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87799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0752558.5
申请日:2021-07-02
申请人: 南京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C07C67/00 , C07C67/58 , C07C67/56 , C07C69/616 , C07C69/6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γ,γ‑二芳基酯或γ,γ,γ‑三芳基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产物,制备方法,包括,在氮气氛围下,依次加入芳基取代甲醇、溶剂、环丙醇衍生物和添加剂,在室温下搅拌;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淬灭、使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萃取液经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后,通过旋蒸除去萃取液,获得粗产物;粗产物通过硅胶柱层析法提纯,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实现了芳基取代甲醇与环丙醇衍生物的直接交叉偶联反应,具有后处理简单、污染低、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751031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62564.3
申请日:2021-08-2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上海群力化工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01J27/125 , B01J27/135 , B01J27/138 , C07C67/00 , C07C69/6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固体酸、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本申请中公开的复合固体酸的制备方法如下所示:将氧化物和氟化物加入水中,过滤得固体,将所得固体在150~350℃下加热12~100小时,得复合固体酸即可;所述的氧化物为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铜、二氧化钛、二氧化锆、二氧化硅、硅藻土和蒙脱土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氟化物为氟化镁、氟化钙、氟化锌、氟化铜和氟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中的复合固体酸能应用于制备二氟乙酸酯类化合物,该制备方法具有较高的原子经济性、制备步骤简洁、制备过程适用于连续管道化反应,工艺过程安全、反应时间短、产率高、三废很少、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744553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010716131.5
申请日:2020-07-23
申请人: 江南大学
IPC分类号: B01J31/22 , C07C67/00 , C07C69/716 , C07F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锆催化剂及其在糠醇醇解反应中的应用,属于生物质催化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合成步骤简单,所使用到的原料廉价易得,得到的催化剂自身携带大量的布朗斯特酸酸性位点以及路易斯酸酸性位点,能高效催化糠醇转化为不同的乙酰丙酸烷基酯。同时,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反应后催化剂易于分离,可重复使用,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698658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1911006469.5
申请日:2019-10-22
申请人: 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8G63/183 , C08G63/78 , C08J11/24 , C08J11/26 , C07C67/00 , C07C69/82 , D01F6/84 , C01G49/04 , H01F1/44 , B03C1/30 , B29B17/02
摘要: 本发明属于废聚酯再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聚酯链解制备有色聚酯的方法。一种废聚酯链解制备有色聚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回收的废聚酯进行前处理和配比调色;2)链解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链解反应,所述的链解工艺为母液温度190~210℃,反应时间30分钟‑5小时;链解液进行沉淀除杂,多级过滤处理;过滤精度依次提升,初级过滤的精度为50‑100目,最终过滤精度为500~800目;3)除杂后的链解物经补色送至缩聚釜进行预缩聚,最后经终缩聚形成成品。该方法可制备连续稳定高品质的有色再生聚酯,实现废旧聚酯的高值化回收利用。该方法可制备连续稳定高品质的有色再生聚酯,实现废旧聚酯的高值化回收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387799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752558.5
申请日:2021-07-02
申请人: 南京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C07C67/00 , C07C67/58 , C07C67/56 , C07C69/616 , C07C69/6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γ,γ‑二芳基酯或γ,γ,γ‑三芳基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产物,制备方法,包括,在氮气氛围下,依次加入芳基取代甲醇、溶剂、环丙醇衍生物和添加剂,在室温下搅拌;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淬灭、使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萃取液经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后,通过旋蒸除去萃取液,获得粗产物;粗产物通过硅胶柱层析法提纯,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实现了芳基取代甲醇与环丙醇衍生物的直接交叉偶联反应,具有后处理简单、污染低、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333001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37528.2
申请日:2021-05-18
申请人: 济南大学
IPC分类号: B01J27/02 , B01J21/18 , B01J35/10 , B01J37/10 , B01J37/12 , C07C67/00 , C07C69/716 , C07D307/4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质素衍生碳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1)通过使用木质素以及生物油在水热条件下制备得到碳材料;(2)进一步对碳材料进行氧化得到对应的碳基固体酸催化剂。本发明选择含有磺酸盐的木质素和生物质衍生生物油通过碳化得到碳材料;进一步通过氧化改变碳材料表面的极性,同时,在氧化过程中磺酸盐通过质子交换的方式转化为磺酸基,从而得到的碳材料具备丰富的磺酸基官能团以及含氧官能团,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同时,该催化剂在果糖的水解以及糠醇的醇解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7941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11282420.2
申请日:2019-12-1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C27/00 , C07C37/52 , C07C39/04 , C07C51/255 , C07C63/06 , C07C67/00 , C07C69/78 , C07C69/738 , B01J27/24 , B01J31/06 , B01J35/10 , B01J37/08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木质素制备芳香化合物的方法,方法至少包括:在氧气气氛中,将含有木质素的原料与固体碱催化剂接触反应,得到芳香化合物;固体碱催化剂包括含氮多孔有机聚合物和碱金属氧化物,碱金属氧化物负载在含氮多孔有机聚合物上。本申请提供的木质素制备芳香化合物的方法,可以在温和条件下使木质素高选择性的裂解得到芳香化合物,反应中使用的固体碱催化剂与原料接触充分,使得反应时间段,转化率和选择性都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657440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279732.0
申请日:2020-11-16
申请人: 南阳师范学院
摘要: 一种乙酸乙酯的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该生产设备包括由上圆台段、圆柱段和下圆台段组成的分反罐,分反罐内设有催化剂隔离器,圆柱段外壁上设有多个切向进料的进料喷嘴管和多个切向进液的循环反应流体进口;上圆台段顶部设有气体采集分离管,并通过不同的切向出口分别和水蒸气收集装置、乙醛蒸汽回流管连接;下圆台段底部设有收集管,收集管以不同位置的切向出口分别和乙酸乙酯收集装置、沉渣收集装置和循环反应流体收集装置连接,乙醛蒸汽回流管通过循环反应流体收集装置与分反罐连接。利用该设备的生产方法可以将水及副产物排出分反罐,增大催化剂浓度量,提高了反应速率,还可以利用反应热对乙醛进行预热,降低冷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417505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710374718.0
申请日:2017-05-24
申请人: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C07C45/63 , C07C49/463 , C07C67/00 , C07C69/74 , C07C51/00 , C07C61/06 , C07C29/147 , C07C31/135 , C07C67/14 , C07C6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暗色粉蚧(OMB)的性信息素(正/反)(2,3,4,4‑四甲基环戊基)甲基乙酸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α‑卤代四甲基环己酮进行法沃尔斯基重排以获得2,3,4,4‑四甲基环戊烷化合物(2)的步骤;将所述化合物(2)还原以获得(2,3,4,4‑四甲基环戊基)甲醇(3)的步骤;和对所述化合物(3)进行酰化以获得(2,3,4,4‑四甲基环戊基)甲基羧酸酯化合物(4)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1247373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404624.1
申请日:2020-12-04
申请人: 北华大学
IPC分类号: B01J31/18 , B01J31/26 , B01J29/85 , C07C69/716 , C07C67/00
摘要: 本发明为催化剂制备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固体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同时本发明还涉及这种负载型催化剂在制备乙酰丙酸酯方面的应用。本发明将分子筛和杂多酸按照不同比例负载后所制备的H3PW12O40/Sapo‑18催化剂,能够将杂多酸所具有的强酸性负载到分子筛表面,增强催化剂的酸性,通过调控多酸的负载量获得具有最佳酸性与Lewis酸性比例的负载型多酸催化剂,两者通过协同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催化效果。同时,也实现了多酸催化剂从均相到非均相的转变,实现催化剂的绿色、可持续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