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

    公开(公告)号:CN112695006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0163604.8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从Dorea sp.CAG317和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 H10中获得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以枯草芽孢杆菌168作为底盘细胞,pMA5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实现该酶的表达。通过强组成型启动子筛选,成功将该重组菌在弱酸条件下催化效率提高至单酶重组菌株的12‑13倍,重组菌株B.subtilis 168/pMA5‑spovG‑DS‑srfA‑RC在30分钟内可产生244.3g/L的D‑阿洛酮糖,转化率为32.6%并消除了反应溶液褐变现象。

    一种提升酱油品质的方法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9599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073479.2

    申请日:2022-09-0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酱油品质的方法,属于酶工程及发酵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罗伊氏乳杆菌来源的耐盐谷氨酰胺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表达,并通过RBS序列调控,提高了耐盐谷氨酰胺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量,相比对照提高了5.61倍。本发明还通过对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固定化后,将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投入到高盐稀态酱油酿造中,有效提升酱油的氨基酸态氮,从0.783±0.003g/100ml提高到0.841±0.002g/100ml,谷氨酸含量从5.0152±0.048g/l提高到7.319±0.068g/l,为酱油生产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经济的方法。

    一种谷氨酸棒杆菌高效突变体及重组菌构建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7430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68607.9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谷氨酸棒杆菌高效突变体及重组菌构建方法与应用,属于基因工程和诱变技术领域,基于筛选来源于C.glutamicum自身DNA复制过程中的DNA聚合酶,得到高度保守性的ExoI区域,并通过定点突变解除DNA聚合酶的校对、修复功能,提高突变率。基于筛选得到的DNA聚合酶突变体,逐步串联组装尿嘧啶DNA糖基化酶抑制剂UGI、胞嘧啶脱氨酶pmCDA1和腺嘌呤脱氨酶TadA‑ABE8e,构建一系列突变质粒MPs,该突变体在C.glutamicum中实现高效的突变率以及广泛的突变谱,且突变过程绿色、健康,没有有毒有害的物质参与,本发明构建的谷氨酸棒杆菌高效突变体系,可用于筛选高产谷氨酸底盘细胞,也为应用于其他氨基酸生产提供了重要借鉴。

    一种增强乙酸利用提高大肠杆菌发酵产L-精氨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465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72578.9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乙酸利用提高大肠杆菌发酵产L‑精氨酸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巴氏醋酸杆菌来源的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在pET28a载体上进行了成功表达,随后将重组质粒转入改造后的大肠杆菌ARG‑4中。将重组大肠杆菌接种至含有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中摇瓶发酵48h,即可使发酵液中L‑精氨酸的产量高达7.51g/L,同时副产物乙酸含量2.53g/L。将此重组大肠杆菌接种至含有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罐发酵48h,即可使发酵液中L‑精氨酸的产量高达15.07g/L,同时,副产乙酸的含量仅为0.41g/L,并且,整个发酵过程能有效利用乙酸生成乙酰辅酶A,原料成本低、副产物少且易于操作的优势。

    一种催化活力提高的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826360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10632950.1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活力提高的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酶工程和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所述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与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亮氨酸脱氢酶相比,进行了C端改造,切除C端残基364位精氨酸至374位甘氨酸,本发明首次对亮氨酸脱氢酶底物进出的通道进行改造,C端切除突变体可能扩大了底物的进出通道使得底物更易与蛋白结合,获得了更加高效制备L‑2‑氨基丁酸的亮氨酸脱氢酶。本发明提供的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364‑374的比酶活为201U/mg,相对于野生酶提高了2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