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6224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298048.0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站房建设指挥部 , 华东交通大学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IPC: B28B1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大体积预制件养护装置及方法,属于预制技术领域,用于对大体积和厚度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常规养护手段只能作用于混凝土预制体的表面,对大体积和厚度的预制体存在养护不足的问题。本装置包括模具组合和养护框架。模具组合包括多个模具气囊,最终成型为预制件的结构孔。养护框架包括多个养护板,围成养护腔,养护腔顶设有养护管;养护框架包括横向内养护装置,连接在结构孔的两端。养护框架与预制件本体的间隙、结构孔内均填有养护料,养护管内输送养护介质。养护装置与方法的结合,能创造并保持混凝土水化所需的环境条件,使混凝土各个部位均衡且快速的硬化,降低了养护周期,提高了养护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16225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297974.6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中铁七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替代冠梁及固定钻孔灌注桩的预制件生产装置及方法,属于水泥预制技术领域,用于生产大体积和具有内腔结构的水泥预制件。预制件的体积较大时,固化过程中内部水化热难以疏散,会影响预制件的质量;预制件有空腔结构会导致模板设置和脱模困难。本发明中,生产装置包括底模板、侧模板、端模板、顶模板、杆件和第一囊袋,底模板设于底部,侧模板设置于两侧,端模板设置于两端,顶模板设于顶部,多个模板围成预制件的浇筑区并由多个杆件固定和加强。第一囊袋设置于浇筑区内,包括第一固定端和柔性区,柔性区受压膨胀成内模并成型为内腔。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配合,可以提高大体积和带内腔结构混凝土预制件的浇筑质量和施工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88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882865.4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N3/048 , G06N3/084 , G06N20/00 , G06Q10/04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预测以及逆向设计系统及测试方法,系统包括生成模块和判别模块,生成模块用于生成足够精确的基坑形变预测模型,使用A类参数作为输入,输出B类参数,计算得到B类参数后与实际获取到的B类参数进行对比,通过误差计算方法计算误差,并将计算的误差通过反向传播的方式修正生成模块中的内部映射,以达到在已知基坑工程参数的情况下预测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能力,在判别模块中,用实际获取的B类参数作为输入,输出计算得到的A类参数,并将输出的A类参数与实际获得的A类参数进行对比,最终实现在已知受力和变形的情况下,实现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的反演,实现基坑支护结构的逆向设计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93003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04082.1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似材料渗透系数测定装置,包括试验箱、储水箱、收集器和压力输出装置,压力输出装置通过连接管分别与所述试验箱和储水箱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围压调节装置,所述试验箱内设有置物盒,所述置物盒包括筒体和封闭筒体两端开口的顶板和底板,所述筒体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有与筒体内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储水箱连接有输入管,所述输入管远离储水箱的一端穿入所述试验箱内并连接在所述进水口处,所述出水口处连接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远离所述置物盒的一端穿出所述试验箱并与所述收集器连通。本发明通过将压力输出装置与试验箱内部连通,并将用于承载相似材料的筒体设为柔性材料制成,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测量不同围压下相似材料的渗透系数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73350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95928.5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大断面隧道管棚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包括钻进管棚、第一驱动件、移动平台、角度调节组件、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所述钻进管棚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钻进管棚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伸缩件顶端球铰连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钻进管棚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一端的下部;所述第二伸缩件的顶端连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所述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的底端均连接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本发明通过角度调节组件配合伸缩件的伸缩,调节钻进角度和高度,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633530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99818.7
申请日:2023-03-25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环境隔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负泊松比框架结构、谐振器及其安装方法、面波屏障装置,包括由第一结构、第二结构、第三结构和第四结构依次固定连接形成回路组成稳定的负泊松比框架结构,通过采用榫卯连接的框架层结构依次固接形成负泊松比框架回路结构使其不仅稳定而且富有弹性,在保证其能承受较大负荷的同时还能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提升了负泊松比框架结构的整体性能,进而提高了谐振器的整体性能。本发明可隔离地震波的主要频率部分、衰减地震波的大部分能量或直接引导面波转化为体波,从而可在地震发生时实现对建筑物的有效保护且不会影响建筑物的自身的整体性,建造和维护的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97102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95649.7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循环列车荷载作用下高铁路基长期沉降预测方法,步骤如下:(1)观测得到路基已有沉降数据及路基基床表层荷载,得出路基土体的压缩模量;(2)根据观测数据拟合成对数函数,得到计算中所需的参数值;(3)将前两步中得到的参数值代入本构方程中;(4)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本构方程进行离散,并代入路基基床表层荷载;(5)通过迭代法对有限差分法所得的方程进行求解,计算出路基在长期高铁列车荷载作用下的沉降;(6)根据实时观测数据不断验证并修正参数值,进而使得路基沉降预测值更加准确。本发明首次采用状态演化本构模型对高铁路基受长期列车荷载作用的沉降变形进行预测,本方法简单易行且精确,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95780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409478.6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中交四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IPC: E01D21/00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安装预应力张拉千斤顶装置,包括第一道梯形竖向支撑腿(101)、第二道梯形竖向支撑腿(102)、斜支撑臂(103)、横向支撑臂(100)、横向连接杆(105)、电动吊装系统(109)、滑轮系统(108)、滚轴(107)、横向连接钢材套筒(106)、终端止挡钢板(110)、锚固平衡稳定钩(111)和锁刹轮(112)。本发明装置结构优化、简单明了,便于组装与拆卸,便于移动,稳定性能好,灵活性强;对预应力张拉千斤顶吊装位置的确定更快捷方便,适用于各种不良的施工环境,从而更好地解决支架现浇箱梁中预应力张拉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283079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1113345.2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1N3/36
Abstract: 一种测定及计算岩石衰减系数及非线性系数的方法,包括:将制备好的圆柱形岩石试样放置于霍普金森杆入射杆与透射杆之间,利用应变片记录入射波信号(6)和透射波应变信号(7);对测得的透射波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出透射波频谱;由动应力‑应变关系及应变波传播的波动方程,近似得出试样一阶应变及二次谐波应变表达式;计算平均入射波应变幅值和透射波应变幅值比值,结合一阶应变,求解试样衰减系数;计算平均透射波谐波应变幅值与入射应变幅值平方的比值,结合二次谐波,求解试样非线性系数。本发明通过该方法实现颗粒材料的衰减系数及非线性系数的联合测定及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0644502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948031.2
申请日:2019-10-08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后期易于破除的铝酸盐钢筋混凝土围护桩,所述围护桩混凝土采用铝酸盐水泥制作,钢筋笼的箍筋采用独立的环状绑扎。所述铝酸盐水泥是以铝矾土和石灰石为原料,经煅烧制得以铝酸钙为主要成分、氧化铝含量约50%的熟料,再磨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后期易于破除的铝酸盐钢筋混凝土围护桩,在基坑完工后强度会逐渐降低至最高强度的40%~50%,使后期地下工程施工遇到围护桩时其易于人工或机械破除,大大降低了围护桩破除的难度。本发明方法简单、实用,便于操作,有效的减少了围护桩后期破除的难度及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及工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