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89010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017540.6
申请日:2020-01-08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钻爆法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级别智能预测方法及装置,属于隧道工程领域。该钻爆法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级别智能预测方法基于掌子面精细化分级结果,对掌子面各层围岩级别进行模糊化预处理;根据掌子面围岩模糊化分层结果,基于图形空间映射原理,构建钻爆法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级别预测模型;基于构建的钻爆法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级别预测模型,通过已揭示的掌子面精细化分级结果,预测未揭示的掌子面前方设定范围内围岩级别。该方法较少的引入主观因素影响,克服了传统方法预测准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444591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11316860.5
申请日:2019-12-19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7/18 , E21D9/08 , G06F119/14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软土土压平衡盾构隧道掘进速度确定方法及装置,属于盾构隧道施工领域。该方法基于获取盾构隧道的掘进参数的样本数据对推进速度进行分析,根据预设间隔将所述掘进参数分组。对推进速度和土仓压力平均化处理,对推力和刀盘扭矩进行平均化处理,并按照排列组合方法,将影响因素进行扩展位两项交互项及三项交互项,两项交互项位PF、PT、FT,三项交互项位PFT,累计七项因素,并进行相应数据的整理。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该七项因素与推进速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取舍相应的影响因素后确定隧道掘进速度拟合公式,能提升软土盾构隧道的掘进效率,同时减少盾构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085290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0466544.X
申请日:2019-05-31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围岩分级方法,属于隧道工程领域。该围岩分级方法包括构建样本库,该样本库包括钻进参数以及对应位置的围岩级别;基于神经网络构建围岩分级模型,将样本库代入所述围岩分级模型进行训练;向训练后的围岩分级模型输入钻进参数获得对应位置的围岩级别。该围岩分级方法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围岩分级模型,根据钻进过程中产生的钻进参数自动进行围岩级别的判定,可以有效减少施工人员的投入,降低围岩的分级评价过程中潜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0805469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0466542.0
申请日:2019-05-31
申请人: 中国铁路总公司 , 武九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有限责任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山岭隧道钻爆法施工掌子面稳定性分级方法,属于隧道工程领域。该山岭隧道钻爆法施工掌子面稳定分级方法包括构建样本库,该样本库包括钻进参数以及对应位置的掌子面稳定性级别;基于神经网络构建掌子面稳定性分级模型,将样本库代入所述掌子面稳定性分级模型进行训练;向训练后的掌子面稳定性分级模型输入钻进参数获得对应位置的掌子面稳定性级别。该山岭隧道钻爆法施工掌子面稳定分级方法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构建掌子面稳定性分级模型,根据钻进过程中产生的钻进参数自动进行掌子面稳定性级别的判定,可以有效减少掌子面施工人员的投入,降低掌子面稳定性的分.级评价过程中潜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946058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229992.X
申请日:2018-10-22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变形-结构法的隧道初期支护动态设计方法。包括:建立围岩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梁-弹簧模型,获取初期支护的变形数据,计算其所受荷载,确定初期支护结构的结构内力,依据结构内力计算确定初期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依据安全系数对初期支护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判,至初期支护结构满足安全性要求,完成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设计。本发明通过支护变形计算荷载,确定初期支护的结构内力,高效便捷,时效性好;为变更初期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实现了初期支护的动态设计,同时结合安全系数,实现了初期支护的量化;并可基于节点位移时程曲线,方便地预测初期支护的极限变形,从而预知初期支护结构所受极限荷载。
-
公开(公告)号:CN106124160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59580.4
申请日:2016-08-12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1M10/00
CPC分类号: G01M1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基底结构泵吸作用模拟装置,包括主体试验箱、两侧分别固定设置的左侧蓄水槽和右侧蓄水槽及其共壁上设置的连通通道,列车荷载模拟装置固定于上,高位水槽由滑轮悬挂并与左侧蓄水槽可拆卸水联通;主体试验箱下部承装围岩模拟材料,上部承装基底结构模拟材料,两材料结合缝位于连通通道出口,结合缝中埋设检测装置。本发明更好地模拟隧道基底结构所处的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富水地层、含水地层和无水地层;实现在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隧道基底结构在基底围岩存在缺陷时,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动荷载‑围岩‑水”泵吸作用的模拟,研究列车对隧道基底结构的动力作用,从而更好地保证隧道基底结构的安全和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5309835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210715441.4
申请日:2022-06-22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6/28 , G06V10/764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基于图像的掌子面岩石坚硬程度确定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基于图像的掌子面岩石坚硬程度确定方法及装置包括:采集图像,然后进行图像处理,将处理后的图像采用岩性的识别模型识别掌子面岩石岩性,采用风化程度的识别模型获取岩石风化程度,该方法通过建立掌子面岩石的岩性和风化程度识别模型对采集的岩石和掌子面图像进行识别,再依据岩石坚硬程度划分表,结合掌子面岩石的岩性和风化程度,进而能够判识掌子面岩石坚硬程度。此方法较少的引入主观因素影响,克服了传统岩石坚硬程度获取方法过度依赖于地质人员主观经验,导致的准确度较低、时效性低等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33450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070528.X
申请日:2024-01-17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V20/10 , G06V10/44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6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掌子面岩性的智能判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如下步骤:对隧道施工现场爆破完成后的掌子面进行拍摄取样;根据拍摄的掌子面照片,从掌子面素描、纵断面图及工程地质说明相关地质资料中标注对应里程的掌子面岩性;对标注的掌子面照片进行图像增强;构建CCT岩性智能判识分类模型,基于增强后的照片进行模型训练,训练完成后得到最终的掌子面岩性智能判识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完成掌子面岩性的智能判识。本发明通过构建CNN与VIT串联的CCT模型,其中CNN对图像的局部特征捕捉较好,VIT对图像的全局特征捕捉较好,将二者进行串联能充分的结合掌子面的全、局部特征,不易造成特征丢失。
-
公开(公告)号:CN117290928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11242703.0
申请日:2023-09-25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隧道围岩力学参数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随钻参数的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的反演方法及装置,提高了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的全面性。方案包括:在对应围岩等级范围内按梯度选取多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计算出其余围岩物理力学参数;根据设定参数计算钻头的钻头转速、冲击荷载以及推进荷载;建立三维数值模型,三维数值模型包括钻头模型和隧道围岩模型;将围岩物理力学参数输入隧道围岩模型,将钻头转速、冲击荷载以及推进荷载施加到钻头上计算钻进速度;在计算得到的多组钻进速度中选取与实际钻进速度差值最小的一组围岩物理力学参数,计算结束并得到该组随钻参数的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反演值。本发明适用于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的反演。
-
公开(公告)号:CN116452511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0265884.2
申请日:2023-03-17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T7/00 , G06T7/11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V10/82 , G06V10/774 , G06V10/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爆法隧道掌子面围岩级别智能判识方法、装置及介质,包括如下:构建掌子面围岩照片初始数据集;运用非盲去卷积方法修复数据集中的模糊照片;运用R‑CNN裁掉照片初始数据集中掌子面被遮挡的区域;采用SSR模型对数据集进行去除光照影响的处理;运用图像数据增广技术对数据集进行增强处理,得到新的训练数据集;利用新的全连接层和掌子面围岩级别输出层替代在ImageNet开源数据集预训练的Inception‑V3模型的原始全连接层和输出层,得到已固定部分模型训练参数的新的掌子面围岩级别智能判识网络模型;最终完成基于图像的钻爆法隧道掌子面围岩级别智能判识。本发明方法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克服了传统判识方法耗时耗力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