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0146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86037.5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30/20 , H02J3/46 , H02J3/32 , H02J3/14 , G06F113/0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出行链的配电网多场景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电动汽车历史运动数据,通过历史运动数据计算电动汽车的状态转移矩阵,建立电动汽车出行链行为模型;基于行为模型进行抽样模拟,输出得到电动汽车各时段内的时空状态数据;接收配电网预测数据,计算配电网的运行状态;确定配电网运行、光伏设施和电动汽车集群的约束条件,以配电网的运行状态确定电动汽车的调度场景及优化调度的目标函数,建立优化调度模型;对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优化调度方法。本发明中,充分发挥电动汽车的互动潜力,缓解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配电网造成的压力,保证配电网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19842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16484.4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江苏多端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89 , H01M8/04029 , H01M8/04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阴极氧循环的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包括燃料电池、阳极气体供给模块、阳极尾气循环模块、阴极气体供给模块、阴极尾气循环模块以及循环水热交换模块,阳极气体供给模块、阳极尾气循环模块、阴极气体供给模块、阴极尾气循环模块均与燃料电池相连,循环水热交换模块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以及第三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的热媒通道串联于燃料电池的内循环水系统上,第二热交换器的热媒通道串联于阴极尾气循环模块上,第三热交换器的热媒通道连接于尾气排出口上;本发明能够对燃料电池运行期间产生的热能进行阶梯性回收,利用燃料电池可回收能量提高电池能量利用率,并降低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77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21667.3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时段交通网‑配电网耦合运行分析模型建模方法及系统,涉及配电网领域,首先,本发明涉及一种适配多时间段的,含无人驾驶车流的交通网‑配电网耦合运行模型,该模型由以无人驾驶车流和配电网总体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上层系统最优优化问题和刻画交通网中传统车流出行行为的下层随机用户均衡优化问题组成,以半动态交通流刻画各时段间车流关系,实现多行为主体、多行为准则下,含无人驾驶车流的交通网‑配电网多时段耦合运行方式的准确刻画。其次,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外部迭代求解算法。该算法通过上下层SUE优化问题的内部迭代和各时段的外部迭代,处理问题建模引入的复杂非线性项,实现所述耦合运行分析模型的线性化和高效求解。
-
公开(公告)号:CN114614484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86007.9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型柔性互联协同控制配电系统,包括:储能装置、双向DC‑DC变换器、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储能装置与双向DC‑DC变换器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分别连接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第一逆变器通过第一馈线接入第一配电网;第二逆变器通过第二馈线接入第二配电网;系统用于通过功率互济控制配电网的功率平衡;当配电网与所述系统之间的连接断开时,进行电压暂降支持;在配电网连接不平衡负载时,进行三相不平衡补偿;进行谐波补偿优化。本申请通过各个装置之间的配合,实现对配电网电能的综合调配,提高了配电网调控的效率;本申请提供谐波治理,降低配电网整体运行成本,提高了配电网运行时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154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71164.X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缪惠宇 , 王明深 , 韩华春 , 吕舒康 , 阮文骏 , 甘海庆 , 焦系泽 , 潘益 , 袁晓冬 , 郭雅娟 , 曾飞 , 吴寒松 , 谢照军 , 丁晔 , 高翔 , 许笑 , 刘丹
IPC: G06Q30/0202 , H02J3/00 , H02J3/06 ,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参与车网互动优化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和充电站满意度的双层经济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根据蒙特卡洛抽样生成各个电动汽车的初始数据;构建电动汽车对充电站的距离偏好指标、时间偏好指标和充电总费用构成电动汽车用户的满意度指标;基于充电站在匹配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盈利作为充电站的满意度指标;通过双向优化获得同时兼顾电动汽车和充电站满意度的最终调度策略;上层模型考虑了电动汽车以距离指标、时间指标和经济指标构成的满意度最高,下层考虑了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收益最大;通过下层模型中不同时刻充电站的充电价格传递到上层模型中,得到电动汽车用户最优参与电网调度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47711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97716.4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7 , G06Q30/0201 ,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F1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引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快充需求引导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建立具备实时更新的动态交通网;构建道路交通阻抗模型和电动汽车耗电量模型;分别构建私家车出行行为模型和网约车出行行为模型;构建用户充电满意度量化指标;提出不同类型电动汽车的充电选择模型;对各时段充电站的充电负荷预测,以各充电站负荷波动最小为目标的充电站动态定价策略;针对私家车和网约车不同类型电动汽车的出行模式,优化快充负荷的时空分布,策略能够通过价格调控,引导用户在负荷较低时进行充电,从而平衡各充电站的负荷,减少配电网由于快充带来的功率波动压力,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44364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28728.1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J3/32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充电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考虑充电桩利用率的充电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建立包含充电运营商层和用户层的充电站充电调度双层博弈架构;考虑用户充电时间成本和充电经济成本,建立用户层基于综合充电成本的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调度策略;考虑充电站利用率,以最大化充电站充电桩利用率为目标,建立充电站充电调度模型;基于自适应改进蝙蝠算法,对充电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调度方法。本发明中,引导电动汽车前往不同充电站参与电力系统需求响应,实现充电站充电桩利用效率最大化。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机制,调度策略更加灵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反应充电站需求容量的变化,更加适用于充电站聚合商需求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876324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615248.2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1M8/04291 , H01M8/0662 , H01M8/06 , B01D5/00 , C02F1/28 , C02F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尾排水收集净化装置及控制方法,装置包括:沿流体运动方向设置的:尾排入口,对燃料电池尾排气进行收集;冷凝内管,与尾排入口连通,对燃料电池尾排气进行冷凝;集水腔,集水腔与冷凝内管连通,对尾排气冷凝后的尾排水进行收集;过滤腔室,过滤腔室套设于冷凝内管外,且与集水腔连通,过滤腔室内设置有活性炭层和EVOH纳米纤维膜层,分别对铁离子和铬离子进行吸附净化,过滤腔室对集水腔中的尾排水进行过滤后排出,且过滤过程中对冷凝内管内的尾排气进行冷凝。本发明中,通过在循环路径中对尾排水进行部分重金属离子去除,达成为尾排水与净化目的,且减小尾排水收集过程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8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34861.6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30/0283 , G06Q30/0201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计及按需自治移动系统的交通网‑配电网耦合系统定价机制,考虑AMoDS接入后交通网中的可控与不可控混合车流,提出了双层电力交通耦合模型,上层为包含配电网与交通网可控电动汽车车流的社会最优(SO)模型,下层为以交通网不可控车流为主体的随机用户均衡(SUE)模型,设计了基于逆优化的定价方法,使下层不可控车流达到最低成本的同时收取最低的额外费用。本发明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现实中交通网的场景,提出满足用户心理预期的定价策略,以优化计及AMoDS交通网‑配电网耦合系统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64605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730316.X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32 , H02J3/46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热综合利用的风光氢蓄独立供能系统能量管理方法,方法包括:将风光发电出力与系统的电负荷需求进行比较,确定系统的电能供应情况;将储热罐供热与系统的热负荷需求进行比较,确定系统的热能供应情况;根据电能供应情况和热能供应情况,确定系统中优先启动的出力设备;基于出力设备和各储能装置的安全工作范围,判断系统的工作模式,对系统各设备的运行出力与启停顺序进行调节。通过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系统中热能响应主动性差且热能的产生过度依赖电能响应情况的问题,提供了针对某一设备超出安全限值后的系统相关应急响应方案,也提升了蓄电池储能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主动调节能力。
-
-
-
-
-
-
-
-
-