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75656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710426053.3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IPC: H01M8/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用尖晶石/金属连接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是以不锈钢为基体,在表面等离子喷涂厚度为10~25um的Cu‑Mn‑Co合金涂层;原料是Cu粉、Mn粉及Co粉的混合物;喷涂前,将基体表面进行喷砂粗化、预氧化生成预氧化层、烘干;喷涂功率为25~30Kw,主气流量80~85L·min‑1,送粉率4~10g·min‑1,喷距90~95mm。喷涂后在750~800℃预烧结10~20h。本发明制备出的Cu‑Mn‑Co尖晶石涂层可以有效的提高金属连接体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氧化工作环境下高温抗氧化性能及导电性能,抑制Cr从基材中的外扩散产生阴极毒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724992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929771.1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铝合金表面制备耐腐蚀超疏水膜层的方法,该方法首先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在超声波清洗仪器中依次对预磨的铝合金基体进行清洗;对铝合金基体进行电解抛光、阳极氧化、扩孔处理;将基体放置在电化学镀镍液中,使基体表面获得凸包状织构,随后将基体放置在电化学镀钴装置中,进行电化学镀钴处理,通过以上步骤的处理,主要通过阳极氧化和电化学沉积相结合在基体表面构建花瓣状微纳米粗糙结构。最后将处理后的基体放入氟硅烷乙醇溶液中浸泡修饰降低其表面自由能,使铝合金表面获得耐腐蚀超疏水膜层,有效的提高了铝合金的耐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64846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610383398.0
申请日:2016-06-01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心凸齿类锻件及其成形方法,所述方法是:先将圆柱形棒料放入1180~1220℃的电阻炉中,保温60~70分钟,取出经改锻及胎膜锻成形为一端为圆台,另一端为扁平板状的毛坯;然后将初锻后的毛坯放入1180~1220℃的电阻炉中,保温50~60分钟,取出放到弯曲胎膜上完成折弯工序;再将折弯后坯料放入1180~1220℃的电阻炉中,保温50~60分钟,取出放入终锻模腔,在螺旋压力机上经2~3次连击,完成终锻成形;最后将终锻件周转至切边模上,利用锻件余热,完成锻件的切边过程。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制坯设计及锻造过程控制,仅需经过三次加热,即可完成最终的锻造成形,涉及的模具及工艺过程简单,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在保证锻件成形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033140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259792.9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铝合金等温热镦挤复合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包括顶杆和模套,模套为下端圆周设有外凸肩的桶状形,底端面开有中心孔,侧壁上部沿圆周均布有多个螺纹通孔,自凸肩沿轴向侧壁上套装有加热器,模套内自下而上依次叠置开有中心通孔、截面为T型、下端穿出模套中心孔的垫块,和设有与垫块同轴的上大下小阶梯孔,且下端圆周设有外凸肩的型腔,型腔外圆上套装有与之相配合的挤压筒,挤压筒外圆壁上对应模套螺纹孔设有环形凹槽,上端面上设有安置热电偶的盲孔;所述顶杆插配在垫块的中心孔中。本发明的模具结构简单,简化了成形工序,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制件组织,提高了制件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本模具镦挤制件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132870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497888.9
申请日:2015-08-13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温导电性能的复合氧化物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涂层是在金属基体表面沉积厚度为5~15μm的Co-(35~45)Mn合金涂层,步骤是在预先经过表面处理的金属基体表面上采用高能微弧合金化技术制备厚度为5~15μm的Co-(35~45)Mn合金涂层,然后将合金涂层放入预先通入300-500ml/min的纯氧气氛排尽空气的,恒温在850℃-950℃的气氛炉中氧化10-15小时后,得到的复合氧化物涂层是Co-Mn合金涂层完全消耗,转换为(Co,Mn)3O4尖晶石氧化物且不含金属Co和MnO的内氧化层。本发明的复合氧化物涂层与金属基体结合致密,在模拟燃料电池环境下有效阻止CrO2(OH)2的挥发,长期腐蚀后在800℃高温面比电阻低于60mΩcm2。
-
公开(公告)号:CN103326036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45863.0
申请日:2013-06-20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IPC: H01M4/88
Abstract: 一种活性(Mn,Re,Co)3O4尖晶石混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Mn、Co和稀土元素的可溶性盐、络合剂溶于蒸馏水,室温下搅拌均匀;(2)将步骤(1)所得溶液60~200℃低温干燥1~200h,350~500℃中温煅烧2~48h去除有机物;在还原性气氛下,600℃~900℃高温气氛炉中煅烧1~24h,得到粒度为10~1000nm的超细活性混合粉末;(3)将步骤(2)得到的超细MnO、Co和Re2O3活性混合粉末放入模具内,在真空或保护性气氛下,900℃~1400℃高温,20-60MPa压力下,烧结成型。所得电极具有良好室温韧性和导电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1047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4542.4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 丹阳市凯鑫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IPC: C22C19/05 , B22F1/12 , B22F9/04 , B22F3/03 , B22F3/10 , C22C1/02 , C22C1/03 , C22B9/18 , C22F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陶瓷颗粒增强的镍基高温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材料由基体合金和碳化钛(TiC)+硼化钛(TiB2)组成。在制备过程中,本发明将纳米陶瓷颗粒通过铝基中间合金的形式引入到高温合金的熔炼过程中,成功制备出纳米陶瓷颗粒增强的镍基高温合金复合材料。铝基中间合金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33%~0.33%;铝基中间合金中,各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为:TiC为10%~20%,TiB2为20%~30%,剩余为铝。本发明复合材料在不明显降低材料塑性的前提下,高温耐磨性能大幅提高,高温屈服、高温抗拉强度也明显提高。本发明避免了纳米颗粒在制备、储存、熔炼过程中的表面污染,且在基体中均匀分布,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合金熔炼工艺,制备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40315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11230376.7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IPC: C22F3/00 , C25B11/089 , C25B1/04 , C22F1/10 , C21D10/00 , C21D1/34 , C22C1/11 , C22C45/04 , C22C45/02 , B22D18/06 , C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镍铁基非晶合金电化学析氧催化性能的方法,涉及电解水催化剂领域。首先通过快速冷却制备Y和La复合稀土元素微量掺杂的镍铁基非晶合金,利用高频振动提高所述非晶合金表面的能量状态,同时通过高频振动压头与非晶合金构成电流回路,通过施加电流进一步提高非晶合金表面的能量状态。本发明采用高密度机械能量输入协同电流加热能量输入,使得非平衡态的非晶合金材料表面处于更高的能量状态,提高非晶合金在碱性溶液中析氧反应活性和催化效率。本发明处理工艺简洁高效,节能环保,适用于高性能镍铁基非晶合金电解水析氧催化剂材料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748833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47484.X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IPC: C25B11/089 , C25B11/061 , C25B11/052 , C25B11/031 , C25B1/04 , C25D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e‑Co‑Ni‑C尿素氧化电极及其制备方法,Fe‑Co‑Ni‑C尿素氧化电极包括导电基体以及通过电沉积法沉积在导电基体表面的Fe‑Co‑Ni‑C镀层。本发明的Fe‑Co‑Ni‑C尿素氧化电极具有低的尿素氧化过电位,能够作为碱性电解水尿素氧化电极材料使用;Fe‑Co‑Ni‑C镀层表面具有多个凸起的小纳米颗粒,从而使镀层具有多个反应活性位点,进而提高Fe‑Co‑Ni‑C电极的催化性能;同时电沉积法使Fe‑Co‑Ni‑C镀层与基底材料结合牢靠,能够减少电极材料在尿素氧化反应过程中的脱落现象,极大地提高了电极的电化学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5227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52751.2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Zr基非晶合金室温拉伸塑性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冷热循环提高非晶合金中纳米尺度的结构非均匀性,随后利用高频振动压头在非晶合金表面制备微米尺度非均匀结构阵列。从纳米尺度上在非晶合金中激活更多的流变单元,进一步通过微米尺度的非均匀结构阵列阻碍非晶合金塑性变形中主剪切带的扩展,促进复合剪切带的产生,在纳米和微米尺度非均匀结构及其应力场的多重耦合作用下,提高微纳复合非均匀结构非晶合金的室温拉伸塑性。该发明对推动高性能非晶合金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