采集的噪声进行滤波及傅里叶变换后导出显式的目标图像与目标函数,将目标函数导入条件函数;通过粒子算法控制波有限元程序,不断迭代优化求解出带隙范围;迭代开始时会随机产生N个维度的位置变量初始值、N个速度变量初始值,其中每一位置变量分别对应一个当前结构演化结果与演化方向,结合波有限元方法来评估每个候选结构的波频散特征,通过条件函数进行循环的判别个体最优位置,并通过目标函数判别个体最优中的种群最优位置;本发明在设计效率、等效体积、衰减频段及衰减量等方面均有着显著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454128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202639.2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01F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降噪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实现宽频隔声的全向通风铁路声屏障。其包括声屏障模块;声屏障模块包括内筒部、螺旋板部和外筒部,内筒部和外筒部均为圆筒形结构,且中心轴水平设置,内筒部、螺旋板部和外筒部由内之外同轴分布且一体连接,螺旋板部绕内筒部中心轴均匀设置有多个,内筒部外周面、外筒部内周面以及相邻两螺旋板部之间形成螺旋通道。本发明降噪效果好、通风性能好且自重小。
-
公开(公告)号:CN11448171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203326.9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减振降噪领域,具体为一种颗粒阻尼吸振和带隙阻振相融合的浮置板轨道隔振器。其包括隔振组件,隔振组件包括回转形结构的连接器、内环橡胶层、外环橡胶层和钢振子外壳以及填充在钢振子外壳内的多个阻尼颗粒,连接器具有容纳槽,内环橡胶层位于容纳槽内,且内环橡胶层与铝合金连接器连接,外环橡胶层同轴套设在连接器外周面上,钢振子外壳套设在外环橡胶层外周面上;隔振组件沿轴向设置有多组,相邻隔振组件中的两个连接器连接。本发明能满足刚度和低频带隙要求,且在对轨道进行减振降噪时避免共振峰激增。
-
公开(公告)号:CN110987678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1911301974.2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领域的扣件系统组装疲劳性能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扣件系统疲劳试验方法。该扣件系统疲劳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实际钢轨运行环境中,获取扣件系统受到的扣件力的时域数据;滤除扣件力的时域数据中低于预定频率的部分,得到扣件力的第一时域数据,滤除时域数据中高于预定频率的部分,得到扣件力的第二时域数据;根据扣件力的第一时域数据和扣件力的第二时域数据确定待加载激振力函数;对待试验扣件系统根据待加载激振力函数进行加载试验,以确定待试验扣件系统的疲劳寿命。该扣件系统疲劳试验方法,通过该扣件系统疲劳试验方法对待试验扣件进行试验,可以综合考虑及分析低频载荷和高频载荷对待试验扣件的疲劳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265911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388373.0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弹条动力吸振器,涉及铁路安全领域,包括弹性阻尼层和刚性层;弹性阻尼层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供弹条的弹壁穿过的第一安装孔,弹性阻尼层的内、外径分别为15、30mm,材料选用软橡胶,弹性模量为6MPa;刚性层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供弹性阻尼层安装的第二安装孔,刚性层的内、外径分别为30、45mm,材料选用钢材;弹性阻尼层和刚性层通过粘黏剂连接,组成厚度为10mm的动力吸振结构。本发明中的弹条动力吸振器安装方便,造价低廉,且不影响扣件系统及弹条的其他性能,可作为一种较好的抑制弹条共振断裂的方式,借助自身的弹簧‑阻尼系统吸收结构的共振能量,最后通过自身的阻尼元件进行消耗,它属于被动式振动控制器。
-
公开(公告)号:CN11325277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388016.4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加速度的弹条疲劳损伤监测方法,涉及铁路安全领域,本发明通过采集、传输和处理振动加速度数据对弹条疲劳损伤进行监测,处理终端数据时,通过实测弹条加速度作为输入,对扣件系统精细化模型进行频率响应计算,得到应力频响函数,基于该函数和弹条振动加速度功率谱,计算得到弹条危险点的应力功率谱密度,对应力功率谱密度进行平均应力修正,得到应力幅值概率密度,最后结合弹条材料的S‑N曲线和疲劳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计算出弹条的疲劳损伤,当弹条疲劳损伤累积到预警值时,进行预警;本发明在计算上简单快捷,有效地跟踪不同区段不同线路每一辆列车通过时的弹条疲劳损伤情况,为扣件弹条的正常服役提供一定的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325226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388371.1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扣件高频振动疲劳试验系统,涉及铁路安全领域,通过振动试验台、振动监测部件对扣件进行扫频试验,找出扣件零部件共振频率以及放大倍数,在典型的扣件零部件共振频率点上输入预定参数的振动,用来考核扣件零部件耐共振振动的能力。本发明可以分析高频载荷对扣件零部件疲劳损伤的影响,找出扣件零部件共振频率以及放大倍数,通过调整支撑工装斜面的角度,可以改变扣件垂横向加载的比例,可以分析垂向、横向力对扣件疲劳的贡献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12287590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11545045.9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减振设备布置和参数优化的方法,所述布置和参数优化的方法包括:根据现场条件确定是否需要组合使用减振设备和减振后目标点的振动水平位置,获取隔振参数的优化范围带入到计算参数中,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采用无导数优化方法对目标函数进行非连续优化,选择所需优化的参数以及定义土层参数和优化参数初值;设置最大迭代次数,输入上述的参数并调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求解得到参数优化的结果。本发明所使用的有限元模型可以对包括隔振垫、钢弹簧浮置板等轨道系统隔振装置的模拟。针对具体的地层和建筑物条件,利用优化算法就可以实现对轨道隔振设备的参数设计。做到了因地制宜的轨道交通减振,增强减振设备的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