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高高碳盘条对接质量的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26001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1710308945.3

    申请日:2017-05-04

    Inventor: 张永军 韩静涛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一种用于提高高碳盘条对接质量的装置及其方法,属于线材生产及其制品制备技术领域。该装置主要由矫直、剪切、倒角,焊接、冷却、打磨、加热等装置组成。其具体方法为,待对接的两盘条端部在经矫直装置矫直、剪切装置端部剪平、以及倒角装置端部倒角后,夹持于焊接装置的两电极之间,在保证端部接触后对其端部进行焊接;在对焊后的盘条端部经冷却装置冷却、打磨装置的焊缝隆起处的磨平处理后,再将其运送至加热装置中,将焊接时两电极之间的盘条感应加热至正火温度,并在保证其温度均匀后离开该装置进行空冷。采用该方法提高了盘条对接的机械化程度,即提高盘条的对接质量、降低了断丝率,又提高盘条深加工时的生产效率。

    利用渗碳、表面石墨化提高中低碳钢工件耐磨减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2609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1033094.9

    申请日:2021-09-03

    Inventor: 张永军

    Abstract: 一种利用渗碳、表面石墨化提高中、低碳钢工件耐磨减摩的方法,属于钢铁材料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是对以中、低碳钢为材质的工件进行表面渗碳处理、表面石墨化处理,其中,表面渗碳处理不仅在于强化工件表层,同时还在于提高工件表层碳含量,为后续表面石墨化处理提供碳源;表面石墨化处理则是为了在渗碳层中形成石墨粒子。处理后中、低碳钢工件,其表层可形成起支撑载荷骨架作用的强化耐磨渗碳组织,以及形成起减小摩擦面磨擦系数的固体润滑作用的石墨粒子,这是将渗碳强化与石墨固体润滑复合在了工件表层,因此,经过该处理的中、低碳钢工件具有较高的耐磨减摩性能,可应用在接触应力大、润滑不良环境下工作的摩擦副的耐磨减摩性能的提高上。

    大规格棒材的小压缩比压实焊合孔隙性缺陷的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5327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10840173.7

    申请日:2019-09-06

    Inventor: 张永军

    Abstract: 一种大规格棒材的小压缩比压实焊合孔隙性缺陷的轧制方法,属于钢铁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其工艺流程包括连铸圆坯加热、除磷、气雾冷却、初轧开坯、感应加热、剪头切尾、连轧、定尺、冷床处理、打包等。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利用气雾冷却对铸坯进行强制冷却,使其表面与心部产生200~300℃的温差,之后对其进行压缩比不低于1.5的初轧开坯,然后再经感应加热均温后进入后续流程。其中,经过气雾冷却处理后的铸坯表层形成一层“硬壳”,温度低,变形抗力大,不易变形;而被硬壳包围的心部,温度高、变形抗力小,易变形,从而有利于在初轧开坯阶段实现压实焊合铸坯中心区域的孔隙性缺陷。该方法可以实现小压缩比轧制直径大于400mm以上连铸圆坯生产高质量大规格棒材。

    一种实现石墨化钢超塑性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71844B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0256442.8

    申请日:2020-04-02

    Abstract: 一种实现石墨化钢超塑性的处理方法,属于钢铁材料加工技术领域。主要采用石墨化处理和等温十字锻造的处理方法来获得具有良好超塑性的石墨化钢。具体步骤为:首先在660℃~Ac1温度范围内对石墨化钢进行第一次石墨化处理;然后在对其进行温度为Ac3+30~50℃的等温十字锻造;最后在对其进行温度为620℃~660℃的第二次石墨化处理。按照上述方法处理的石墨化钢,其显微组织细小、均匀,且在等轴状的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着近球形微细的石墨粒子与粒状渗碳体,满足超塑成形对显微组织的相关技术要求。因此,该钢在相变点Ac1以下10~30℃温度范围内,以及1~3×10‑3/s应变速率范围内进行拉伸变形时,其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不小于0.36,延伸率不小于100%,即表现出良好的超塑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