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0778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297968.0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中铁七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用钢支撑体系,属于基坑支护领域,用于在基坑工程中对基坑起支护作用。基坑施工极易引起周边建筑物和市政管线的沉降等损伤,因此对施工质量及变形控制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轴力补偿的钢支撑存在成本高和结构薄弱的问题。本钢支撑体系包括多个钢支撑,钢支撑的两端分别通过快装快拆结构与基坑侧连接。钢支撑包括活络段和调节段,两个活络段分别设置在钢支撑的两端,活络段包括滑动配合的活络头和固定头,调节段则设置在钢支撑内部。在活络段滑动和调节段伸缩功能的配合下,钢支撑的整体长度可以调节。本发明中,整个钢支撑体系只需要一组伺服调节机构,具有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971380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74120.0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盖挖逆作法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时,需要较多的立柱桩基才能满足支承能力,立柱桩基之间的差异沉降会变得明显。本发明的一种盖挖逆作法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基座、拔出机构、拆段机构、夹持机构和锚具,基座包括固定座和活动座,活动座上设有立柱孔和套管孔,活动座可在固定座内平移调整位置,从而调整立柱孔及立柱的轴线偏移,拔出机构、拆段机构和夹持机构可相互配合对立柱桩内的辅助用套管组回收周转,回收后,套管孔安装锚具,由锚具对立柱桩的锚索进行张拉,形成拉力。通过基座和锚具的配合,可对多个立柱桩基之间的差异沉降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升工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79639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345387.3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开挖及降水引起下卧隧道变形的解析方法,包括:将计算涉及到的土体视为各向同性弹性体,采用Mindlin弹性解计算基坑开挖时坑底及四壁卸荷引起的附加应力;将基坑视作大型降水井,基于有效应力原理与Dupuit假定计算出降水引起邻近隧道受到的附加应力;将隧道看作Pasternak地基上无限长的Timoshenko梁,将开挖及降水引起的总应力施加到下卧盾构隧道上,建立Timoshenko梁隧道控制方程,通过叠加法推导计算出隧道纵向变形解析解。通过横向测量结果的对比可见本发明所述方法获得的结果与实测值最为为接近,证明了本申请方法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8469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73317.6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7/11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V型山谷地形中桩基的动力响应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山谷、桩基及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2)基于Graf加法定理计算得出由于地震波震动引起的土体位移场;(3)基于动力Winkler地基模型,将地震波震动引起的土体位移场转化为荷载施加到桩基上,建立桩基的受力平衡方程;(4)在桩顶、桩底均处于自由约束的情况下时,求解均布荷载引起的桩基位移及其所受的弯矩,剪力。上述方法通过结合Graf加法定理与Winkler地基梁模型,首次提出了V型山谷上桩基础震动响应闭合解,并准确揭示V型山谷地震放大效应对桩基础震动响应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70390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450621.4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E02D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隔离体波及面波的新型超材料隔震屏障置,属于土木工程环境隔震技术领域,包括可同时隔离体波及面波的新型超材料结构,所述超材料结构包括交叉十字形钢柱、第一负泊松比垫片、第二负泊松比垫片、第三负泊松比垫片、第四负泊松比垫片、第一混凝土盖、第二混凝土盖、第三混凝土盖和第四混凝土盖。本发明实现灵活打开低频频率带隙,与传统隔震屏障相比,传统隔震屏障只能实现将面波中对地表建筑物危害最大的Rayleigh波转化成体波,进而实现对Rayleigh波的隔离,本发明可同时对地表既有建筑物危害最大的Rayleigh波和既有地下建筑物危害大的体波同时进行隔离,并且可以得到比传统隔震屏障更低的超宽频率带隙。
-
公开(公告)号:CN11610453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333193.3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超前支护的自进式管棚,包括钻头、自进式管棚连接头和钢管,自进式管棚连接头安装在相邻的两个钢管之间,一次性高强度带孔洞的钻头安装在首节钢管的前端,沿钢管管壁按梅花型布设注浆孔,钢管的尾部留≤1m的止浆段,确保钢管留有与下一节钢管衔接的长度;用自进式超前管棚支护技术,解决了在软弱岩体内难以施作管棚导孔的问题,将钻孔与管棚顶进采用一道工序一次性完成,施工工效倍增,加快隧道坍塌治理施工进度,从而节约工期,此施工方式与传统的治理方式相比节约了施工材料,有节约资源的价值,大部分工作量采用机械作业,从而减少人工洞内工作量,降低安全风险,节约人工费和设备使用费,降低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07032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150353.9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循环动荷载作用下高铁路基动力响应简化计算方法,包括:将轨道结构视为搁置在路基上方的欧拉伯努利梁,根据梁的受力平衡得到梁的位移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离散位移控制方程,并根据边界条件得到梁的刚度矩阵与质量矩阵;基于状态演化本构模型,构建路基反力与路基变形之间的关系;假设一组初始路基反力代入迭代计算流程进行计算;通过迭代计算直到判定|[Q]new‑[Q]old|≤0.01[Q]old成立,便得出路基最终的变形。本方法的推理思路清晰,涉及到的力学理论知识简单,浅显易懂,整体计算方法简单易行且精确,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83723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84109.1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E02D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频率带隙的新型超材料隔震屏障,属于地震防护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个新型共振器,若干个新型共振器矩形阵列分布,所述新型共振器包括顶部盖板、外部壳体、螺栓、弹簧组和核心质量块。本发明可调刚度的弹簧和可调密度的核心质量块,进而使可调节频率带隙的新型共振器结构谐振特性充分发挥并产生不同频率的带隙,当与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地震波相互作用时而灵活的将地震波进行隔离,并将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地震波中对既有建构筑物有害的面波完全隔离来达到其便携式可调带隙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70390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450621.4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E02D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隔离体波及面波的新型超材料隔震屏障置,属于土木工程环境隔震技术领域,包括可同时隔离体波及面波的新型超材料结构,所述超材料结构包括交叉十字形钢柱、第一负泊松比垫片、第二负泊松比垫片、第三负泊松比垫片、第四负泊松比垫片、第一混凝土盖、第二混凝土盖、第三混凝土盖和第四混凝土盖。本发明实现灵活打开低频频率带隙,与传统隔震屏障相比,传统隔震屏障只能实现将面波中对地表建筑物危害最大的Rayleigh波转化成体波,进而实现对Rayleigh波的隔离,本发明可同时对地表既有建筑物危害最大的Rayleigh波和既有地下建筑物危害大的体波同时进行隔离,并且可以得到比传统隔震屏障更低的超宽频率带隙。
-
公开(公告)号:CN114001990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39992.X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研究不共板公轨共建隧道模型的试验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模型箱(100)、模型土(17)、上层隧道模拟件(6)、下层隧道模拟件(7)、上下层隧道中填材料(16)和插板(200)。模型箱上设有多层插孔,插孔插有插板。插孔上设置上层隧道模拟件(6);插孔下方设置下层隧道模拟件(7)。所述方法利用所述装置对不共板公轨共建隧道的不同工况(不同间距、不同中填材料)进行模拟。本发明所涉及的上下层隧道间距可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模拟的工况更加真实,可以得到更加可信的试验数据;本发明所设计的模型试验箱可适用于不同形状的公轨共建隧道模拟件,适用性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