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44313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603504.2
申请日:2014-10-30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1B3/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格构形玻璃钢轨枕,包括轨枕本体(1)和设于轨枕本体(1)两端的端盖(2),轨枕本体(1)为带有格构形腔体(4)的长方体结构,端盖(2)的一侧表面设有格构形突起(22),端盖(2)与轨枕本体(1)两端相嵌合,且嵌合后使得格构形突起(22)与轨枕本体(1)内的格构形腔体(4)形成配合并封闭轨枕本体(1)的两端。本发明具有弹性好、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耐腐蚀、加工容易、重量轻、铺设更换方便、绝缘性能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322016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297655.5
申请日:2013-07-16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C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型面配合的粘结玻璃钢传动轴及其生产工艺。所述型面配合的粘结玻璃钢传动轴,包括粘结在一起的金属法兰盘和玻璃钢中间管,所述金属法兰盘和玻璃钢中间管具有粘结配合面,所述金属法兰盘和玻璃钢中间管均具有多边形加圆弧过渡的配合型面,所述金属法兰盘和玻璃钢中间管的粘结配合面为多边形加圆弧过渡的粘结结构。本发明通过型面配合的粘结面,型面配合之间的自锁将极大的增加扭转刚度;极大的提高粘结强度的可靠性;采用锥面配合的粘结面,在粘结的过程中,金属法兰盘和玻璃钢中间管的配合具有自对中作用,可降低粘结操作的难度,提高粘结的工艺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171393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124923.3
申请日:2013-04-11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复合材料板弹簧的吊耳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复合材料板弹簧端部制作成楔形结构、矩形结构或倒楔形结构,并加工螺栓孔;2)、将金属吊耳内部加工成与之相配合的形状结构,并加工螺栓孔;3)、将复合材料板弹簧端部装配长度范围内的上下表面打磨粗糙,涂胶;4)、将其与金属吊耳进行装配;5)、将装配好的复合材料板弹簧整体放置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胶粘剂固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方法所使用的连接件。本发明能提高复合材料板弹簧与金属吊耳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复合材料板弹簧与金属吊耳之间的摩擦与冲击效应的影响,进而提高复合材料板弹簧整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复合材料板弹簧的成型工艺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785372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322997.3
申请日:2012-09-04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增强塑料板式弹簧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预浸料、裁剪、铺层、热成型、后处理。其实施过程:将单向纤维预浸料与双向纤维预浸料中的裁剪成所需形状,并按设定的铺层方式贴合在模具上制成预成型体。预成型体可以是单向预浸料及双向预浸料中的一种或几种铺设而成。预成型体经由层压成型、后热处理及机加工即可制成所需的复合材料板式弹簧。板簧的热成型通过温度、时间及压力进行控制。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板式弹簧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耐疲劳,热稳定性好,变形量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700377B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210183238.3
申请日:2012-06-06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复合材料板弹簧总成及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材料板弹簧、减振器支架、车桥和压板,所述压板安装在复合材料板弹簧中部上表面,所述复合材料板弹簧安装在减振器支架上,所述减振器支架安装在车桥上,通过两个U型螺栓进行整体连接固定,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复合材料板弹簧总成及其组装方法实现了装置轻量化,组装步骤简单便利,同时复合材料板弹簧还具备比强度高、比弹性能大、耐腐蚀、材料性能可设计的优点,此外通过巧妙的设计汽车复合材料板弹簧总成主要部件的定位和连接固定方式,既可将复合材料板弹簧及周围部件准确地固定在车体底盘的相应位置,又可避免因中心打孔对复合材料板弹簧带来的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210002256U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20604780.9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1D19/12 , E01D19/10 , E01D10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拉挤型材组装的铁路桥梁巡检路台架体,包括附设在铁路桥T梁外侧的人行道支架;人行道支架包括复合材料拉挤成形的挑梁和路柱、以及L形路柱连接片;挑梁的两端分别为挑梁固定端和挑梁立柱端,挑梁固定端与T梁预埋件固接,挑梁立柱端通过L形路柱连接片与路柱的下端呈L形固接,组装成人行道支架;所述挑梁和路柱均为复合材料拉挤成的矩形管,且矩形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中的每一个面均为矩形平面;所述挑梁分为在下的路枕梁和在上的路梁,在下的路枕梁和在上的路梁之间设有筋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以及避车台可多点设置,位置可灵活选择且挑梁结构设计合理,力学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206581128U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20101550.1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中格复合材料(南通)有限公司 , 上海禹术防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E01D19/00 , E01D19/12 , E01D10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梁复合材料人行道,其为一种铁路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板式梁的新型人行道,尤其涉及到一种主要构件均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充分利用复合材料各组分材料优点的混凝土梁人行道。包括标准模块和梁端模块,所述梁端模块位于混凝土梁的两端,两端的梁端模块之间设有若干个标准模块,还可包括梁端避车台模块,所述梁端避车台模块取代梁端模块设于混凝土梁的一端。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桥梁的二期恒载,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且可减少桥面附属设施的养护维修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4054681U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20628560.7
申请日:2014-10-28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9C70/32
Abstract: 制造联轴器中间管轴的芯模,包括静模和动模,静模和动模为可拆卸组装,静模包括静模圆筒、位于静模圆筒左侧的静模封头和固定安装在静模封头中间位置的静模轴,静模圆筒与静模封头的连接处设有切割缝一,动模包括动模圆筒、位于动模圆筒右侧的动模封头,动模圆筒与动模封头的连接处设有切割缝二,将静模和动模组装在一起,静模轴贯穿静模和动模,静模圆筒和动模圆筒组装形成中间圆筒,中间圆筒的内表面为圆筒面,中间圆筒的外表面的两端为圆锥面,中间圆筒的中间为圆筒面。芯模在中间管轴缠绕成型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且在中间管轴缠绕成型时即形成内圆锥面,省去锥面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中间管轴的同轴度。
-
公开(公告)号:CN206930519U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20944063.1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包括固定装置、第一加力装置、第二加力装置;固定装置设有固定座与反力座,固定座与反力座分别固定于地面,固定座用于固定试样,反力座连接上横梁加力装置、下横梁加力装置;第一加力装置设有角度夹具、第一连接部件、第一加载部件,角度夹具用于成角度的夹持试样,第一连接部件连接角度夹具与第一加载部件,第一加载部件提供加载力,且第一加载部件可转动的连接反力座;第二加力装置设有夹具、第二连接部件、第二加载部件,夹具用于夹持试样,第二连接部件连接夹具与第二加载部件,第二加载部件提供加载力,且第二加载部件可转动的连接反力座。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实现多点、多方向、多角度组合加载试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3067172U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20054798.9
申请日:2013-01-31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3D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风机捕风效率的装置,使风机捕风效率突破贝兹极限0.593的限制,主要适用于小型叶片的垂直轴式风力发电机。本实用新型包括环形扩压管和扩压管支撑结构,所述扩压管安装在风机的风轮外周,所述环形扩压管截面为任意升力翼型。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扩压管喉部面积与扩压管出口面积比值为1∶1.5~3。所述扩压管支撑结构为风机塔筒。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采用架设独立的支撑结构,也可以将其安装在风机塔架上;通过在风机外周加装任意升力翼型的环形扩压管即可实现发明目的,可以大量应用在小型叶片的垂直轴式风力发电机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