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31671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1910821123.4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大熊香苗
IPC: H01M50/244 , H01M50/204 , H01M50/249 ,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57 ,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B60K1/04
Abstract: 一种简化向二层的蓄电池壳体的冷却介质套供给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通路的结构。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壳体底壁被分割成左壳体底壁及右壳体底壁,第一冷却介质套包括形成于左壳体底壁的左第一冷却介质套和形成于右壳体底壁的右第一冷却介质套,左第一冷却介质套的左端和第二冷却介质套的左端利用左冷却介质通路连通,右第一冷却介质套的右端和第二冷却介质套的右端利用右冷却介质通路连通,因此即使在冷却介质套是二层构造且一层的冷却介质套被左右分割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不间断的冷却介质通路连接这些冷却介质套,能够将部件个数抑制在最小限度,使构造简化,并且能够得到较高的冷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36364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198682.1
申请日:2021-02-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04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3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水浸入的蓄电池封装体。蓄电池封装体(BAT)配置于车辆(1)的底板(2)的下方,且具备:蓄电池(11);蓄电池壳体(12),其收容蓄电池(11);以及压力释放机构(20),其使蓄电池壳体(12)的内部的压力释放。压力释放机构(20)具备:连通构件(30),其具有前端部(31a)和后端部(32b),且前端部(31a)连接于蓄电池壳体(12);以及排气部(40),其连接于连通构件(30)的后端部(32b),且具有迷宫结构(LA)。
-
公开(公告)号:CN103811695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310507812.0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避免了蓄电装置的大型化,并提高了将多个蓄电模块紧固在一对连结板之间时的作业性。蓄电装置(P)如下这样构成:将多个方形的蓄电单体(11)沿着层叠方向层叠而构成蓄电模块(M),将沿着与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蓄电模块(M)夹持于在层叠方向两侧配置的第一连结板(26A)与第二连结板(26B)之间,并通过螺栓(29)一体地紧固。第一、第二连结板(26A、26B)由螺栓(29)沿着层叠方向紧固,因此即使不对第一、第二连结板(26A、26B)的形状特别下功夫,也能够充分地确保用于对螺栓(29)进行操作的工具与第一、第二连结板之间的距离,能够实现紧固作业的作业性提高及第一、第二连结板的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811795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310506829.4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06 , H01M2/10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将在蓄电单体母线的端部设置的蓄电模块端子与蓄电模块母线紧固时,可防止螺栓的拿错引起的短路的发生。蓄电装置(P)构成为,通过蓄电单体母线(21)将多个蓄电单体(11)彼此电连接而构成蓄电模块(M),并通过蓄电模块母线(33A、33B)将在多个蓄电模块(M)的蓄电单体母线(21)的端部设置的蓄电模块端子(31A、31B)彼此电连接。在蓄电模块端子上设置的双头螺栓(32)穿过在蓄电模块母线(33B)上设置的螺栓孔(33a),并通过螺母(34)进行紧固,因此不使用螺栓就能够将蓄电模块母线(33B)紧固于蓄电模块端子(31B),从而能够将螺栓的拿错防患于未然。
-
公开(公告)号:CN102582420B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110415308.9
申请日:2011-12-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冷却构造的高电压设备装置及具备该高电压设备装置的车辆。提供能够有效减小在高电压设备装置的壳体内产生的冷却用空气的流通造成的噪音的冷却构造。其为搭载于车辆的高电压设备装置,具备:在壳体内设置的用于冷却蓄电池单元的第1冷却流路;用于冷却高电压控制设备单元的第2冷却流路;连接第1冷却流路和第2冷却流路的中间管道;用于向上述部件送风的送风扇,中间管道包括与第1冷却流路连接的流入口、与第2冷却流路连接的流出口、使流入口和流出口连通的内部流路,且流入口及流出口的截面面积被设定为比内部流路的截面面积小的尺寸,由此作为能够消除在内部流通的冷却用空气的通风音的膨张型消音器发挥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157804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152025.3
申请日:2014-04-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 H01M2/1077 , B60L11/18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车辆受到后面碰撞时,防止高电压构件的损伤的车辆用蓄电装置。搭载于在车辆的车身后部形成的凹部内的电池封装体具备电池模块、将电池模块从前后夹着而保持的前部保持构件及后部保持构件、支承于前部保持构件的前表面的接线板。当前部保持构件被在后面碰撞的碰撞载荷的作用下前进的电池模块的框架按压而前进时,支承在前部保持构件的前表面上的接线板可能被夹在前部保持构件的前表面与凹部的前壁之间而发生损伤,但由于具备设置在前部保持构件的前表面上且与凹部的前壁对置的压入构件,且压入构件的前后方向尺寸比接线板的前后方向尺寸大,因此能够使接线板位于通过压入构件与凹部的前壁抵接并撑顶而形成的空间内来防止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04157803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150398.7
申请日:2014-04-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B60L11/18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车辆受到后面碰撞时,防止高电压构件的损伤的车辆用蓄电装置。搭载于车辆的车身后部的封装电池(12)具备:电池模块(20);将电池模块(20)从前后夹着而保持的前部保持构件(15)及后部保持构件(16);支承在后部保持构件(16)的后表面上的单元电压传感器(25)。由于在后部保持构件(16)的后表面上固定罩(26),且在后部保持构件(16)与罩(26)之间配置单元电压传感器(25),因此使后面碰撞的碰撞载荷经由罩(26)而向后部保持构件(16)传递,由此在罩(26)与后部保持构件(16)之间确保对单元电压传感器(25)进行保护的空间,能够防止单元电压传感器(25)的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04149721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204194.7
申请日:2014-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车辆受到后面碰撞时防止蓄电装置的线缆的损伤的车辆用蓄电装置。在车辆的车身后部搭载的封装电池(12)具备:电池模块(20);经由线缆而与电池模块(20)连接的PCU(23);风扇转子(35);对电池模块(20)、PCU(23)及风扇转子(35)进行保持的后部保持构件(16)。当车辆受到后面碰撞时,风扇转子(35)前进而嵌合于后部保持构件(16)的贯通孔(16b),从而能够防止风扇转子(35)按压PCU(23)而使PCU(23)移动的情况。由此,不用设置特别的加强构件,就能够防止因后面碰撞的碰撞载荷,使电池模块(20)及PCU(23)相互发生位置错动而损伤线缆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3811695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310507812.0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H01M2/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避免了蓄电装置的大型化,并提高了将多个蓄电模块紧固在一对连结板之间时的作业性。蓄电装置(P)如下这样构成:将多个方形的蓄电单体(11)沿着层叠方向层叠而构成蓄电模块(M),将沿着与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蓄电模块(M)夹持于在层叠方向两侧配置的第一连结板(26A)与第二连结板(26B)之间,并通过螺栓(29)一体地紧固。第一、第二连结板(26A、26B)由螺栓(29)沿着层叠方向紧固,因此即使不对第一、第二连结板(26A、26B)的形状特别下功夫,也能够充分地确保用于对螺栓(29)进行操作的工具与第一、第二连结板之间的距离,能够实现紧固作业的作业性提高及第一、第二连结板的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811694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310505483.6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78 , B60L11/1877 , H01G2/04 , H01G2/06 , H01G11/10 , H01M2/1077 , H01M2/206 , H01M10/425 , Y02E60/13 , Y02T10/7005 , Y02T10/7022 , Y02T1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及蓄电装置的车辆搭载结构,能够防止对多个蓄电模块的蓄电模块端子之间进行连接的蓄电模块母线的误组装。蓄电装置(P)通过将分别由多个蓄电单体(11)构成的至少第一~第三蓄电模块(M)并列设置,并利用蓄电模块母线(33A、33B)将相互相邻的蓄电模块(M)的蓄电模块端子(31A、31B)彼此电连接而构成。蓄电模块母线(33A、33B)包括在蓄电模块(M)的一端侧设置的长蓄电模块母线(33B)、在蓄电模块(M)的另一端侧设置的短蓄电模块母线(33A),长蓄电模块母线(33B)比短蓄电模块母线(33A)长,因此即使拿错长蓄电模块母线(33B)及短蓄电模块母线(33A)而要进行组装,也无法进行组装,因此能够将误组装防患于未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