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轮轴动荷载测量仪及测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22022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10313740.0

    申请日:2014-07-03

    IPC分类号: G01L5/00

    摘要: 本发明的车辆轮轴动荷载测量仪,包括多个加长螺杆和旋转平台,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平台、编码器和固定杆,安装平台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固定于轴承杆上;编码器固定于安装平台上,且编码器的输入轴经联轴器与轴承杆固定连接,旋转平台上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本发明的测评方法包括a).称取静态轴重;b).装载车辆仪器;c).车辆行驶;d).数据采集;e).计算动荷载系数及其标准差;f).计算静荷载换算系数;g).将动荷载转化为静荷载。本发明的车辆轮轴动载荷测量仪及方法,提出了静荷载转换为动荷载的科学理论和计算方法,为路面建设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理论指导,为利用动荷载研究车辆对路面的破坏性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

    测量元件内置式群桩模型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33485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310165421.5

    申请日:2013-05-08

    IPC分类号: E02D33/00

    摘要: 本发明的测量元件内置式群桩模型,包括承台和多个桩体,特征在于:桩体由左半体和右半体组成,左半体、右半体的内表面上粘贴有应变片,应变片上连接有信号线;承台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固定孔,固定孔上开设有出线孔。群桩模型制作方法包括:a).选取桩体;b).激光切割;c).打磨测量部位;d).标记测量部位;e).清洁测量部位;f).粘贴应变片;g).连接信号线;h).固定左半体和右半体;i).制作承台;j).固定桩体;k).模拟实验。本发明的群桩模型和方法,改变了以往应变片外置的形式,避免了应变片和信号线对实验的影响,避免了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保证了测量精度,特别适用于实验条件要求高的离心模型试验。

    车辆轮轴动荷载测量仪及测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22022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13740.0

    申请日:2014-07-03

    IPC分类号: G01L5/00

    摘要: 本发明的车辆轮轴动荷载测量仪,包括多个加长螺杆和旋转平台,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平台、编码器和固定杆,安装平台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固定于轴承杆上;编码器固定于安装平台上,且编码器的输入轴经联轴器与轴承杆固定连接,旋转平台上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本发明的测评方法包括a).称取静态轴重;b).装载车辆仪器;c).车辆行驶;d).数据采集;e).计算动荷载系数及其标准差;f).计算静荷载换算系数;g).将动荷载转化为静荷载。本发明的车辆轮轴动载荷测量仪及方法,提出了静荷载转换为动荷载的科学理论和计算方法,为路面建设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理论指导,为利用动荷载研究车辆对路面的破坏性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

    测量元件内置式群桩模型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33485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65421.5

    申请日:2013-05-08

    IPC分类号: E02D33/00

    摘要: 本发明的测量元件内置式群桩模型,包括承台和多个桩体,特征在于:桩体由左半体和右半体组成,左半体、右半体的内表面上粘贴有应变片,应变片上连接有信号线;承台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固定孔,固定孔上开设有出线孔。群桩模型制作方法包括:a).选取桩体;b).激光切割;c).打磨测量部位;d).标记测量部位;e).清洁测量部位;f).粘贴应变片;g).连接信号线;h).固定左半体和右半体;i).制作承台;j).固定桩体;k).模拟实验。本发明的群桩模型和方法,改变了以往应变片外置的形式,避免了应变片和信号线对实验的影响,避免了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保证了测量精度,特别适用于实验条件要求高的离心模型试验。

    一种利用矿化细菌将废气与废建材制备成素混凝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61914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0220671.8

    申请日:2023-03-09

    IPC分类号: C04B28/00 C04B40/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矿化细菌将废气与废建材制备成素混凝土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对不同来源的废气和废建材进行处理和再利用,通过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将生成的碳酸钙附着在骨料表面,提高骨料孔强度降低空隙率,同时生产改性微粉替换部分水泥,增强混凝土的碳化效率,吸收更多的CO2,在后期拌和、养护过程中通过控温控压、喷洒石灰水提供反应钙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增强二氧化碳对回收建筑材料的碳化强化作用,持续吸收CO2,制作出可用于道路底基层和非结构区域的混凝土产品,实现在建筑材料的加工、养护的过程中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结合生产工艺给出了一套完善的生产装置及方法。

    一种利用废气与废建材制备素混凝土的系统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6177912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20708.7

    申请日:2023-03-09

    IPC分类号: C04B20/02 C04B18/16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气与废建材制备素混凝土的系统,该系统能够使利用废气中的CO2气体对废建材进行再利用使其成为性能优良、可再次使用的素混凝土。本发明系统中废气处理系统可以对工业废气进行重新利用并有效去除废气中的硫化物;回收的废气可以用于强化、改性废建材骨料、粉煤灰、高炉渣以及素混凝土,同时还可以用于养护制备的混凝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