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巡检的机器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986584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394406.5

    申请日:2019-0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隧道巡检的机器人系统,属于机器人领域,包括机器人系统,机器人系统的内部分别包含有定位导航子系统、供电电源系统、移动控制子系统、通信子系统和数据采集子系统,定位导航子系统采集机器人系统的导航信息,并想移动控制子系统发送移动数据信息,移动控制子系统接收定位导航子系统发送的定位导航信息,并根据导航信息执行相应的行走移动命令。该一种用于隧道巡检的机器人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人工隧道检测的检测方式,采用该机器人系统可达到自动检测效果,同时提升了隧道的检测工艺质量,防止发生遗漏现象,有效减少安全隐患问题,且在数据采用上更加的精确,在数据以及操作控制上,更加的简单方便,数据精确详细。

    一种制作土工试样裂缝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827824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218830.4

    申请日:2019-03-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制作土工试样裂缝的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土工试样的固定模块、用于在土工试样一端或两端加工裂缝的压裂模块、以及用于驱动压裂模块沿朝向或远离土工试样的方向运动的驱动模块,土工试样由所述固定模块进行固定,所述压裂模块紧密贴合土工试样需要制出裂缝的一端或两端,由所述驱动模块带动所述压裂模块进行运动,在土工试样上制出裂缝。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开裂混凝土试件裂缝与实际混凝土结构开裂具有相同的性质与形状。本发明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基本不用维修,可较好防止混凝土试件受压过程中碎块飞溅,保护实验人员安全,可以广泛应用到混凝土试件裂缝制备中,为研究开裂混凝土的力学特性提供了基础。

    基于激光扫描成像原理的隧道外观病害检测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859287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73102.6

    申请日:2018-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激光扫描成像原理的隧道外观病害检测机器人,属于隧道检测领域。该机器人包括激光扫描仪和车载系统;激光扫描仪设置在车载系统上;激光扫描仪在车载系统行进过程中沿隧道360°旋转,激光测距仪在扫描头的扫描过程中自发自收脉冲信号,获得螺旋形的点云数据,量测隧道横断面轮廓;在获得点云数据后,采用E.Level阀值滤波对激光成像中灰度值图像中的噪声点进行消除;在经过噪声点消除之后,进行几何校正;通过人工介入病害标识的方法,依次在检测成果平面图像上完成对整个隧道病害的标记,完成检测报告,形成断面检测报告。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的支撑系统及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86219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350602.8

    申请日:2018-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支护结构的支撑系统,包括辅助小车、支护机构和两个支撑装置;两个所述支撑装置呈前后布置在所述辅助小车的顶部,所述支护机构安装在辅助小车上且位于两个支撑装置之间;所述支护机构包括旋转圆盘和四个支护系统,旋转圆盘的中部设有连接柱,四个支护系统呈周向均布在旋转圆盘上;支护系统包括调节液压缸和支护液压缸,支护液压缸的底部与旋转圆盘的靠边沿处铰接,调节液压缸的底部与连接柱铰接,调节液压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支护液压缸连接;旋转圆盘与辅助小车的顶部转动连接。本发明提高了浇筑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而提高了隧道的综合性能,施工灵活高效,技术可靠,节省了人力物力。

    模拟穿越采空区的隧道受力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68606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38422.2

    申请日:2016-10-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9/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穿越采空区的隧道受力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选定试验箱体,在试验箱体上方设置加载装置,在试验箱体的纵向中部设置初期支护,在初期支护外套设透明薄膜;第二步,配置围岩相似材料;第三步,往实验箱体以及初期支护内填充围岩相似材料,并预埋气囊、差动式数显位移计以及应变式土压力盒,在试验箱体外侧设置气压控制容器,气压控制容器通过导气管与气囊连通;第四步,通过气压控制容器往气囊内充气,调节充气量;第五步,利用掏槽工具将初期支护内的围岩相似材料掏空;第六步,取出初期支护;第七步,加载;第八步,进行数据的采集。该实验方法,具有节约成本;能更加真实地、全面地模拟隧道受力情况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