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92692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510008265.7
申请日:2005-02-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L4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7/06 , H01H2057/006 , H01L41/0933 , H01L41/0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薄膜压电致动器,包括一个驱动部分,至少其一端被一个锚部件支撑,所述驱动部分包括:压电薄膜;在所述压电薄膜的第一区域下面设置的第一下电极;在所述压电薄膜的不同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下面设置的第二下电极;在所述压电薄膜上与所述第一下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一上电极;在所述压电薄膜上与所述第二下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上电极;通过在所述压电薄膜上形成的第一通孔电连接所述第一下电极和所述第二上电极的第一连接部件;以及通过在所述压电薄膜上形成的第二通孔电连接所述第二下电极和所述第一上电极的第二连接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1038900A
公开(公告)日:2007-09-19
申请号:CN200710088535.9
申请日:2007-03-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3732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散热器包括由绝缘金刚石形成的基座部分和由绝缘金刚石形成并设置在基座部分上的多个压接件。
-
公开(公告)号:CN1921065A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200610115424.8
申请日:2006-08-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J6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61/0672 , H01J9/022 , H01J61/0675 , H01J61/72
Abstract: 一种用于放电灯的冷阴极包括:具有弯曲部分的金属板;形成在除了所述弯曲部分以外的所述金属板的面上的金刚石膜;以及安装在所述金属板上的金属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655373A
公开(公告)日:2005-08-17
申请号:CN200510008265.7
申请日:2005-02-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L4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7/06 , H01H2057/006 , H01L41/0933 , H01L41/0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薄膜压电致动器,包括一个驱动部分,至少其一端被一个锚部件支撑,所述驱动部分包括:压电薄膜;在所述压电薄膜的第一区域下面设置的第一下电极;在所述压电薄膜的不同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下面设置的第二下电极;在所述压电薄膜上与所述第一下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一上电极;在所述压电薄膜上与所述第二下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上电极;通过在所述压电薄膜上形成的第一通孔电连接所述第一下电极和所述第二上电极的第一连接部件;以及通过在所述压电薄膜上形成的第二通孔电连接所述第二下电极和所述第一上电极的第二连接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577718A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200410071388.0
申请日:2004-07-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J61/12 , H01J61/0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65/00 , H01J61/04 , H01J61/12 , H01J61/545
Abstract: 提供一种放电灯,在该放电灯中,将二次电子发射效率较高且溅射率比较低的金刚石用作冷阴极。该放电灯包括:用放电气体填充的外壳、在外壳的内表面上设置的荧光膜和使得外壳内发生放电的一对电极。在各电极的表面上设置金刚石构件,并且,放电气体中包含比率不少于0.002%且不多于12.5%的氧气。
-
公开(公告)号:CN104685652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80049476.8
申请日:2013-09-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L51/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75 , H01L51/5234 , H01L51/5268 , H01L51/5271
Abstract: 根据一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设置为与第一电极相对的反射层、设置在第一电极和反射层之间的有机发光层、设置在有机发光层和反射层之间的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电极和反射层之间的光学缓冲层以及多个光提取部。多个光提取部至少设置在光学缓冲层的设置有第二电极的一侧,在光学缓冲层的设置有反射层的一侧,以及在光学缓冲层内,光提取部具有不同于光学缓冲层的折射率的折射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683615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210069172.5
申请日:2012-03-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4 , H01L27/3206 , H01L51/5016 , H01L51/50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提供能够不管其T1能量地使用荧光性蓝色发光材料的、能够获得高发光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包括:相互间隔配置的阳极(12)和阴极(17)构成的一对电极和配置在所述一对电极间的发光层(14),该发光层(14)包括,包括主体材料和荧光性蓝色发光材料的位于所述阳极侧的蓝色发光层(14a)、和包括主体材料与磷光性绿色发光材料和/或磷光性红色发光材料的位于所述阴极侧的绿色和红色发光层(14b)。
-
公开(公告)号:CN104620405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80047345.6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L51/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8 , G02F1/137 , H01L51/5218 , H01L51/5221 , H01L51/5234 , H01L51/524 , H01L51/5271 , H01L51/5275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包括第一电极(10)、反射层(50)、有机发光层(30)、第二电极(20)以及光学缓冲层(40)。反射层(50)设置为面向第一电极(10)。有机发光层(30)设置在第一电极(10)和反射层(5)之间。第二电极(20)设置在有机发光层(30)和反射层(50)之间。光学缓冲层(40)设置在第二电极(20)和反射层(50)之间。光学缓冲层(40)的折射率低于有机发光层(30)的折射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620404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80047158.8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L51/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75 , H01L51/0096 , H01L51/5221 , H01L51/5231 , H01L51/5262 , H01L51/5268 , H01L2251/558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发光元件(1)包括第一电极(10)、第二电极(20)、以及发光层(30)。第二电极(20)与第一电极相对地提供。发光层被提供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层(21,22)。该多个层中的每一个层包括从包括以下各项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者:Al、Al合金、Ag、Ag合金、碱金属、以及碱土金属,并且彼此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3000820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081313.5
申请日:2012-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56 , H01L51/0059 , H01L51/0067 , H01L51/0069 , H01L51/007 , H01L51/5044 , H01L51/5278
Abstract: 公开了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显示器和照明设备,包括以下元件:彼此分开设置的阳极和阴极电极,红光和绿光发光层以及蓝光发光层,厚度为3-20纳米(包括端值)的间隔层。所述发光层彼此分开设置并位于电极之间。所述间隔层设置在发光层之间,间隔层包含载荷子传输材料,该材料包含能在平面内和垂直方向上取向的分子,取向有序参数为-0.5至-0.2(包括端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