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8462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64665.9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阵列式地形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涉及地形测量数据处理领域,包括:获取t×d地形测量原始数据矩阵;对t×d地形测量原始数据矩阵进行处理,得到n×(t×d)地形测量原始数据矩阵;使用平均值插补法对n×(t×d)地形测量原始数据矩阵中的所有数据列进行补缺,得到n×(t×d)地形测量初步补缺数据矩阵;利用补缺值预测模型对n×(t×d)地形测量初步补缺数据矩阵进行补缺,得到补缺后的n×(t×d)地形测量数据矩阵。本发明提高了地形测量数据填补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16998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84557.3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码头淤泥区地形及地层监测阵列的布放装置及方法,包括支撑框架、吊耳、滑道、贯入油缸、上抱紧机构、下抱紧机构、套管和监测系统;贯入油缸的缸体通过支撑框架顶部设置的销孔与支撑框架铰接,上抱紧机构固定于贯入油缸的贯入油缸活塞杆上,且上抱紧机构通过滑块与滑道滑动连接,下抱紧机构固定于支撑框架的底部,上抱紧机构和下抱紧机构能够夹紧套管,带有监测系统的套管由阵列贯入孔贯入地下;解决了码头淤泥区地形监测阵列布放成本高,布放困难,监测阵列无法垂直布放的难题,可以实现淤泥区大深度监测阵列的布放,可视地层深度不断延长监测阵列与外部套管,为获取高精度淤泥区地形地层深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98666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38523.X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浅地层形变监测缆的布放装置及布放方法,涉及形变监测缆布放技术领域,包括固定连接在CPT装置上的固定架以及通过脱离机构连接在CPT装置上的辅助机构,固定架上安装有用于夹持并贯入形变监测缆的贯入机构,辅助机构包括与形变监测缆连接的电子舱和电池舱,形变监测缆和辅助机构随CPT装置下放到预定位置,形变监测缆通过贯入机构贯入预定位置后与CPT装置分离,辅助机构通过脱离机构与CPT装置分离,形变监测缆与辅助机构留在预定位置进行原位监测。本发明能够利用CPT装置实现对布放位置的精准定位,并在贯入形变监测缆后实现布放装置与CPT装置的分离,利用辅助机构提供能源和运行支持,从而能够将布放装置留在原位进行长期原位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98256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71060.X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6F18/21 , G06F18/241 , G06F18/10 , G06N3/044 , G01B2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潮滩地形形变预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涉及地形预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地形数据集以及各影响因素的数据集计算每个影响因素的数据集与地形数据集的灰色关联度;根据灰色关联度得到相关影响因素集合;根据每两个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对相关性影响因素集合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剔除;采用熵权法确定剔除后的相关影响因素集合中每个相关影响因素的权重;采用傅里叶变换对每个相关影响因素的加权值分别进行分解得到每个相关影响因素对应的频率集合;以频率为输入,以地形变化量为输出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预测网络;预测网络用于对地形形变进行预测。本发明可提高地形形变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48302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92332.1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海南浙江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线圈炮的可回收式连续锤击装置,包括直管,直管的管道中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行程限制块、电枢和动触探杆,行程限制块为电磁铁且与直管固连,电枢和动触探杆均与管道呈间隙配合;直管的外壁上缠绕有至少一段沿直管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线圈,最下方的线圈的下方及任意相邻的两个线圈之间均设置有一个红外组件,红外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直管两侧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能够穿过直管的管壁上的通孔被同一红外组件中的红外接收器接收到;行程限制块、每段线圈、每个红外发射器及每个红外接收器都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控制电路连接有储能电容。本发明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423258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13105.3
申请日:2021-12-12
Applicant: 海南浙江大学研究院
IPC: E02D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地质原位勘探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海底原位动触探设备的电磁锤击头。该电磁锤击头包括沿轴向依次布置的电磁铁、磁驱加速管、能量缓冲芯和输出轴;磁驱加速管呈中空套筒状,在其夹层内沿轴向间隔地布置若干级加速线圈,磁驱弹头位于内管中并以其作为位移通道;所述电磁铁通过线缆依次连接控制模块和外部电源;所述各级加速线圈分别通过单独的线缆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线缆接至外部直流电源。本发明利用电磁驱动产生的冲击能,能使所产生的冲击能精确可控。能通过微调电流强度的方式,对冲击能大小进行改动,实现在不同标准和国家间的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421650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428475.7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底电缆检测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海底电缆高精度智能健康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沿电缆长度方向布置的两组传感阵列,两者平行地相间贴合于海底电缆的外侧,且保持间隔的圆弧度数大致为90°,用于实时监测海底电缆的运行状态;每组传感阵列中均包括一条MEMS传感阵列和一条光纤光栅传感阵列;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与传感阵列连接,远程实时传输单元用于接收并传送信号数据和控制指令,智能监控及预警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至远程实时传输单元,对海底电缆健康状态进行实时智能监控并提供安全预警。本发明可监测参数包括海底电缆的振动、空间扭转和弯曲变形、温度、应力和应变等。并能根据不同监测单元的数据实现准确的故障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3109076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90439.X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回旋式的极地冰下层移动冰芯取样器,包括舱体,舱体内部具有密封的中空结构并在中空结构内设有冷热源,舱体下表面安装有水平推进器、和均匀分布在舱体四周的竖直推进器;舱体上表面设有底座,底座与竖直推进器同心设置并且底座一端与竖直推进器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底座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可绕自身关节自转的机械手臂,机械手臂自由端螺纹连接冷热头,冷热头与冷热源连接,由冷热源对其进行制冷或制热;舱体上下表面还分别密封安装旋转电机和直线电机,旋转电机与直线电机之间相联接,旋转电机输出端与取样钻头螺纹连接。本发明减小了设备尺寸、降低了取芯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910625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117490.2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观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485总线的海底原位低功耗多节点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中央控制器和电池模块;传感器模块有多个,通过水密接电缆连接成串,最前端的传感器模块与中央控制器相连;中央控制器包括嵌入式控制器和低功耗模块;电池模块通过水密接电缆分别与传感器模块、低功耗模块和485总线相连,中央控制器、传感器模块和电池模块分别封装于对应的压力舱中。本发明能够实现海底指定区域多参数的长期原位监测,可用于构建小型海底观测网络,提升其的稳定性;低功耗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5902164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211635940.9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贯入式海底原位监测探杆,涉及海底原位监测领域,包括柔性监测缆和间隙套设在所述柔性监测缆外侧的刚性套管,所述柔性监测缆包括若干传感单元和连接在相邻的所述传感单元之间的波纹管,所述传感单元内设置有传感器,不同所述传感单元内的所述传感器通过线缆连接,所述线缆沿轴向贯穿所述波纹管并延伸出所述刚性套管的一端,所述刚性套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监测窗口,所述监测窗口沿轴向分布且对应于所述传感单元。本发明利用刚性套管保证顺利贯入地层,利用监测窗口保证沉积物泥土顺利与传感单元接触,利用波纹管实现全向变形与轻微的压缩、伸长,柔性监测缆可以承受较大范围的变形,布放完成后能够更准确的监测土层形变的变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