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33970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056538.5
申请日:2012-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D4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1402 , F02D41/1403 , F02D41/1439 , F02D41/1454 , F02D41/1458 , F02D2041/1412 , F02D2041/142 , F02D2041/14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燃比控制装置,即使不在催化剂的上游设置LAF传感器,也能够实现空燃比的适当化,能够促进系统的成本降低、空燃比控制对摩托车等的适用。预测催化剂的下游侧的空燃比的预测器(102)至少根据来自于氧气传感器的实际空燃比(SVO2)及第一校正系数(DKO2OP)的历史计算预测空燃比(DVPRE),具有自适应模型修正器(122),该自适应模型修正器将实际空燃比(SVO2)与预测空燃比(DVPRE)的偏差作为预测误差(ERPRE),对第一校正系数(DKO2OP)重叠第二校正系数(KTIMB)以使预测误差为零。
-
公开(公告)号:CN101762391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0910225184.0
申请日:2009-12-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考虑到发动机的旋转变化且降低脉冲转子的尺寸公差的影响、可检测更正确的发动机负荷状态的发动机负荷检测装置。将检测平均发动机旋转速度NeA的检测区间设定为曲轴从第二磁阻转子(12)的通过开始点G3起旋转两圈的长度。将检测区间分割为四个区间,四个区间由与第二磁阻转子(12)通过拾取器(20)的位置对应的第一磁阻转子区间和第二磁阻转子区间以及与第二磁阻转子(12)不通过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构成。求出平均第一旋转速度ω4(n-1)和第二旋转速度ω4(n)的第一平均值H1,并求出平均第一磁阻转子旋转速度ωtdc1和第二磁阻转子旋转速度ωtdc2的第二平均值H2。用第一平均值H1除以第一旋转速度ω4(n-1)的值乘以第二平均值H2,计算出NeA。
-
公开(公告)号:CN101230805B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810004049.9
申请日:2008-01-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国府志朗
IPC: F02D41/06
Abstract: 本发明以简明且廉价的构成提供一种当推定发动机起动性恶化时、驾驶者能够在发动机起动之前认知该状况的装置。在具备能够使用多种燃料混合的混合燃料的发动机的车辆中,起动信息显示装置的构成是具备空气温度检测器(13),其检测外部空气或发动机中吸入的空气的温度;起动显示器(35),其根据空气温度检测器检测的外部空气或吸气温度,在发动机起动之前进行与发动机起动性有关的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303320C
公开(公告)日:2007-03-07
申请号:CN200410029412.4
申请日:2004-03-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44
Abstract: 可靠地进行空冷式内燃机的暖机增量补正处理。在配有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的空冷式内燃机中,在进行暖机增量补正处理时,检测油温Te和进气温度Ti,以检测油温Te越低且检测油温Te和检测进气温度Ti的差越小、则燃料喷射量越多的方式控制补正系数Kd×Ke。由于不仅顾及到视为发动机温度的油温Te、还顾及进气温度Ti,所以可以更加可靠地进行暖机增量补正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2589888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210008028.0
申请日:2009-12-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G01M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46
Abstract: 提供考虑到发动机的旋转变化且降低脉冲转子的尺寸公差的影响、可检测更正确的发动机负荷状态的发动机负荷检测装置。将检测平均发动机旋转速度NeA的检测区间设定为曲轴从第二磁阻转子(12)的通过开始点G3起旋转两圈的长度。将检测区间分割为四个区间,四个区间由与第二磁阻转子(12)通过拾取器(20)的位置对应的第一磁阻转子区间和第二磁阻转子区间以及与第二磁阻转子(12)不通过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构成。求出平均第一旋转速度ω4(n-1)和第二旋转速度ω4(n)的第一平均值H1,并求出平均第一磁阻转子旋转速度ωtdc1和第二磁阻转子旋转速度ωtdc2的第二平均值H2。用第一平均值H1除以第一旋转速度ω4(n-1)的值乘以第二平均值H2,计算出NeA。
-
公开(公告)号:CN102922988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28548.7
申请日:2008-01-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5/06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具有主燃料箱以及副燃料箱的车辆的小型化。一种车辆,除具有车辆用发动机(12)的主燃料箱(33)之外,还具有把用于提高启动性的启动用燃料作为副燃料(96)储存起来的副燃料箱(84),其中,在主燃料箱(33)内配置副燃料箱(84),不必另外设置用于配置副燃料的车身内空间。具体地,在鞍形的主燃料箱(33)的左右鼓出部中,在未设有燃料旋塞的一侧的鼓出部配置副燃料箱(84)。
-
公开(公告)号:CN101842280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0880112715.9
申请日:2008-10-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35/00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燃料箱的供油口装置,在储存作为发动机用燃料的乙醇燃料的车辆用燃料箱(3)的上壁(3a)设有供油口(15a)及从该供油口(15a)向燃料箱(3)内延伸的供油引导筒(15),该车辆用燃料箱的供油口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供油引导筒(15)上安装有将供油引导筒(15)的下方开口部覆盖并容许燃料的流通且防止火的侵入的火焰防止装置(21)和从该火焰防止装置(21)的外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裙部(27),利用裙部(27)来防止经由火焰防止装置(21)产生的在燃料箱(3)及供油引导筒(15)之间的空气的对流。由此,使用火焰防止装置来抑制火从供油口向燃料箱内侵入,不仅如此,还防止乙醇气体从燃料箱内的上部向供油引导筒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663077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880010682.7
申请日:2008-02-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3
Abstract: 设置在燃料泵(92)下游的次级燃料滤清器(143)的孔径尺寸比设置在燃料泵上游的初级燃料滤清器(141)的孔径尺寸小。所述次级燃料滤清器覆盖有壳体部件(171)并且沿着车辆的中心框架(23)设置。所述次级燃料滤清器由无纺织物制成并且形成为袋状,并且燃料通过从所述次级燃料滤清器的内部穿过所述次级燃料滤清器到达所述滤清器的外侧而被过滤。
-
公开(公告)号:CN101153565B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710142289.0
申请日:2007-09-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国府志朗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种燃料发动机用燃料喷射控制装置,该装置的构成为:具有多个用于根据发动机的状态决定基本燃料喷射时间的映像,且根据乙醇浓度切换该映像。构成用于多种燃料发动机(1)的燃料喷射控制装置具备:根据燃料中所含乙醇浓度,存储多个对应发动机(1)的状态及基本燃料喷射时间Ti所记录的燃料喷射控制映像(30)的存储区域(26);配置于排气管(4)内,检测废气中的氧浓度的O2传感器(15);用当前所选择的乙醇浓度的燃料喷射控制映像(30),决定基本燃料喷射时间Ti的基本燃料喷射时间决定部(22);根据O2传感器(15)所检测的检测值,决定用于补正基本燃料喷射时间Ti的、以使发动机(1)的空燃比达到目标空燃比的空燃比补正系数KO2的补正系数决定部(24);根据基本燃料喷射时间Ti及空燃比补正系数KO2,决定燃料喷射量的燃料喷射量决定部(25);根据空燃料比补正系数KO2,选择与燃料乙醇浓度相近的乙醇浓度的燃料喷射控制映像(30)的映像切换部(21)。
-
公开(公告)号:CN1601063B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410082564.0
申请日:2004-09-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气缸盖的冷却风通路构造,在离开凸轮链室的位置配置排气口,使上述排气口和上述凸轮链室之间成为前部开口,在接近上述凸轮链室的位置配置吸气口,使上述吸气口的、与凸轮链室相反侧成为后部开口,设置连接上述前部开口和上述后部开口的前后方向冷却风通路,并且,从上述前后方向冷却风通路的大致中央部向横方向分路,设置与气缸盖的侧面的侧部开口连接的横方向冷却风通路。这种冷却风通路构造,在下部具有燃烧室、上部具有气门室、一侧部具有凸轮链室、于上述燃烧室和气门室之间的前部设置排气口、于其后部设置吸气口的空冷式内燃机的气缸盖的冷却风通路构造中,可以进一步提高空冷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