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采煤机同向协同开采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93378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34618.4

    申请日:2024-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双采煤机同向协同开采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工作面上标定第一位置点、第二位置点、第三位置点和第四位置点;控制第二采煤机启动,使第二采煤机在第二位置点执行斜切进刀动作,从第三位置点开始对工作面的煤层进行开采直至推进至第四位置点;在第二采煤机到达第四位置点后,控制第二采煤机从第四位置点向第二位置点的方向继续对煤层进行开采;控制第一采煤机启动,使第一采煤机从第一位置点开始对煤层进行开采直至推进至第二位置点,并控制第一采煤机截割在第二位置点到第三位置点之间的三角煤区域;控制第一采煤机从第三位置点向第一位置点的方向继续对煤层进行开采,以高效地完成整个工作面的协同开采作业。

    缪子透射成像探测装置以及上覆岩层探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7051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60410.6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缪子透射成像探测装置以及上覆岩层探测方法。本发明的缪子透射成像探测装置包括:缪子探测部,缪子探测部用于接受缪子轰击,缪子探测部的第一探测部的外表面朝向上侧,缪子探测部的第二探测部的外表面朝向下侧,缪子探测部的第三探测部的外表面朝向周侧,第一探测部、第三探测部和第二探测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缪子探测部的第三探测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信号采集与数据存储部,信号采集与数据存储部与缪子探测部电连接。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缪子透射成像探测装置具有便于监测缪子轰击次数和入射角度对上覆岩层进行构造探测的优点。

    滑动式抬底机构及薄煤层用液压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1766222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66531.7

    申请日:2023-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动式抬底机构及薄煤层用液压支架,滑动式抬底机构包括推杆、底座和抬底组件,所述底座包括主体和相对布置的左部和右部,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左部和所述右部之间,所述左部和/或所述右部朝向所述推杆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导向槽;所述抬底组件包括可伸缩动作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一端通过限位导向槽与所述底座滑动配合,另一端通过升降限位组件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驱动件启动并与所述推杆相抵,能推动所述驱动件经所述升降限位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升降移动并拉动所述底座相对于所述推杆升降移动。本发明提供的滑动式抬底机构具有高度方向占用尺寸小、可靠性高的优点。

    一种煤矿风井中无功耗二氧化碳多路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94039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111529663.9

    申请日:2021-12-14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煤矿风井中无功耗二氧化碳多路回收装置,包括风井、除尘器、集气室、二氧化碳冷凝机构,所述风井的侧壁周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风井连通的可调式变速风道,所述可调式变速风道的通径沿着所述可调式变速风道的进气口到出气口方向逐渐减小;除尘器与所述可调式变速风道的出风口相连,所述集气室与所述除尘器相连,所述二氧化碳冷凝机构与所述集气室相连,用于对接收的所述干燥后的气流进行冷凝,以使所述气流中的二氧化碳冷凝为液体二氧化碳。该装置通过可调式变速风道实现气流温度的初步降温,依次通过除尘器和集气室进行降温,经过三次降温后的干燥气流再通入二氧化碳冷凝机构中进行冷凝,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冷凝效果。

    一种基于吸能钢带连接的吸能支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181383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40944.6

    申请日:2022-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吸能钢带连接的吸能支护装置,包括吸能锚杆和第一吸能钢带,所述吸能锚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吸能锚杆呈多排设置在锚固体上,每个所述吸能锚杆底部均设置有吸能托盘;每排的所述吸能锚杆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吸能钢带连接,所述第一吸能钢带包括条形钢带,所述条形钢带位于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填料槽,所述填料槽沿所述条形钢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填料槽中填充有三级吸能材料,所述吸能锚杆穿过所述吸能托盘和所述条形钢带后设置在所述锚固体上,以通过所述吸能托盘将所述条形钢带压紧在所述锚固体上。该支护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吸能钢带实现对多个吸能锚杆之间的连接,提高支护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