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96753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120583.8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60L53/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异物检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在待检测区域内均匀分布的多个检测线圈,多个检测线圈在待检测区域内按照一一对称方式分布,且每个检测线圈按照双层线圈结构绕制,下层线圈的磁场分布用于补充上层线圈磁场分布的盲区,在每个检测线圈前端连接有高频激励电源,多个检测线圈的后端通过通道开关选择性地连通至信号提取电路中,信号提取电路与处理器连接,在处理器上还设置有异物提示模块。其效果是:检测线圈采用双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单层线圈的盲区;针对外界是否存在强磁场,采用不同的判别逻辑,提升了准确度,同时电路设计采用多通道选通控制方式,简化电路结构,扩展了检测区域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327094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77174.4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态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抑制功率波动的动态无线充电耦合机构,及应用该耦合机构的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及该系统的参数设计方法。该耦合机构包括原边结构和副边结构,原边结构设有等距离排布的多段原边线圈,副边结构设有与原边线圈适配的副边线圈,在每段原边线圈的首尾两端上分别设有结构相同、安装方向相同的第一原边集成电感和第二原边集成电感,在副边线圈下设有副边集成电感;原边线圈、副边线圈均采用单极D型结构,第一原边集成电感和副边集成电感均采用双极DD型结构。负载在经过两个原边线圈的交接区域时,原副边集成电感作为新的能量传输通道,可对主通道的功率跌落进行补偿,整体上,输出的功率较为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2721667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36290.3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无线充电的单电容耦合机构、系统及无人机,耦合机构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设置有上小下大的充电圆台,该充电圆台的侧面通过敷设金属薄膜形成原边发射极板;接收端设置有与充电圆台相互配合的圆台状接收罩,该圆台状接收罩的侧面通过敷设金属薄膜形成副边接收极板;原边发射极板与副边接收极板构成单电容电场耦合机构实行无线充电。在其构成的系统中,发射端还设置有直流电源、逆变器和原边电路拓扑结构,接收端还设置有整流滤波装置和充电电池包。其效果是:结构简单,重量较轻,可极大提升耦合电容值,能利用无人机自身重力修正偏差,提高系统的抗偏移能力,同时可以满足小型无人机频繁切换负载和轻便性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636481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110007738.0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电容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与信号并行传输装置,能量传输通道通过能量发射极板与能量接收极板构成的单电容耦合结构实现电能无线传输;信号发送装置经过信号调制电路连接有信号发送极板和能量接收极板,信号接收装置经过信号解调电路和滤波电路连接有信号接收极板和能量发射极板,信号传输通道利用能量接收极板和能量发射极板构成的第一耦合电容以及信号发送极板和信号接收极板构成的第二耦合电容共同构成信号传输回路实现信号无线传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了单电容进行能量传输,并且实现了信号从电能接收端向电能发送端的无线传输,信号传输极板可以做的非常小,可有效地降低系统的成本,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53191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413115.5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2J5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EC‑WPT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网状层叠式耦合机构的LCL‑L型EC‑WPT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网状层叠式耦合机构包括顺序排列的极板P1、P2、P4、P3,间距d12的极板P1和P2相对设置构成电能发射极板,间距d34的极板P3和P4相对设置构成电能接收极板;电能发射极板与电能接收极板之间形成的传输距离为d24;极板P2和P4采用平面网状金属面板结构;极板P1和P3采用平面实心金属面板结构;极板P2和P4的外尺寸小于或等于极板P1和P3的外尺寸。本发明对采用新型网状耦合机构的系统进行仿真,结果显示,与同样尺寸大小的非网格状耦合机构LCL‑L型EC‑WPT系统相比,在输入电压、频率和负载相同的条件下,在效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本系统输出功率能够得到大大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9720224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10002673.3
申请日:2019-01-02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能量发射机构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预定充电区域,且对无线能量接收机构的进入状况进行检查,当需要充电的无线能量接收机构进入预定充电区域时,通过控制无线能量发射机构分别在x、y、z三个方向上移动,使其寻找到最佳充电位置,从而确保最大效率的无线能量传输,无线能量发射机构采用多个方向遍历的方式寻优,寻优过程中能量分级控制,从而确保三维空间中最佳位置的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198778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95908.9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无人机电场耦合机构及无线充电系统、平台与无人机,耦合机构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发射端包括相距第一预设高度的发射端上圆台和发射端下圆台,接收端包括相距第二预设高度的接收端空心上圆台和接收端空心下圆台;发射端采用实心绝缘材料、外侧面覆盖有第一金属箔,接收端采用轻型绝缘材料、内侧面覆盖有第二金属箔;其中,第一金属箔的外表面或/和第二金属箔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绝缘隔离层。耦合机构可提高充电系统的抗偏移能力,减小无人机的飞行功耗,成本低,在无人机的移入、移出过程中均不产生过高的电压电流冲击,当耦合机构之间或周围存在金属导体时,不会引起导体产生涡流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8667151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810490898.3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唐春森 , 张杨 , 吴新刚 , 王智慧 , 孙跃 , 左志平 , 谭若兮 , 王州波 , 钟良亮 , 罗飞鹏 , 刘羽 , 周斌 , 闻铭 , 许巍 , 田阳 , 王天响 , 程志国 , 康世利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凹凸磁芯的无线能量发射机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机构包括磁芯和线圈,磁芯由多块铁氧体磁条按环形阵列分布而成,在每一块磁条的上表面设有两段凹凸部,多块磁条按环形阵列分布后,其凹凸部围成两圈环形的线圈容置槽,所述线圈分为两组并按照平面密绕的方式分别绕制在两圈线圈容置槽中,且内、外两组线圈相互串联。通过仿真软件分析得知,该结构能实现在相同的感应电压条件下,互感另一端的横向抗偏移能力、纵向传输距离显著优于现有电磁耦合机构,提升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对横向、纵向偏移容忍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355310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294063.8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力巡检机器人级联式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原边设置有多级发射线圈,每一级发射线圈与各自的补偿电容连接形成一级谐振回路,相邻两级发射线圈由一个U型磁芯耦合,相对于每一级谐振回路都设置有用于检测负载是否进入的传感器和用于控制谐振回路是否通断的电源开关,第1级发射线圈从原边的高频逆变器中取电,其余每一级发射线圈通过U型磁芯从上一级发射线圈取电,当负载进入第n级无线充电发射导轨时,系统控制1~n级发射线圈所对应的电源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其效果是:能够满足电力巡检机器人动态无线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1301187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911232216.X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耦合装置及无人机,所述耦合装置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至少两个电性串接的发射线圈,所述接收端包括至少两个电性串接的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均采用管式螺旋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一一对应耦合实现无线充电。所述无人机采用上述耦合装置,无人机启停架上连接有水平着陆管,所述接收线圈置于水平着陆管内。在确保无线充电效率的前提下,本发明能够明显减少线圈的空间占用,降低无线充电系统对无人机机架结构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