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52259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680064276.3
申请日:2016-10-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nventor: 堀川景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52 , H01G11/04 , H01G11/12 , H01G11/22 , H01G11/28 , H01G11/58 , H01G11/66 , H01G11/84 , H01G11/86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型的双电层电容器。隔离件(13)包含聚丙烯腈。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的隔离件(13)的红外吸收光谱在2240cm-1以上且2250cm-1以下的范围具有第一峰,并且在1580cm-1以上且1630cm-1以下的范围具有第二峰。第二峰的强度相对于第一峰的强度的比率为0.08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978761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0999482.X
申请日:2017-10-24
Applicant: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Inventor: S.哈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G11/10 , H01G11/66 , H01G11/70 , H01G11/74 , H01M4/7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9 , Y02E60/13 , H01M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存储电能的蓄能电池的集电器。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用来存储电能的蓄能电池的集电器(10)。集电器(10)具有被称作标签(11)的接触区,所述标签布置在集电器(10)的两个彼此对立的末端(15、16)中的第一末端上而且被设置用于连接集电器(10)与蓄能电池的一个电极或多个同极的电极。集电器(10)以具有能沿着第一方向(R1)改变的层厚度(D1)的层的形式来构造。层厚度(D1)沿着所述第一方向(R1)的变化过程对应于随着与两个末端中的第二末端的距离增加而单调升高或严格单调升高的第一函数。第一方向(R1)从第二末端(16)延伸到第一末端(15)并且垂直于层厚度(D1)地延伸。距第二末端(16)的距离沿着第一方向(R1)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5308699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480032071.8
申请日:2014-06-12
Applicant: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80 , H01G9/12 , H01G11/18 , H01G11/24 , H01G11/66 , H01G11/74 , Y02E60/13
Abstract: 电容器(2)具备:收纳有电容器元件(10)和电解质(4)的外壳(12);对外壳进行封口并且设置有外部端子的封口板(14);以及设置在电极伸出部与外部端子之间的集电板(18‑1、18‑2),所述电极伸出部形成于电容器元件的元件端面,其中,该电容器(2)包含:气体放出机构(安全阀(16)),其设置于封口板,将外壳内的气体放出;以及遮断机构(6),其至少设置在封口板或集电板中的任意一方上,将电解质相对于气体放出机构遮断。由此,电解质被遮断机构遮断,因此,不会使气体放出机构的放出功能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03682465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310367117.9
申请日:2013-08-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IPC: H01M10/0587 , H01M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24 , H01G4/32 , H01G9/151 , H01G11/66 , H01G11/84 , H01G13/02 , H01M2/0217 , H01M2/263 , H01M10/0431 , Y02E60/13
Abstract: 提供一种蓄电元件,其具备片状的正极以及负极将隔板夹在中间并卷绕而成的电极体。该电极体具有相对的第1以及第2平坦部、以及对该第1以及第2平坦部的端部彼此进行连接的第1以及第2弯曲部。所述电极体是扁平状的形状。正极以及负极的任一方的电极覆盖另一方的电极的内周侧端部并配置在电极体的最内周。该一方的电极的内周侧端部相对于另一方的电极侧朝外作用弹性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971861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321499.X
申请日:2017-05-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提高超级电容器用Schiff碱过渡金属聚合物电极比容量的方法,属于有机体系超级电容器领域。本发明通过两步法直接在集流体上将两种不同的导电聚合物电沉积聚合。首先在有机体系下通过电沉积方式将Schiff碱过渡金属聚合物单体电聚合在集流体钛片上,之后在酸性体系下溶解苯胺(AN)单体通过电聚合的方式将苯胺聚合在已有一种导电聚合物的集流体钛片上组成双导电聚合物Poly[M(Schiff)]/PANI超级电容器用的电极材料。复合材料表现出独有的形貌,该电极材料通过两种导电聚合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比其中任意一种导电聚合物单独使用时体现出更优秀的电容特性。本发明方法简单,可以将两者复合的这一结构与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等进一步复合提高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456919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310212001.8
申请日:2013-05-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G11/06 , H01G11/28 , H01G11/46 , H01G11/50 , H01G11/58 , H01G11/66 , H01G11/68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362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483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4/62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E60/13 , Y02P70/54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用负极及蓄电装置。当反复进行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通过尽可能抑制作为充放电的副反应产生的电解液等的分解反应,提高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的长期间的循环特性。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蓄电装置用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负极集流体上的包含多个粒状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粒状负极活性物质在表面的一部分中包括作为成分包含第一无机化合物的无机化合物膜。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接触于负极活性物质的露出部的一部分及无机化合物膜的被膜。上述被膜作为成分包含有机化合物及第二无机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6356501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556782.6
申请日:2016-07-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nventor: 荻野清文
IPC: H01M4/134 , H01M10/0525 , H01G11/30 , H01G11/50 , H01G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G11/36 , H01G11/38 , H01G11/42 , H01G11/66 , H01G11/84 , H01M4/1395 , H01M4/386 , H01M4/622 , H01M4/625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E60/13 , H01G11/06 , H01G11/30 , H01G1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蓄电池、蓄电装置及电子设备。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容量大的蓄电装置、一种能量密度高的蓄电装置、一种可靠性高的蓄电装置或一种寿命长的蓄电装置。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容量大的电极、能量密度高的电极或一种可靠性高的电极。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蓄电装置,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包括第一集流体以及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活性物质粒子、设置在活性物质粒子的周围的空隙、石墨烯以及粘合剂,活性物质粒子是硅,并且,活性物质及该空隙被石墨烯和粘合剂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2959661B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180031494.4
申请日:2011-06-14
Applicant: 千住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50 , C23C18/1651 , C23C18/1653 , C23C18/1827 , C23C18/31 , C23C18/32 , C23C18/36 , C23C18/48 , C23C18/52 , C23C18/54 , C25D3/12 , C25D3/22 , C25D3/30 , C25D3/565 , C25D3/60 , C25D5/12 , C25D5/44 , H01B1/023 , H01B13/32 , H01G11/06 , H01G11/24 , H01G11/30 , H01G11/66 , H01M2/202 , H01M2/26 , H01M2/30 , H01M2004/028 , Y02E60/13 , Y10T29/491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器件用电极,其与现有的利用点焊或螺栓紧固的接合相比,可以增大接触面积,降低接合部位的电阻值,能够有效地供给蓄电器件的电压而不使之减小。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电极在由Al构成的阳极电极的连接端子部(10a)上通过镀覆形成Zn层(21)或Zn合金层、Ni层(22)、Sn层(23)或Sn合金层。由此,在Sn层(23)或Sn合金层上,可以与由Al的异种金属构成的Cu阴极电极进行软钎焊,从而可以提高Al阳极电极与Cu阴极电极的接合强度。另外,与现有的利用点焊或螺栓紧固的接合相比,由于接触面积大,且接合部位的电阻值降低,因此可以减低蓄电器件的连接电阻的电压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05765680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80064572.4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旭化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34 , H01G11/06 , H01G11/24 , H01G11/26 , H01G11/42 , H01G11/50 , H01G11/62 , H01G11/66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该锂离子电容器是将电极层积体和非水电解液收纳于外装体中而成的,上述电极层积体包括正极、负极以及隔板,上述非水电解液包含含锂离子的电解质,该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在该负极集电体的单面或双面上包含能够吸收、释放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并且该锂离子电容器同时满足下述(i)~(iii):(i)该负极活性物质为含有炭黑和碳质材料的复合碳材料;(ii)该负极相对于每单位质量的该负极活性物质掺杂有1,050mAh/g以上2,500mAh/g以下的锂离子;(iii)关于该负极活物层的厚度,每一单面为10μm以上60μ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3907228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280052292.2
申请日:2012-10-09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16 , H01G11/22 , H01G11/30 , H01G11/66 , H01M4/043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6 , H01M4/139 , H01M4/1395 , H01M4/661 , H01M4/80 , H01M4/808 , H01M10/0525 , H01M2220/30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容量并能够实现高输出的电极材料、以及使用所述电极材料的电池、非水电解质电池和电容器。所述电极材料包含担载于片状铝多孔体上的活性材料,该电极材料的特征在于:所述铝多孔体具有这样的骨架结构,该骨架结构的内部具有空隙并且包含铝层,并且沿平行于片材厚度方向切割所述结构并观察时,该骨架结构中空隙的平均面积为500μm2至6,000μm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