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围岩稳定与测点防撞损毁报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860297U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821809991.8

    申请日:2018-11-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围岩稳定与测点防撞损毁报警系统,属于隧道监测领域。该系统包括现场报警输出模块、MCU、数据解析模块、超声雷达传感器和监测仪器接口;超声雷达传感器与数据解析模块相连,数据解析模块相连再与MCU相连;监测仪器接口与MCU相连,MCU再与现场报警输出模块相连;MCU还设有5~24VDC电源接口;现场报警输出模块包括频闪灯和90db音频输出模块。通过监测仪器接口实时采集现场监测仪器的输出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解析后与预设阀值比较,超出预设阀值时输出声光报警;所述输出数据包括隧道围岩稳定性预警指标,当其中一个预警指标达到预警阈值,即认为隧道围岩稳定性达到预警状态。(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浅孔爆破钻孔装药装备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4267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39511.2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浅孔爆破钻孔装药装备,包括行走车体和通过机械臂连接在行走车体上的钻孔装药装置,所述钻孔装药装置还包括:钻孔机构,包括钻杆,所述钻杆可被驱动到达预定位置并通过旋转及凿击的方式在预定位置开设爆破孔,所述钻杆也可被驱动回撤;装填机构,在钻杆回撤至设定位置后可将炸药送至钻杆前端,并利用钻杆的伸出将炸药推至爆破孔内,完成炸药装填。本发明可使整个钻孔、装药和推药过程自动化完成,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复杂性,降低了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风险,同时自动化操作减少了人工干预的时间,使得钻孔、装药、推药等步骤能够紧密衔接,从而缩短了整个作业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隧道沉沙井高度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206071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0894276.3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沉沙井高度监测系统,包括两个竖向并排固定在积水井内的第一透明筒和第二透明筒;第一透明筒内设有沿着第一透明筒轴向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机构,第一直线导轨机构上设有激光发射器以及用于驱动激光发射器沿第一直线导轨机构滑动的第一驱动器;第二透明筒内设有沿着第二透明筒轴向设置的第二直线导轨机构,第二直线导轨机构上设有与激光发射器相配合的光电探测器以及用于驱动光电探测器沿第二直线导轨机构滑动的第二驱动器;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远程数据服务器通信连接。

    一种防火板保护下沉管隧道壁厚方向火灾温度场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53535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1087257.1

    申请日:2021-0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火板保护下沉管隧道壁厚方向火灾温度场估计方法,属于隧道工程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防火板保护下沉管隧道管壁温度场求解模型:S2:建立火源函数作用下的防火板背火面边界上的温度分布函数;S3:建立防火板与管壁间的空腔热流衰减系数表达式;S4:建立沉管隧道管壁在防火板背火面温度以及空腔衰减共同作用下温度场求解数学模型;S5:求解管壁厚度方向任意时刻任意位置的温度值。本发明将防火板保护下沉管隧道管壁温度场求解问题简化为两个一维瞬态传热问题。第一个问题通过防火板安装前的火灾试验数据解决;第二个问题通过解析方法解决。该方法使得求解模型更简单,求解结果更直观。

    隧道沉沙井高度监测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0607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94276.3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沉沙井高度监测系统,包括两个竖向并排固定在积水井内的第一透明筒和第二透明筒;第一透明筒内设有沿着第一透明筒轴向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机构,第一直线导轨机构上设有激光发射器以及用于驱动激光发射器沿第一直线导轨机构滑动的第一驱动器;第二透明筒内设有沿着第二透明筒轴向设置的第二直线导轨机构,第二直线导轨机构上设有与激光发射器相配合的光电探测器以及用于驱动光电探测器沿第二直线导轨机构滑动的第二驱动器;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远程数据服务器通信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