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器全工况上端差和下端差应达值的在线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8133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70478.4

    申请日:2016-08-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全工况上端差和下端差应达值的在线估计方法,步骤为:1、获取给定时刻下相关测点的实时数据;2、计算获得各加热器的抽汽质量流量在线估计值;3、计算换热管外蒸汽至换热管壁的换热系数和换热管内水相工质对换热管壁的换热系数,进而获得当加热器内换热管壁面污垢热阻为零时,加热器总换热系数理论最大值;4、计算加热器疏水出口温度理论值,进而由下端差定义,得到加热器下端差应达值;5、计算加热器水相工质出口温度理论值,并由上端差定义,得到加热器上端差应达值。本发明能分析加热器上端差和下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为回热抽汽系统热经济性实时评估提供支撑条件。

    带钢热连轧过程的分布式预测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143574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103165.7

    申请日:2011-08-04

    Inventor: 王景成 仲兆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钢热连轧过程的分布式预测控制方法及其分布式预测控制系统。所述分布式预测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子系统和用于所述子系统的多个局部预测控制器,所述子系统和所述局部预测控制器的数量相同,所述多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耦合,所述多个局部预测控制器之间进行系统状态变量信息的交互,一个子系统对应连接一个局部预测控制器。本发明的分布式预测控制方法和分布式预测控制系统充分考虑了带钢热连轧控制系统各部件之间,尤其是AGC装置和活套装置之间的耦合,以实现闭环控制的全局性能优化。

    一种掘进机主驱动系统转速的预测函数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41586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045974.1

    申请日:2014-0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掘进机主驱动系统转速的预测函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驱动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2)分解出每个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得到多个实际模型,每个实际模型包括单个输入与单个输出;(3)辨识每个实际模型的一阶预测模型;(4)利用可测扰动前馈补偿,设计预测函数控制器。本发明提供的驱动系统的预测函数控制方法,将预测函数控制方法应用于掘进机刀盘驱动系统的转速控制中,以实现驱动系统较强的鲁棒性和良好的跟踪能力;将随机跳变的负载力矩和周期时变的传递误差作为掘进机刀盘驱动系统的可测扰动,利用可测扰动前馈补偿,设计预测函数控制器,提高了驱动系统的抗扰动能力,改善了系统的动态输出特性。

    一种SCR脱硝装置变径烟道导流板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36394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02603.5

    申请日:2014-0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CR脱硝装置变径烟道导流板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导流板对流经变径烟道的烟气进行分割,所述导流板安装在SCR脱硝装置的水平变径烟道内部,导流板在变径烟道中改变飞灰颗粒的运动方向,避免飞灰颗粒发生局部富集;根据变径烟道的长度、入口宽度、出口宽度,进一步确定变径烟道内部导流板结构参数和安装位置;所述导流板结构参数包括:导流板数量n、导流板长度L、导流板间距d及导流板与变径烟道入口横截面夹角θ。本发明能在满足烟气速度分布均匀度的同时改善飞灰颗粒分布的均匀度,从而避免飞灰颗粒在催化层局部富集及其对催化剂的冲蚀损伤。

    燃煤锅炉过热器灰污监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92495A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110099320.3

    申请日:2011-04-20

    Abstract: 一种计算机监测技术领域的基于数据的燃煤锅炉的过热器积灰在线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该系统包括:集散控制系统、下载接口、上传接口、尾部烟气含氧量在线监测器、飞灰含碳量监测仪、热流量监测仪、中央处理计算机和监控器。本发明通过锅炉集散控制系统的下载接口从集散控制系统下载锅炉的运行参数,并通过在过热器部位安装热流量监测仪,获得实时的热流密度。同时,从锅炉烟气通道的飞灰含碳量监测器和烟气氧量测量仪收集在线数据,并存储于灰污监测的中央处理器的数据库中进行学习并建立非线性的监测模型,从而与实时的热流密度相结合得出灰污监测结果。

    基于增量法的AGC和LPC综合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51216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710040467.9

    申请日:2007-05-10

    Abstract: 一种基于增量法的AGC和LPC综合控制系统建模方法,分为三部分:构建AGC子系统模型:带钢出口厚度由弹跳方程的增量表达式得出,带钢轧制力变化考虑来料入口出口厚度及轧机前后张力;构建LPC子系统模型:张应力的变化用带钢的带速差和活套的角速度变化来表示,活套转距是随θ角度波动的函数,活套运动式考虑活套角度和活套张力的耦合关系,并加入了活套高度控制器和活套张力控制器;构建AGC子系统与LPC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前滑后滑的变化量与带钢前后张力和带钢入口出口速度有关,据增量法关系式得出,然后反推出带钢入口出口速度变化。本发明克服了热连轧精轧建模中由于工艺参数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非线性函数关系造成的模型不精确性。

    误差反馈抗饱和静态补偿控制器及补偿器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88246A

    公开(公告)日:2005-03-02

    申请号:CN200410066784.4

    申请日:2004-09-29

    Abstract: 一种误差反馈抗饱和静态补偿控制器及补偿器的确定方法,用于控制工程领域。本发明对现有的误差反馈补偿统一框架进行改进(如图),此基础上,首先运用统一框架的方法确定控制器(s)和对象P(s)的结构参数;然后在保证一定的性能优化的基础上,优化抗饱和系统的稳定性,将稳定性优化问题转化为凸集优化问题,从而确定改进前的两个反馈补偿器Λ1,2的结构参数;最后对Λ3进行手动调节,以改善系统的响应,并确定补偿器Λ3的结构。本发明通过改进原有的误差反馈统一框架,较好地解决了稳定性优化和性能优化问题,改善了输出响应,与其它同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运用的技术大大简化了抗饱和控制器及补偿器的设计,且其结果具有较好的普遍适应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